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超声影像学表现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非哺乳期乳腺炎中较为常见的类型。

1970年,Milward等首次报道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良性的复发率高的肉芽肿性病变,易被误诊为乳腺癌。1972年,Kessler等报道了5例临床被误诊为乳腺癌的肉芽肿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8%,具有一定种族倾向性,易发生于地中海国家的女性,以及拉丁裔和亚裔女性。

肉芽肿性乳腺炎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慢性炎性病变。病理特征为局限于乳腺小叶的非干酪样肉芽肿。需排除结核、寄生虫、真菌所致的肉芽肿,韦格纳氏肉芽肿,异物肉芽肿,以及结节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等。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发现,乳汁进入腺泡后,若不能顺利排入输乳管,会在小叶内淤积,而乳汁中的脂质类物质分解后可在小叶局部发生超敏反应及免疫反应。这是导致小叶肉芽肿炎症的原因之一。病理组织学上,肉芽肿性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以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为中心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炎症,中央常有小脓肿和脂质吸收空泡。

超声是乳腺检查的常规手段,但是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不具有特征性,一方面是不易与其他类型乳腺炎相鉴别,另一方面是容易与乳腺浸润性癌相混淆。肉芽肿性乳腺炎在常规灰阶超声上可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成角,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上显示血流较丰富,而这些声像图表现同样可以出现在其他类型的乳腺炎和乳腺浸润性癌的超声报告上。

疾病发展或转归的不同时期,超声表现也不同,各种表现类型之间可相互转化。国内外学者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有多种描述。

Dursun M.等将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分成结节型、团块型和窦道管样型3种。一是结节型,主要表现为小于3cm,多位于腺体浅层,回声不均,后方回声增强,血供较少。二是团块型,主要表现为大于等于3cm,形态不规则,边缘可呈蟹足毛刺征,纵横比小于0.7,回声不均,血供较丰富,伴腋窝淋巴结肿大。三是窦道管样型,超声下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区(伴窦道开口于皮肤)或管样低回声。

Yildiz S.等也将其分成3种类型。一是结节肿块型,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以及不均匀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的结节(或肿块),伴(或不伴)液性无回声区。二是片状回声型,主要表现为局限在一个象限的连续的边界不清的片状低回声或混合回声。三是弥散型,超声表现为小叶内散在分布大片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区,且常跨越多个象限存在、无明显边界,病变区域无正常腺体显示且回声明显低于正常腺体组织。

国内学者颜芬等将肉芽肿性乳腺炎分成4种类型。一是类淋巴结型,表现为散在分布于非乳头区腺体内的卵圆形结节,弱回声包绕中等回声,无血流信号。二是弥漫混合回声型,主要表现为:中低混合回声,边缘圆钝;或低弱混合回声,边缘成角似蟹足,后方稍衰减;血供丰富。三是脓肿液化坏死型,主要表现为脓腔平行走行延至乳头后方或纵行葫芦状发展由小瘘口延至皮下。四是多脓腔多瘘管型,主要表现为腺体内多发低弱脓腔,伴多条不规则窦道,可贯通,血供较丰富。

虽然以上分型及描述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肉芽肿性乳腺炎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超声表现的多样性。初期,病变局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小叶轮廓尚在),可表现为非中央区单发或多发小结节,形态规则或不规则。随着病变进展,如病灶增大或相互融合,内部会出现微脓肿,具体表现为较大的肿块或片状不均质回声,内部小囊状或管状无回声区,血流增加。多处病灶之间可见不规则低回声相连。当小叶结构遭到破坏、坏死融合成较大脓腔时,超声可见病灶内部有不规则的低(无)回声区,也可见点状回声,探头挤压有流动感。病变可局限于一个象限,也可累及多个象限。可伴同侧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皮质增厚、皮髓质分界尚清、血流分布未见异常等。

肉芽肿性乳腺炎在未形成明显脓腔时与乳腺癌在超声图像上十分难以鉴别。陈薇等提出以下一些鉴别要点:

1.肉芽肿性乳腺炎虽形态不规则,但多平行生长,而典型乳腺浸润性癌多为不规则形垂直生长,局部纵横比大于1。

2.肉芽肿性乳腺炎后方回声多无明显改变,部分肿块后方可见回声增高,浸润性癌后方回声衰减更多见。

3.肉芽肿性乳腺炎一般不会破坏导管结构,而浸润性癌会导致导管结构扭曲。

4.肉芽肿性乳腺炎内较少见钙灶。

5.由于炎症病变充血,彩色多普勒会显示血流较丰富,但以低阻血流为主,而浸润性癌血流阻力较高。

6.肉芽肿性乳腺炎同侧腋窝淋巴结可有肿大,具体而言多表现为皮质增厚、皮髓质分界尚清、血流分布未见异常,而恶性淋巴结转移多表现为皮质异常增厚或不均匀增厚,增厚皮质处可见丰富血流。

除常规超声外,亦有学者进行了超声造影、弹性成像方面的研究。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造影表现为早期增强、均匀增强、增强范围与二维声像图相等,脓肿形成时可见灌注缺损。少数肉芽肿性乳腺炎可见“蟹爪样”增强和增强范围扩大,原因可能是肿块内血管较多以及合并周围炎症。由于乳腺腺泡和小叶结构的破坏或消失、炎性细胞的浸润、导管囊性扩张、间质黏液样变性以及部分脓肿形成,肉芽肿性乳腺炎通常质地较软。即使炎症晚期周围纤维结缔组织会增生,其硬度仍低于浸润性乳腺癌。根据超声弹性成像改良5分法,肉芽肿性乳腺炎评分多小于等于3分,而浸润性癌多大于等于4分。 FsZRW1Z1Kjh+PM4F7B0KObId96Qe9U8fpkiDt/dxNqb6Q/MogtCqDfEUfayGhp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