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中老年人免疫力提升指导
作者:王兴国 姜丹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8-01
ISBN:9787512722798
本书由中国妇女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王兴国 主任医师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辽宁省营养学会副会长
·辽宁省营养师协会副会长
·辽宁省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新浪微博医疗大V
·出版饮食营养保健类著作三十余部
美丹 注册营养师
·食品科学硕士,注册营养师,健康管理师
·辽宁省营养学会健康宣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营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疾病与健康管理委员会委员
·创办“衡膳食谱工作室”,原创“四格配餐法”,开发了“食谱编制与应用教练课”
·出版图书多部,发表科普文章千余篇,参与科普讲座千余场
到2023年6月,我从事营养工作已经整整三十年了。除了医院里的临床营养工作之外,我还做了很多营养科普和营养教学培训工作。在21世纪20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关注最多的是饮食营养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肥胖和肿瘤等,这些与饮食不平衡或能量过剩密切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在过去30多年里逐年递增,已经成为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问题。直到新冠病毒袭来,威胁全人类健康和生命,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发展,我们才深刻感受到,古老的传染性疾病并未远离,不容忽视。
目前,与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性感染做斗争的主要策略之一就是提升机体免疫力。其中最有效的、被寄予厚望的“武器”是疫苗,通过疫苗接种来激发机体针对某种病毒的免疫力,已经取得过巨大成功。另外,人体固有的免疫力也非常关键。众所周知,在新冠感染中,年龄大的、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会面对更大重症或死亡风险,这主要是因为衰老和基础性疾病降低了人体固有的免疫力。除衰老(年龄增长)和基础性疾病外,饮食起居和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人体固有的免疫力。并且,免疫力不仅与传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肿瘤、过敏和炎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此说来,免疫力其实是人体健康的根本。
很显然,免疫力直接对应着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B细胞、T细胞等)、体液免疫(如抗体、补体等)和免疫因子等一系列互相协调的物质和机制。人体免疫系统或免疫反应说起来是非常复杂的,复杂得难以毫无争议地定义“免疫力”或者免疫力很强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过,本书并不是要厘清免疫系统或免疫反应机制,而是从饮食起居等生活方式方面给出一些支持、保护或提升抗病能力的实用建议。其中,饮食营养是最主要的,我们从膳食模式、营养素摄入、营养补充剂、推荐食材和食谱、体重管理、饮水和运动等诸方面提供了详尽的指导或示范。这也是我和注册营养师姜丹比较擅长的领域,既有一定的医学和营养学理论基础,又有很多实践工作经验,以确保本书在科学性基础上更加实用,能给中老年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在写作本书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深感人体免疫力这个问题既重要又复杂,还有很多理论内容需要学习和研究。书中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和姜丹老师都有实名微博,即“@营养医师王兴国”和“@注册营养师姜丹”,欢迎读者朋友给我们留言评论。
王兴国
2023年6月于大连
“免疫力”,通俗指抵抗力,也就是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或者范围再扩大一些,把它理解为不容易生病的能力。打个比方,在一个新型冠状病毒均匀分布的房间里,共有15个人且他们接触病毒的时间相同。结果有5人没有任何症状,有10人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等流感感染症状。在这10个有症状的患者中,8人症状较轻,服用药物等就康复了,另外2人症状较重,出现高热惊厥、呼吸急促、肺炎等症状,需要住院做进一步治疗。显然,我们大致可以说,在上述人群中没有发病的人比发病的人免疫力要强,而症状轻微者又比症状严重者的免疫力要强。
在抗击新冠感染疫情的过程中,人们对自身免疫力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因为提升自身免疫力是抵抗新冠病毒的根本性措施,可以减轻感染或症状。其实不只新冠,流感、普通感冒和大多数感染性疾病的防治都依赖人体免疫力,包括通过疫苗接种产生的特异性免疫,以及增强人体固有的非特异性免疫。除了针对感染性病原体,免疫也是机体清除癌细胞和衰老细胞的主要手段。总体而言,免疫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对抗和排除“非己”或“异物”的生理功能。
人体免疫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B细胞、T细胞等)、体液免疫(如抗体、补体等)、免疫因子等一系列互相协调的物质和机制。就好比一支强大的军队,有完备的各种角色和分工,又依靠侦察、指挥和协调形成整体战斗力。而且,其战斗力要与面临的“敌人”匹配,对待小股弱敌不必动用重型武器,但对待强敌入侵则必须毫不留情。甚至其打击入侵之敌的方式也是多元的:有直接吞噬,有打洞破坏,有自杀式攻击……有时“容忍”也是免疫作战的一种方式,比如人体肠道中有大量细菌,但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并不与之开战,而是选择“共生”,肠道免疫的默认设置是“抗炎”,而不是杀死细菌。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具有超强的识别能力,能识别出所有的病原体和“非我族类”(比如花粉、尘土、食物成分以及其他一些被称为“抗原”的物质。有专家估计全宇宙中约有1亿种),并对它们作出反应。不可避免地,免疫大军也有漏洞,它们有时会被病原体利用或突破,有时还会杀红了眼启动核武器殃及自身,甚至错误地对自身细胞发动攻击,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对入侵者的反应过度,导致过敏性疾病。凡此种种,都是人类在百万年进化中形成的复杂机制。免疫系统实在是太复杂了,以至于对“免疫力”这个概念作出准确的、严密的描述都有些困难。
当免疫力低下时,入侵的病原体就会在体内肆虐,造成病情较重,所以我们经常说要增强、提升免疫力。但另一方面,免疫力也并不是越强越好,否则会攻击自身组织细胞,出现“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情况,导致过敏或免疫性疾病。适当、稳定的免疫力才是最好的。影响免疫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遗传、年龄、性别、先天疾病等因素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可以改善或干预的因素有饮食营养、运动、睡眠、精神压力和环境等。我们的食物和生活方式都会影响到自身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