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适当高蛋白饮食

毋庸置疑,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蛋白质,当免疫系统清除病毒时,蛋白质的消耗也在增加。日常饮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是机体免疫力的基本保障。在一般平衡饮食中,蛋白质的供能比(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摄入的比例)在15%左右,或者按成年人每千克体重算大致为1克/日(60千克体重的普通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60克蛋白质)。在患病后,为了提高免疫力,预防其他感染或促进疾病康复,要增加蛋白质摄入,即适当高蛋白饮食。蛋白质的供能比提高到20%,或按成年人每千克体重算1.2~1.5克/日(6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72~90克蛋白质),有些特殊情况还要增加至2克/日(咨询医生或营养师)。

奶类、蛋类、鱼虾、肉类和大豆制品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米、面、杂粮和杂豆类等主食也提供一些蛋白质,蔬菜(食用量较大)和坚果(食用量很小)仅提供少量蛋白质。那么,这些食物要吃多少才能达到高蛋白饮食的要求呢?这里谨以80克蛋白质的一日食谱为例,计算说明一下高蛋白饮食时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均为烹调前生重或干重):

500毫升奶类(优质蛋白质15克,约3%)

1个鸡蛋(优质蛋白质6克,约12%)

100克鱼虾(优质蛋白质16克,约16%)

60克畜禽肉类(优质蛋白质10克,约16%)

100克豆腐(优质蛋白质8克,约8%)

500克蔬菜(蛋白质5克,约1%)

200克(干重)主食(蛋白质20克,约10%)

由上述食谱可以看出,奶类、蛋类、鱼虾、畜禽肉类和大豆制品等蛋白质食物要一应俱全,分配到三餐,每餐一两种,奶类可作为加餐,合计起来蛋白质才80克。如果缺一种,则其他种类要加量。当患病后饮食受限吃不下这么多蛋白质时,建议额外服用乳清蛋白粉,补足蛋白质摄入量。购买乳清蛋白粉时,要注意蛋白质含量的数值,要选用蛋白质含量≥80%的产品,每天补充20~40克。除乳清蛋白粉之外,大豆蛋白粉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很多用于口服补充的特医食品也是高蛋白的,可以在营养师指导下选用。

不过,最佳选择还是通过鱼、肉、蛋、奶这些蛋白质食物来补充蛋白质,因为它们不仅仅提供蛋白质,还提供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铁、锌、硒等多种营养素,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是综合的。常见蛋白质食物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说明见表2-3。

表2-3 蛋白质食物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说明

患病后康复期短时间内(数周),高蛋白饮食以蛋白质总量达标、自己爱吃又方便获得为主,不用顾及不同种类蛋白质食物对健康的长期影响。但如果长时间(数月或成年累月)坚持高蛋白饮食,就要考虑不同种类蛋白质食物的健康程度了。一般建议摄入蛋白质食物的优先顺序为奶类或大豆制品>鱼虾>蛋类>禽肉类>红肉>加工肉类,具体选择如下:

首先保证奶类摄入,推荐纯牛奶、脱脂牛奶、无糖酸奶、酸奶、奶粉、奶酪等,每天喝两次,合计达到500毫升或与之相当的奶制品。奶类无须烹调,格外方便。特别要强调的是,乳糖不耐受的人(喝普通奶腹胀、腹部不适等)可以饮用低乳糖牛奶或酸奶,怕胖的人可饮用脱脂奶,不推荐乳饮料或酸奶饮料。

每天吃一两次大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干、干豆腐、千张、素鸡、腐竹、纳豆等,换着花样吃。素食者尤其需要加倍摄入大豆制品。

鱼虾类很值得推荐,应该每周吃三次,合计约500克。普通鱼虾类营养价值就不错,如果条件允许,有意识地多吃一些“富脂鱼”就更好了。富脂鱼是指含脂肪比较多的鱼类,比如三文鱼、带鱼、鳕鱼、鲭鱼、凤尾鱼、虹鳟、鲱鱼、西鲱鱼等,这些鱼类富含两种很特殊的脂肪酸——EPA和DHA,有助提高免疫力和心血管健康,对婴幼儿大脑和视力发育、成年人血脂健康和老年人大脑功能都有很大益处。不过,如果患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话,应该限制鱼虾类摄入,因为大部分鱼虾都是高嘌呤食物(高尿酸或痛风患者饮食要限制嘌呤摄入)。

蛋类营养价值很高,推荐每天吃一两个鸡蛋(或与之相当的其他蛋类)。蒸蛋羹、荷包蛋、煮鸡蛋和炒鸡蛋等吃法都很好,操作简单,容易获得。有一个流传甚广的错误说法是“发热时不能吃鸡蛋”,有的说因为鸡蛋是“发物”,有的说因为鸡蛋是高蛋白不利于降体温。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千万不要相信。

肉类是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锌,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吃红肉(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肉)过多,尤其是吃加工肉类(如火腿、香肠、熏肠、腊肉、腊肠、培根、腌肉、热狗、肉干、肉罐头、肉酱等)会带来一些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风险。因此,高蛋白饮食时,应首选鸡肉(鸡胸肉、鸡腿肉等)、鸭肉等禽肉类,推荐煎鸡排、水煮鸡胸肉、鸡胸肉炒菜等。瘦猪肉、瘦牛肉和瘦羊肉等红肉类可以少量食用,但要少吃肥肉、五花肉、排骨、牛排、肥羊、肥牛等高脂肪肉类。最重要的是,不要吃加工肉类。加工肉类不但营养价值较低,而且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把加工肉类列为“Ⅰ类致癌物”,它们可导致结肠癌、直肠癌,还与胰腺癌和前列腺癌有关。“Ⅰ类致癌物”是指确定的致癌物,即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对人类致癌,就像吸烟致癌一样可信。每天吃50克加工肉类,增加约18%的结肠癌和直肠癌风险。此外,动物内脏也不宜多吃,每个月可以吃二三次,但孕妇、缺铁性贫血者要多吃猪肝、鸭血等,吃动物肝脏和动物血液补铁非常有效。

最后要强调的是,适当的高蛋白饮食不但是对免疫系统的有力支持,而且对改善身体成分和代谢,增加肌肉比例,延缓老年人肌肉衰减,促进疾病康复等多个方面均有益处。适当的高蛋白饮食适用范围很广,包括普通成人、肥胖者、老年人、孕产妇、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患者等。高尿酸或痛风患者要限制摄入鱼虾和肉类,以及甜食、糕点和饮料等高糖食物,可以通过增加奶类和蛋类(嘌呤含量极低)来摄入蛋白质。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脂肪肝患者也可以进行适当的高蛋白饮食,但要注意避免摄入富含脂肪的肉类(仅推荐瘦肉)、奶类(推荐脱脂牛奶)和各种添加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棕榈油或椰子油的加工食品。完全不适合高蛋白饮食的情形似乎只有一种,即患有肾功能不全且比较严重(用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来评价,请咨询医生或营养师),此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一般建议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0.8克/千克体重。

即便是发热感冒这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只要吃得下,高蛋白饮食也是非常有益的,有助提高机体对抗感染的免疫力。然而,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发热感冒不能吃鸡蛋或不能吃高蛋白食物,认为进食蛋白质食物之后会产生“食物热效应”(指食物消化吸收代谢需要消耗能量并散热),对退热不利。这种担心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一餐摄入30克蛋白质,食物热效应也才三四十千卡而已,对发热的影响微不足道,不足挂齿。何况退热治疗本来的目标也并不是让体温恢复正常,而是让患者感觉不那么难受。食物热效应恰好是让自己感觉舒服的散热方式。 l1NJ+395Y2g4MIf40cAonMvdJbtHb1UTciaUOHTb83dFv01gkHn9nb1ZoG0hr3B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