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影视公司投资拍电影、电视剧是为了到市场上去给观众看来赚钱的,观众愿意花钱看电影说明它有使用价值,制作者赚了钱说明它有价值,所以,影视剧就是商品。
一般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但艺术商品却有其特殊性,花费同样的劳动时间,一位无名画匠画出来的画可能一文不值,而出自名家之手的则可能价值连城;花费同样时间和资金拍摄出来的电影或电视剧,有的根本无人观赏乃至血本无归,而有的则可能卖出几十亿的票房。
与一般商品相比,影视剧作为艺术产品,在价值表现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影视剧都是创意性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一般商品都是可以重复生产和批量生产的,每个产品都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模式生产出来;而包括影视剧在内的艺术产品则都是创意性产品,不可以重复也不可以批量生产,每一个产品都是单一的存在,即便是同一个导演也没法完全复制自己的作品,倘若能够复制也就不是艺术品了。所以,艺术作品很难用所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加以衡量,同样的电影,出自不同的导演之手或由不同的演员出演,其价值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就很不一样。
第二,影视剧作为媒介产品,其产品形态和消费方式与一般产品有所不同。一般物质产品开发出来以后,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生产出有形的物质产品,每生产一个产品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每个产品都只能由单个人或单个家庭单独消费。而影视剧则不同,虽然拍摄影视剧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产品一经生产出来以后,就可以出卖版权或播出权获取收益,播放的次数越多,观看的人越多,收益越大,且基本不会增加新的成本,也就是说,它的边际成本基本上为零。譬如拍一部30集电视剧的成本是6000万元,每集成本为200万元,卖给两家卫视,首播权按每家每集100万元计算,基本上就可以收回成本。从理论上说,一部电视剧可以同时卖给全国乃至全世界所有的电视台和互联网视频网站及其他媒体无数次播放,而每一次播放都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播放的平台越多,次数越多,效益也越多,而制作机构却并不因此增加成本,这也是电视剧可能产生暴利的原因,但如果拍出来的电视剧没人愿意买也没人愿意看,则可能血本无归,这也是其风险之所在,所以说,电视产业是个暴利和风险共存的产业。电影主要靠票房收入分成,同样一部电影,看的人多了,收入就高,倘若没人愿意买票去看,则可能亏本。《战狼2》的成本不过1.5亿元左右,收入将近56亿元;《阿修罗》据说投了六七亿元,最后票房收入还不到5000万元。
第三,一般物质产品都是根据产品成本确定价格,一辆汽车的价格一般等于生产这辆汽车的成本加上生产者要赚取的利润,对于所有的消费者来说价格基本上是统一的。而影视剧则不同,同样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卖给不同的平台或者在不同的平台播出,获取的收益会有很大的不同。同样一部电影,倘若在电影频道播出,最多能卖出300万—500万元,在网络平台播出,可能卖出3000万—5000万元,而在院线放映则可能获得数亿乃数十亿元的票房收入。同样一部电视剧,在地方城市台播出每集可得3000—30000元,在二、三线卫视播出可得10万—30万元,到一线卫视播出可得100万—200万元,在视频网站播出可得200万—500万元。也就是说电视剧的价格不是由产品所决定的,而是由购买者所决定的,购买者有钱,平台好,创造的效益就高,购买者没钱,不能创造效益,价格就低。
第四,产品的交换方式不一样。一般物质产品的交换都是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的,消费者向汽车生产商买一辆汽车就要支付一辆汽车的费用。而电视剧不同,倘若是在电视台播出,作为消费者的观众并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制片公司把电视剧卖给电视台,电视台播出电视剧,观众看电视剧并不付费,电视台靠在播放电视时插播广告获取收益,而广告商购买的不是电视剧,而是广告时段,平台的影响力越大,看的人越多,广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越大,也就会有更多的观众花钱购买广告中的产品。电影则不同,倘若电影在院线放映,影院只负责提供放映场所,并不向制片商支付其他费用,而是在电影放映以后根据获得的票房收入分成,看的人越多,收入越高,获取的收益也越大。
第五,一般物质产品都是单一性产品,不能衍生出其他产品,也不可能持续产生经济效益,而影视剧则不但可能不断衍生新的产品,而且可能持续不断地产生经济效益。电影和电视剧除了自身产品能够产生效益,其中的故事还可以改编成小说或者戏剧,可以出卖音乐版权,还可以适当地植入软广告,此外还可以开发许多的后衍产品,如主题公园、玩具、游戏等,还可以在不同的媒体不断播映,从而持续地产生新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