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版序言

11年前,我在为《少儿播音主持与口才训练》第一版作序的时候,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这套书能成为长销书。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编辑部赵欣主任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再版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惊喜,惊喜过后又有些惶恐不安。面对读者的厚爱,我们在修订的时候,字斟句酌,思虑再三,生怕辜负了读者的信任。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第三版的修订时间显然比第二版长很多,从去年上半年启动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一年半,要不是赵欣主任的催促,我估计今年都不可能完稿。

性急的读者可能要问了,相较于第一版和第二版,第三版的《少儿播音主持与口才训练》到底有哪些改动和创新?对于训练又有何意义呢?

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经过十多年少儿播音主持与口才训练的教育实践,如果有人问我,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我现在的回答是:我知道了经验的价值和局限。因为在《少儿播音主持和口才训练》第一版的时候,我认为自己的创新是无与伦比的。到《少儿播音主持与口才训练》第二版修订的时候,我意识到第一版有很多的遗憾和不足。现在,到《少儿播音主持与口才训练》第三版修订杀青的时候,我心里想,如果前面两版不推出,直接推出第三版该多好啊。至此,我彻底领悟了“知行合一”的意义。如果没有11年亲力亲为的一线教学和师资培训,我是很难领悟到这一点的。

如果说,第一版我们从无到有搭建了少儿播音主持与口才训练的课程体系;第二版修订,我们解决了教和学的便利性;那么,第三版修订,我们解决了训练的效果问题。

训练的效果不是通过老师来实现吗?教材的修订怎么能解决训练的效果呢?尽管训练效果是由老师来实现,但如果老师的训练目标不明确,训练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由于教学实践的经验不足,我们对教学对象的了解还不充分,我们在第一版和第二版的教材中对训练目标的设置还存在不科学、不恰当和不明确的问题。所以,这次修订,我们花了很大力气修改训练目标。

例如,对孩子“有感情地朗诵”的训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训练才能让孩子的“朗诵”充满感情呢?我们原来认为,凡是好的朗诵是抑扬顿挫的,是落落大方的,是口齿清晰的,鉴于孩子们认知能力有限,只要他们能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模仿出这种朗诵的状态,那就是有感情的朗诵。到现在,我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低龄的孩子,确实可以让孩子学会模仿,但对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员,我们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要教孩子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朗诵,要让孩子学会运用语言表达技巧、体态语言和舞台元素传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只有这样教学,我们的孩子才能最终掌握朗诵这门艺术。如,朗诵“妈妈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脸”这句话,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触觉”层面来自妈妈的抚摸,这种抚摸里包含着柔情和关爱,那么,在用语言传达这种“感受”、传达这种柔情和关爱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虚实结合的语言表达技巧,把“抚摸”二字用虚声,拉长声音,体现出“抚摸”的感觉。

还比如,对于讲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我们原来以为二者是一回事,后来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条理性和逻辑性”还真不是一回事。“条理性”指的是讲述内容的次序安排是否清晰,听者如果感到次序混乱,那就是“条理不清”。在推介讲述的时候,我们经常使用“第一,第二,第三”或者“首先,其次,再次”等;在看图说话的时候,我们按照从近到远,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的顺序,就是追求讲述的条理。训练孩子讲述的“条理性”,还要让孩子掌握分类的能力,如解说颐和园,从空间格局层面可以把颐和园划分为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从功能层面可以将颐和园划分为皇帝办公区、皇帝家属生活区和休闲娱乐区。分类搞清楚了,只要围绕分类的要点组织内容就可以了。

讲述的“逻辑性”指的是讲述的材料能否证明观点,如果能够证明,说明这个讲述有逻辑,有说服力;如果不能证明观点,就说明这个讲述没有逻辑,没有说服力。孩子们在训练讲述的逻辑性时,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观点来自角度,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观点;观点是需要论证的,没有论证或者不能论证的观点是没有逻辑的。有这么一则漫画,一个知识分子靠着一个小树苗,一个护林员问他“你在干什么”,这个知识分子回答说“我在等着乘凉”。在讲述这个漫画的时候,可以有两个角度:一个是护林员视角,一个是知识分子视角。站在护林员的视角,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观点:不能坐享其成,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在论证说理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个知识分子只想着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自己却不种树,不浇水。如果站在知识分子的视角,我们可以提出另一个观点:社会存在着分工,如果每个人都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在论证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如果我们出去旅行还需要自己造飞机和火车,如果我们生病了还需要自己成为医生,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这个公园居然连乘凉的树都没有,这是护林员的失职。你看,这样说话才有逻辑。

关于“训练目标”的修订,在第三版教材里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最后,我们希望老师们在教学的备课环节,要重点理解训练目标。一堂课,只有很好地贯彻训练目标,才是一堂好课;一堂课,训练目标如果能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我们的训练才算达到了效果。

细心的读者可以对照查看。除了训练目标的修订之外,我们对孩子表达能力的获得也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我们原来只重视课堂教学和训练,现在我们觉得如果把课堂教学训练与舞台演出、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是为序。

肖弦弈博士
2022年9月12日
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1025 hqVRSOJgx2uaEQuipTf5S9rUkyBAp8gheQnW/L6L9DbwXfuZIO7c5rMPr2HzvKW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