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让生命走向完整

我们期待,我们还没有完整,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还在发展当中。童年是首先这样的,因为成长是童年的最显著特征。

人类的成长期非常漫长,平均来说三四十年。这一点不像动物,绝大部分动物的成长周期都在一年左右,比如狗狗,童年期可能一年就结束了。即使特别庞大的看起来似乎智商很高的动物,例如大象,童年期到成年期也就几年的时间。但是人类仅是身体就需要18年来成长,届时只能说他的身体完善了,而作为人成长到成熟,即到达心理、精神完全成熟,大概要到40岁。以后也不是说不成长了。有些人的成长是终生的,当然也有些人40多岁就不再成长,尤其到了老年,成长似乎就完全停止了。对于有些人,后来的成长反而更辉煌。有些人即使到了90岁,成长仍在继续。有的人在衰老死亡的过程中,依然在成长。由此可知,人这种生命可以从生到死都在成长,在学习,在创造。

人类为什么要用这么漫长的时间来成长

大部分人认为,成长是小时候的事儿,人生下来,“成长”的含义就是长大,让身体长大,用大脑去学求生存的知识,学习外在世界的知识,这样人就长大了。但是我们仔细看就知道,这样说太简单了。人实在是一个非常美妙、非常高级的生命体。这个生命跟地球上其他的生命有一个最本质的差别,那就是我们这个生命有精神,有很强的觉察能力,这样我们跟动物就完全不同。我们的身体已经非常高等了,但是身体只是人的生命的一小部分,人的生命的大部分是精神,我们的精神具有非常了不起的创造性,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人跟动物的本质差异就是人富有创造性。人的本质是创造。

我们创造了衣服帽子、锅碗瓢盆杯,床单上的花色,项链、眼镜,又创造了宇宙飞船、电脑、飞机、潜水艇,这都是我们人类创造的东西,但人类创造的最高级的东西还不是这些。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创造。生命最高级的不是创造外在的世界,而是内在的创造。我们内在的创造是从婴儿开始,是人类自己创造自己,这是最美妙的、最了不起的杰作。人类最伟大的创举就是,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创造了作为起点的自己。

创造自己指的是什么?这个创造就是成长。我们说一个生命从0岁到18岁,有一个成长的标志,就是这个生命从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是创造一个自己的开始,这个成长就是走向完整。越走向完整,这个生命就越丰盛、越成熟、越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越有爱的能力、越慈悲、越富有智慧、越愿意服务于别人、越富有觉察力、越能够在生命不断的警觉中无限地发展,他在走向完整。这是生命完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很重要的特质,所以“完整”非常重要。

什么是完整

我们知道,这个地球上的万物,都有完整性,这个完整性最直观的表现,首先是有一个边界,比如说皮肤就是我们身体的边界,如果我们皮肤溃烂了,为了完整就必须修复它,不然边界就会丧失,人就会处在危亡中。再比如说,身体内部有各种器官,当有一个器官不在了,比如心脏没有了,我们的身体就不够完整。任何一个东西,包括非生命的物质性的东西,都会有一个结构,这个结构趋于让事物变得完整,比如说,一把凳子,它有四条腿、一个凳面,如果它丢掉一条腿,就不完整了。完整就是:应该有的都应该有,不残缺,不破损。

我们倾向于身体的完整,心脏坏了,我们安一个人造的心脏。没有腿了,我们安一个假肢。身体不完整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

我们很容易用肉眼看到,生物性的身体是否完整,因为它是可触摸的,有具体形象的。但是身体只是人的非本质的一部分,我们生命本身内在的本质状态,不是透过肉眼来发现的,是透过心灵的眼睛来看到的。最简单的,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我们是有智能的,由此才想要让孩子好好学习,成绩还要好,这里面的含义是,人们想要把智能从小就发展和发挥出来。

我们同时也知道,孩子是有情绪的,最直接的,在孩子小的时候,饿了会啼哭,看到恐怖的事情会受到惊吓,看到妈妈的笑脸会微笑,遇到高兴的事情会蹦蹦跳跳,这都是人类的情绪,这非常重要。

我们还有心理,我们戴一个好项链,拿到一个好手机,感觉很好;当遇到一个麻烦的大问题的时候,夜不能寐,辗转反侧;跟妈妈、孩子或丈夫的关系出了问题,和同事、上司的关系出了问题,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都是我们的心理。

我们人类还有精神,例如,我们喜欢听交响乐、听诗歌、看文学作品、看影视、讨论哲学、在墙上挂一幅画。我们和人交往时喜欢有自我感,在关系中喜欢有存在感……这些都是我们的精神需求。我们人类缺了这一部分就不会有充实感。

我们还拥有身体的、心理的、精神的感觉,统称人的感觉。我们对很多东西的了悟,有时候不来自智能,而来自我们的感觉。感觉会真实地把我们对外在世界,对所有一切的第一印象收进我们的身体里。因此我们需要感觉也能完整。

完整是基本需求。完整不是完美,完美是高端需求乃至精神的理想。我们的身体百万年前就完整了,但是它完美吗?它很脆弱,会受伤,会生病,会死亡。但这种脆弱也形成了另一种完美:万物循环往复,旧的生命离去,新的生命诞生。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精神同时在努力创造一种完美:唐诗宋词无人超越,勾股定理无人超越,意大利古琴无人超越,相对论至今多数人不能很好地理解。

完美是理想,完整是必要。

身体、认知、情绪、感觉、心理、精神、自我,这些就是人类这种生命的财富。如果我们能让生命的这些部分都成长起来,发展起来,而且很稳定地、很完整地成长起来,我们的生命就会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样子。这就是一个人的完整性。

细节完整包括身体完整、心理完整、智能完整、精神完整。

一个歌手放弃学习数学,并不妨碍他的知识完整,因为数学对一个歌手来说并不是必需的。但一个物理学者必须懂数学才完整,因为数学对物理学是必需的。

一个运动员不弹钢琴,不妨碍他的完整,但不会钢琴的乐队指挥是不完整的,因为会弹钢琴对指挥是必需的。

没有货币的经济是不完整的。没有自由的经济是不完整的。没有宽容的政治是不完整的。

没有毛孔的皮肤是不完整的。没有色感的眼睛是不完整的。没有心脏的身体是不完整的。

没有精神的人是不完整的,因为精神对于人是必需的。没有梦想的精神是不完整的,因为梦想对于精神是必需的。没有正义感的精神是不完整的。

身体的成长

身体富有智慧,例如运动员,他们奔跑、掷标枪、跳高、打球、体操,表现出的天分是令人惊叹的。舞蹈演员跳舞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身体的姿态和灵活性超出了想象。身体的智能从小就有,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舞,跳那种运动性极强的舞蹈,很小的孩子,音乐一起来,就会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身体,对节奏的把握极度到位。

这些都是人类在出生的时候就有的。就是在出生的时候,我们就被赋予了身体能力的基因。每个人的身体智能的基因可能不同,对此我们还不确定。但是我们可以确定,对于已经有的基因,要靠感觉把它发展出来。

神奇的是,身体的智能是集中在一段时间一个接一个唤醒的。

出生开始起的头两年,我们“心灵的意识”走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科学就说,让神经的末梢把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唤醒。教育则说,我们心灵的意识要走到手指上,就要使用触觉;走到鼻子上,就要使用嗅觉;走到口的时候,就要使用味觉;走到身体上,就要使用姿势的感觉、动作的感觉。对于这样一个丰富的情景,能不能把它们完整地发展出来,发展到什么地步、什么个性,有些能力是否走向完美,这要看每个人教育的状态、自由的状态、家庭的环境、机会和机遇。

最基本的是感觉的发展。我们的感觉,一般来说是发展到够用就好,我们不会特别加强它们。但在有些人那里,感觉达到智能,能达到极度精微的状态,那就是接近完美的状态。例如,音乐家能听到小提琴的几根弦中,你弹的是哪根弦,在哪个弦位上。有的银行职员能够蒙住眼睛听出旁边数纸币的精确数目,不论数得多么多、多么快。一个摄影师,他对明暗度的精细感觉是超出常人的。一个画家,他对色彩的感觉,特别是光照在叶面上的感觉,阳光照在湖面上的感觉,从太阳刚刚升起到落下,湖水、湖面色彩的微妙变化,发展到了极度的敏锐。一个热爱铁路的人,能从呼啸的列车旁听到车身不正常发出的微小异响。

这些只是成长的身体方面的小小例子。而其他方面,心理及其感觉,精神及其感觉,更加复杂多样。

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好自己的身体、情绪、感觉、智能、心理、精神,当然重要;但最主要的是借助于这些,可以创造出一个自我。我们的孩子借助于18年时间,发展这些自己先天拥有的东西,而创造出一个自我。这是一个完整人的状态。这个自我非常非常的重要,它是我们内在的一个管理者,或者说是生命里边的一个王者。这个王者一旦被创造出来以后,生命就有了极高的觉知、极高的创造性和极高的觉察能力,这个生命就会变得非常的完整。

智能只是工具

今天,我们对智能十分敏感,家庭和学校都全力关注智能。上课、作业、考试,日日夜夜,从早到晚,升学、工作、收入,都集中到智能上,甚至关联到社会地位、组建家庭。但是智能只是一种工具,它的目的是产品,不管是蔬菜、手机、软件、保险计划、电商平台、外交政策;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还是服务的。现在发展出一种产品,AI,叫作人工智能,也叫机器人,正在走进产业的方方面面,进入生产车间,海底作业,作战战场,还能看病、当导游、写新闻。如果我们仅仅发展孩子的智能,那么,我们的孩子也就是个机器人,还可能不如专业机器人。智能只是生命里边的一个工具,只是生命发展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只发展这一部分,别说幸福了,他都难以知道自己是谁。

让一个孩子完整地成长,就是成为一个人,有存在感,有自我感,有尊严感,有价值感,有幸福感,有美感,有正义感。

安静下来是第一步

在我们第一所学校开始的时候,我们接收了几个从传统学校转过来的孩子。开始他们特别规矩,坐着不动,等老师安排。过不多时,他们发现这个学校是自由的,就开始闹起来了。他们在教室闹翻了天,吵闹不绝于耳,所有的物品散落满地,设备都被拖拉到不知什么地方,所有的桌椅都四脚朝天。等待那几个孩子安静下来的那些天,是我们最难熬的日子。

我们也看到,有些孩子曾经非常闹,全家人都搞不定,吃饭时在餐桌上搞得一塌糊涂。

所以为了让这样的孩子安静下来,除了给爱,给自由,耐心等待,我们还设计有形式上的静坐时间,希望对孩子有帮助。

因为这样的记忆,我们曾经到北欧几个幼儿园去参观。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那里的小朋友非常的安静,这真的让人感到震撼、诧异。在那里,一岁多、两岁多的小朋友安静地在餐桌边吃饭,一吃就是一个小时,老师也在那里吃,都非常的安静,没有人说话。只有彼此抬起头来时相互地对视一笑。很安静,难以想象那种安静。你会觉得那像一幅画,没有声音的画,那么和谐,那么宁静,那么感人。

这些生命怎么会是这样?这样的生命状态正常吗?我知道,那不是外在的沉默,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另外一个班,3~5岁混龄,每个餐桌边都有五六个孩子、两个老师,都在各自吃自己的饭。我们从另一边参观完了转回来,他们还在安静地吃着饭。我们在门口看的时候,同事悄声对我说:“那个小孩真漂亮!”当我们说这话的时候,那个孩子就知道了我们在说她(很远,我们声音很小,她根本听不见)。她抬起头来对我们微笑,那种感觉真的特别好。

内心的宁静是自我的一部分!内心的宁静是一种成长!成长需要先安静下来!如果让我们的孩子逐步地依靠自己来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自我,那个生命该有多么的满足和富有,该有多么的宁静。这不是创造一个天才,而是创造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一个生命真正要做的,这才是一个父母要给予孩子的,这才是教育的本质,让一个生命成长和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自己。

怎样才能做到完整地成长

做到完整地成长,实际上指的是儿童可以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自己感觉的主人,做自己心理的主人,做自己认知的主人,做自己精神的主人。

如果儿童拥有了这种做自己主人的能力,那么其他的发展都会跟着发展。

什么叫作自己身体的主人呢?

幼年期,尤其在头三年,儿童还不能自主支配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刚出生的时候,只能支配头,因为他要吃东西,准确地说他只能对他的口有支配能力,所以他想吃东西的时候,他的口就会自动地转这边、转那边。如果他还是吃不到,他就还不是口的主人,但他会哭,寻找帮助。但是让他用手抓东西,他还没有能力抓,也就是说,他的意识或者神经还没有发展到能自主的状态。后来他要不断地使用自己的手,直到把手使用到能准确地抓住一样东西塞到嘴里,这个过程才完成。他开始要做手的主人。如果成人阻止了儿童的这种自主性,抓什么都不让抓,成人嫌脏,不仅仅孩子手的功能被减弱了,他更不是他手的主人了。

手的发展,在于成为手的主人。手可以发展到非常精巧,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观察到,当一个成人的手很精准的时候,你就能知道,他可能爱打键盘,可能爱弹钢琴,或者什么需要精确使用手的事情。过去银行职员的手,因为经常要数纸币,所以手的敏感度、精准度就非常之高。当我们准许儿童使用他身体的某个部分时,这一部分将会得到发展。例如,当我们准许儿童使用他的手去做各种事情的时候,你就能观察到儿童手的发展过程,从刚开始的一把抓,慢慢到学会了五指抓、三指抓、两指抓、一指按等,直到他的手变得非常精准的时候,孩子开始喜欢进行动手类的相关活动:拼插的东西,粘的东西,使用剪刀等。这些都是在使用和发展他的手,直到把他的手使用得精确,手的能力就被发展出来了。所以当我们观察成人的手的时候,可以从成人手指的觉知度上判断出他的手在童年发展得是不是足够。

身体的其他部位也是一样,比如说脚、腿,当儿童刚刚开始学步时,他就要不停地走。但是当他这一步完成了,他就开始让成人抱,后来等他再要走的时候,就会开始喜欢走在马路沿上、台阶上、矮墙上等,他的兴致不会在宽阔的平坦的路上,而是哪里不平就走哪里。实际这都是在练习掌控自己的脚和腿的精准,让身体平衡性能更好。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儿童在什么时候练习什么,只有儿童自己的身体知道。我们所说的让儿童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就是准许儿童去做各种动作、各种活动,把他身体的各部分练习到感觉非常精微的状态。这样身体里边的生命力就会被释放出来。早期如果不让儿童活动的话,就是限制儿童生命的生长,限制儿童的活力,限制儿童的生命力向外释放。

再说做情绪的主人。我们周围很多很多人,他们的情绪比较童年化。童年化指情绪没有成长起来,没有成熟。年龄可能长到了40岁,智能也可能长到了40岁,但情绪部分还在3岁,不受自己控制和管理。在大量的电视连续剧中,展示出了我们中国人的情绪状态:相互扇耳光,歇斯底里地乱宣泄,成人间彼此说话吵架,对儿童火冒三丈地吼叫。这证实情绪没有成长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公众到编导都习以为常,认为是正常的生活元素了。

情绪在童年得不到发展和智商得不到发展是有同样危害的。

许多家长说,看到孩子一哭,就很焦虑,不知道怎么办。父母不能正常认识到那只是孩子的情绪,他正在表达着什么。我们应该准许他哭,而不是说:不准哭!我们只要坐在旁边陪伴他就好,等他哭完了,你再问“发生了什么”就可以了。但是在很多人那里不准许孩子有情绪。不准许,意味着孩子无法知道和熟悉自己的情绪;不准许,意味着孩子的情绪无法发展起来。这个不准许,就是不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这个不准许,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一样,处在原始期。这种原始的情绪等我们长大了以后,就会变成心理问题,还会变成一种道德上的问题,也会变成一种关系上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去面对自己的情绪,我们都成了情绪的奴隶。这就是说,成人自己没有情绪成长,也就看不见儿童的情绪,进而阻止了孩子的成长。

我们的方法是,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准许孩子哭,并要温和地说:“没有关系,你哭吧。我陪伴着你。”这句话里蕴含了几个内容:一是我完全接纳你的哭、你的情绪;二是我倾听你的情绪,表明我重视孩子的情绪;三是我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孩子熟悉自己的情绪,情绪成长就有了可能。情绪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很重要的特质,我们就是这样被造就的。生出来的时候,我们拥有了这样的东西,所以我们不用抗拒我们天然的东西。当我们的孩子哭的时候,就准许他哭,哭很好。儿童没有像成人那么多的心理创伤,就是因为哭出来了,把里边的东西透过哭释放到了外面,这样就给了儿童内在的空间,不断成长才有了可能。

所以,成人如果也像儿童那样哭,成人的成长也会长足起来。哭,是一种疗愈。

最主要的是准许孩子哭,等孩子哭完了,问:“发生了什么?”你可以给情绪命名:“你刚才看上去非常愤怒,非常的悲伤,你能不能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你的情绪在表达什么?”这样慢慢地,孩子对自己的情绪非常的熟悉了,孩子就能知道,情绪的后面究竟有什么。

事情非常简单,就三步:第一步,容许孩子有情绪,容许孩子哭;第二步是给情绪命名;第三步是分析情绪背后有什么。让孩子把那个情绪说出来(或者我们试着帮孩子说出一些),这三步是准许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情绪就会发展,走向理性。所以说,让孩子从小能够认知自己的情绪,能够拥有自己的情绪,能够跟自己的情绪共鸣、对话,就像我们想发展孩子的智能一样。我们总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指给孩子看,这是鼻子,这是眼睛,这是耳朵,这是苹果。我们在对待情绪上也要这样,你悲伤了,你很生气,你很高兴,你很伤感,你很失落,你很愤怒,你喜悦……当你让孩子认识到这些情绪的时候,孩子就慢慢地熟悉了自己生命的这一部分,就像熟悉一条街道、熟悉一个商场一样,孩子就能在情绪的世界里自由地行走,也能够把握各种情绪。

感觉的成长也是这样。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当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往往不说话,会先站在那里观看。许多成人急着想让孩子参与,急着让孩子表达,不给孩子留出一段空间和时间,以让孩子慢慢完成那段感觉。完成那段感觉是非常重要的——他在发现。但是我们常常就把孩子感觉的过程破坏了。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很多孩子见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会躲在妈妈的身后,慢慢地感觉那个陌生的人,感受一段时间以后,孩子才会从妈妈的后面出来,感觉的过程完成了。

这就是让孩子做自己感觉的主人。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容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完成。

大多数成人特别着急,愿意替代孩子,“你赶快给阿姨问好。”“你看那是什么?快看哪。”我们看歌舞剧,有的妈妈在后面不断地解释,她恨不得让孩子把一切都“吃”下去。有些美妙的东西是处在语言之外,就像带着孩子去听音乐、看芭蕾,那是心灵的感受,解释一般是知识,解释会破坏儿童的感觉。当芭蕾舞演完的时候,有的孩子从剧场出来,就会踮着脚尖走路,就会伸腿,模仿芭蕾舞演员舞蹈的美感。孩子还处在感觉中,喜爱那种感觉。这是正确的情况。

我们总是设想让儿童把感觉发展完善,从最初的味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发展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更复杂和高级的感觉:对一个物体的平衡感、方位感、语言的感觉、结构感,都感觉到了,然后是精神的感觉和心理感觉,越来越精微和奇妙。精神感觉是最奇妙的感觉。我们的感觉系统就发展好了。

等我们长到青春期,发展好了认知的时候,智能的发展更长足时,我们可能就能用我们的智能把我们的感觉来描述出来,解释出来。我们没有必要把任何一样东西提前,我们不能破坏儿童先后的秩序,我们要尊重成长的自然法则,这个法则的尊重就意味着我们保护了儿童。

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很多秘密,我们的任务是揭开它,让生命在他的早期能够特别好地发展。生命的头12年,基本上是自我建构的时期,是建构生命、创造生命的时期,不是学知识的时期。

6岁以前,儿童是在发展身体,发展感觉和情绪。到了7岁,心理发展已经很明显地开始了。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很多孩子就会把心理活动说出来。

一天我在院子里见到一对小朋友,七八岁。女孩穿着粉色的上衣、白色的裙子,脚上穿着一双银色的小皮鞋。男孩穿蓝色校服。

男孩对女孩说:“我们爬过去。”

女孩说:“不要。”那是一个绳索编织而成的网。男孩迅速爬了上去,女孩边爬边说:“我妈妈说,如果我敢把我的新鞋搞坏,她就要打我,所以我不能爬。”但是她边说边爬,她把她本来可以藏的心理活动,完全用语言表述出来。她表述的时候没有和她的身体合在一起,所以补充说“我不能爬”,但她还在爬。我在一旁笑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也很容易把自己的心理通过语言描述出来,这正是这个年龄孩子的特征。她用行动说,“我就是要爬”。她做了自己心理的主人。

如果不压抑孩子的话,他们内心想什么,他们就会用语言描述什么,这个过程很重要,这个过程一旦顺利通过,到了中学,理性的光芒会放射出来,就能达到结构式的、假设性的、宏观式的思考。他走过了一个心理的历程,那些已经形成的很多意识飘零、思想碎块、想法片段,好像都存放在他的身体里边,而这些想法都没有被整理到一个结构里,它散乱在生命里边,所以随着成长,他会把这些东西组织起来,分析、归纳,这一步就是发展出理性思维。

所以最早先的认知都是非常简单的基础性认知,都不是社会上理解的知识智能和工作智能,只有到青春期的时候,现代知识智能和工作智力才会迅速成长。很多教育家,像林肯这样的人都说,15岁的时候,是人类智能真正开始萌芽的时候。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这样说,十五而至于学。普通教育学也这么认为,青春期到来的时候,人的现代知识智能真正地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这时候真正学科式的才能在生命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到那时,或者更晚些时候,大脑逻辑结构发展基本完成,抽象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概括水平,话语组群能力具备,这些能力引发了兴趣,内心中的知识大门便随之敞开。

内心喜悦地在知识海洋中游泳,必是如鱼得水。后来,当知识到了顶点的时候,创造就出现了。在感觉为基础的艺术领域,当感觉精细到完美并由技巧表达到完美,再有情绪交汇,创造就发生了。

虽然早先的发展也伴随着简单的认知发展,但最主要的是在发展儿童的身体、情绪、感觉、心理,创造自己。所有和孩子成长一起进行的科目,都应当是让孩子的感觉充满了希望和美好。比如说学绘画、学音乐、学文学、学诗歌,这些都是养育、滋润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美好,变得很智慧,很善良,很有情趣,内在富饶而丰盛。这是在12岁以前教育的核心,让生命能行走到一个很美好的状态。所谓教知识的那一部分,一定是在青春期到来的时候才真正地开始。

这些发展都可以有机会直达精神。我们说儿童自然就是精神贵族,为什么?因为上面的每一个部分的发展都可以通向精神。我们可以用拥抱表达爱,爱就是精神。我们有各种感觉,精神的感觉是最高的。儿童对音乐感觉就特别的到位,无论是抒情的、律动的,只要音乐打开,儿童自然就能感觉到。音乐就是精神的感觉。有时候当我们唱一首歌的时候,读一个故事的时候,儿童会哭,这就是因为儿童内心感受到了善良、邪恶、正义、美丑,达到了一个精神的状态,并通过情绪表现。

所以,生命成长中每一小步都会直达精神,而达到精神的时候,自我的花瓣就在生命的内部开始产生、落地。我们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子,我们必须去做,必须用行动把我们彰显和呈现给外在的世界,体验精神的感觉,同时内在创造出来一个自我的片段。我们透过做,释放内在的生命力,邂逅精神的闪电,积淀和逐步创造出一个自我。这样我们一点点地沉淀,漫长地成长,我们内在的自我就被我们自己创造出来。

这个时间,我们应该在很安宁、很舒适的节奏中让生命成长。不是很焦虑的、很着急的,恨不得明天长大,而是耐心地陪伴孩子,等待孩子,逐步成长。所以才说,“爱是耐心,爱是永无止境的等待”。所以爸爸妈妈要陪伴孩子,慢慢地让孩子长大,慢慢地让孩子走向完整,这是成长。

然后我们才说,到了我们生命成长到完整的时候,学知识,学这些东西,才会顺理成章,才会自己设计自己,会自动地设计自己的未来,就会假设未来是什么样子,按照这个设计去努力地做。如果能自然地走到这一步,走到这种完整的状态,这个生命就会管理自己的未来,同时去实现自己的未来,我们把这个称为理想。这就是一个成长完整,到十五六岁的时候会产生的一个状态。所以,完整的成长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就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人,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能够设计自己未来的人,并且能够管理自己未来的人。 RQrLYaULpLmmjtZMb39wTa3/vUB2v7/iYO+sHFKF4AWwDJMCS3SysOM8LcwXLxJ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