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再谈敏感期

文◎孙瑞雪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说了才会知道,不说就不知道。知道了才能看见,不知道就看不见。儿童敏感期就是其中一个。

1.缘起

在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荷兰科学家雨果·德佛里斯在动物身上发现了这些敏感期,在爱和自由的学校里,我们发现儿童身上也有这种敏感期,并且可以应用于教学上。德佛里斯最早是在昆虫身上发现这些敏感期的,这很容易观察到,昆虫形态上的各种变化就代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德佛里斯提供的一个例子就是一只可以变成蝴蝶的幼虫。我们知道昆虫的幼虫长得很快,它的贪食会破坏树木。不过,幼虫在刚出生的几天里还不能吃完一张大叶子,而只能吃枝头的嫩芽。

像一个好母亲所做的那样,雌蝴蝶本能地把卵产在树枝交错形成的角落里的隐蔽之处,那里既安全又能遮蔽风雨。当幼虫破卵而出时,谁会告诉它头上树梢末端的嫩叶芽就是它需要的食物呢?是光线!昆虫对光线特别敏感,光线吸引着它,使它着迷,幼虫慢慢地爬上树梢,因为那里有最明亮的光线。在枝头的嫩叶芽中,幼虫找到了它渴求的食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幼虫长大到能吃较为粗糙的食物时,它对光线的敏感期就消失了。幼虫继续走上另一条道路去寻找其他经验和其他生存方式,并不是因为它失去了视力,而只是因为它从此对光线没有兴趣了,放弃了视力。与此同时,同样是这只曾经表现得那么贪吃的小虫子,转眼之间就被另一种强烈的敏感性改变,变得像禁食苦行僧一样不吃不喝了。在严格的禁食期内,它做了一个蛹把自己藏在里面,好像已经完全没有生命迹象了,但是实际上它正在紧张忙碌之中,然后它会变成蝴蝶破蛹而出,张开一双翅膀,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德佛里斯把幼虫这个时期的特点,尤其是生物这个时期的特点称为敏感期。蒙特梭利就借用了生物学上的这个概念来阐述幼儿的敏感期。

2.精神敏感期

但这个敏感期不同于生物的敏感期,是只有作为人——不仅处于地球生物链顶端的,而且超越了生物的人——才有的“精神的”敏感期。

所有的生物和人类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是人类有精神而其他生物没有。这个不同是怎样发生的?现在我们有了很多物种起源的设想,而进化论是物种起源理论中最不神奇的理论,但我们从这个最不神奇的理论中照样得到我们的神奇。从进化论的知识来看的时候,我们被告知曾经在地球上有一段时间,可能有很多很多亿年,地球上只生长着大量的蕨类植物,不开花,植物单调,生物种类也少。但是,在大约1.5亿年前,有一棵植物开花了。植物进化到可以开花的时候,地球迎来了从没有过的丰盛和缤纷,各种生命如约而至,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后来,哺乳动物出现了。后来,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了。虽然这些是一次次的生命的飞跃,飞跃出新生命的起点,但其特征依然是生物的。

每个出现都是神奇的,但是最最神奇的不是人作为生物人的出现,而是精神的人的出现。作为生物的人,经历了上百万年的进化,但精神的人却只有大约5000年。这个时间和百万年相比,就很短很短了。人类作为万物之杰作和精灵,也就是从作为精神的人开始的。人因为精神而创造了文明,这个文明的历史在地球上只有上下5000年。由于人类的精神,人跟所有的生物不同了。由此,人类的敏感期也跟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

3.精神胚胎

所以蒙特梭利提出了另一个最核心的思想——“精神胚胎”。儿童敏感期是精神胚胎的敏感期。精神胚胎是了解人类儿童敏感期的基础。

在蒙特梭利提出“精神胚胎”“敏感期”这些概念以前,追溯到此时代之前,从未有过任何教育家提出过这一思想。5000年前的时候,人类的精神萌芽开花了,在世界不同的文明发源地,开出了几朵绚丽的花。纵观这5000多年的历史,近100年的发展速度最快,而且速度惊人。这个发展加速了。这个发展通常是指社会文明,但更惊人的是人类自身的发展。正是这100年,蒙特梭利提出了“精神胚胎”,以及使精神胚胎如何成长的“敏感期”概念。这是人类教育史上新的发现。这个发现告诉我们,精神胚胎已经成形,儿童敏感期已经在一些地方被保护,告诉我们童年是人类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深刻的理论意义,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人类在这个百年里有如此长足的发展,人类的进化速度和变化,就不再是以百万年、几十万年、几千年为标尺,而是几十年、十几年。几十年之后,人类社会仅是因科技、文化的发展,就将带来我们无法预知的未来。这恰恰是因为人这种物种的童年基础带来的精神的加速发展,进而所带来的各项突变。

儿童的精神胚胎,说的就是儿童精神处于胚胎阶段,儿童就像精神的胚胎一样,儿童的发展就像精神胚胎发展一样。这个概念引起我们的清醒的意识,帮助我们建设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工作。

这个意义还没有被我们这个社会意识到。当我们知道它、了解它、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它就一定会被普遍地使用在我们的教育中。在地球上,有些地域的人正是意识到和遵循了相关法则,他们文明的脚步才迈得比我们更大。

4.两个胚胎期

幼儿的生活跟在子宫里完全不同,跟已经形成的成人的生活也完全不同,它完全独立于这两种形态。它的重要性在哪里?子宫里的10个月,孕育了一个生物的人。0~6岁或者0~12岁孕育了一个精神的人。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和动物不同,是因为0~6岁这个时期,它使我们成了文明人。人类跟动物的本质不同在于人类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妈妈身体里的10个月,另外一个是在出生之后0~6岁或者更长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形成并破译了、完成了他的精神胚胎。

5.两种胚胎

蝴蝶的幼虫是体外的生物胚胎,幼虫对光线的敏感是为了寻找食物、为了发育,做蛹期是为了孵化,使幼虫变成蝴蝶。

婴儿出生后生物胚胎的成长似乎在继续。刚出生的婴儿对光线敏感,出现婴儿光线敏感期。如果在这个敏感期给婴儿戴上眼罩,或者把婴儿放在暗室里,婴儿的视觉就会消失,变成一个盲人。

但我们意识到这是精神胚胎开始的征兆。当精神胚胎生成后,如果某个敏感期被阻断,儿童正要形成的那个能力会丧失或缺失。如果被干扰,那个能力会减弱、残缺、不完整。

6.两个胚胎的链接,实体化

精神胚胎在最初始的时候是怎样的呢?它并不是融在生物胚胎里,也不是固定在生物胚胎上面,而是等待发生和生成。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还不关心他来到的这个世界的纷繁,他纯粹无瑕。因为纯粹,就和这个精神胚胎的发生链接得非常好,而浑然地呈现出这一特质,成为精神胚胎自身,没有障碍。因此婴儿可以借助环境,把精神胚胎透过自己的活动固化在自己身上,固化在自己的人格中。这叫实体化。

7.敏感期和童年

从这个宏观的视角返回儿童教育,我们看到蒙特梭利借用了生物学家对生物的描写,是为了借用这个概念,这可以使她在描述儿童敏感期的时候,在我们心中,给予人类童年完全不同的意义。

我们反复提到,蒙特梭利是借用生物学家对生物的敏感期的概念,应用在了人类的童年。在她所著的《童年的秘密》中,她提出了5个敏感期概念:秩序的敏感期、口手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社会性的敏感期、细小事物的敏感期。

8.儿童的敏感

敏感不是敏感期,是在某个敏感期对相应事情敏感。儿童对童话、动画敏感,对讲故事敏感,对画画敏感,对游戏、电脑、汽车敏感。不难知道这是对基本能力敏感,对未来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敏感,对新技术、对艺术化的技术敏感。

蒙特梭利在阐述敏感期的时候,她这样描述人类的儿童跟动物幼崽本质的不同点。她说胚胎期是所有哺乳动物共有的,人类的儿童也有胚胎期,就是在妈妈肚子里的10个月。这是人类的生物胚胎期,和动物很相似。它具有人的潜能——只是潜能。但是后来漫长的人类童年与动物完全地区分开来。

人类是这个地球上最高的生命状态,人类跟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有着完全不同的本质,因为人有精神。而人跟动物差异的最根本性来自哪里?来自人类漫长的童年。漫长的童年期是生物人成为精神的人的一个核心的时期。

9.敏感期的长度

人类有漫长的成长期,和动物不同。普遍认为人有18年的成长阶段(甚至有的心理学家认为0~40岁都是人类成长的时期)。而动物一般只有1~2年的成长期,一匹小马出生后,1个小时就会行走。一只狗40天就可以断奶,1~2岁就可以生小狗。也许大象是成长期最长的动物——7~8年。这些都是生物的成长期。

而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是,人不仅仅有生物的成长,最重要的是人有心智成长、情绪以及心灵成长的复合成长,我们把它统称为精神成长。

我们养一只小狗,养10年,可以和狗建立非常好的情感关系,可以叫它狗的心智。但从几个月开始,狗的这个心智就没有变化了。而人不同,人的心智几乎每天都在变化,如果不限定一个人的成长,他的变化和发展永远是超出养育者的预想的。而且人的精神终身都可以成长,即使在死亡的前一刻,成长都是存在的。

没有成形的没有独立的精神就是精神胚胎。我们和动物一样有生命的胚胎,和动物不同的是我们有精神的胚胎。精神胚胎是在0~6岁孕育和发展起来的,甚至可以继续到12岁,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敏感期。

概略地说,敏感期是那个由内心指引,向某个对象注意、关注、被吸引,条件许可时进入、沉浸、融入、成一体、引起愉快和快乐的那个时期。

10.敏感期和潜力

换言之,精神胚胎告诉我们他本质上是什么,敏感期告诉我们本质上他在做什么。但是敏感期综合着童年的更多的秘密,以至我们作为旁观者,并不知道敏感期究竟帮助我们的孩子产生了怎样具体的生命特质,但有一点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敏感期的完成帮助一个生命成为一个健全的、完整的、有品质的、精神的生命。

实际上我们早就多少悟到了:我们经常会使用一个词语——开发人的潜力。潜力正是精神胚胎的某个特殊敏感性,这个潜力并不是不可触摸的,也不是靠外力强行放在孩子的身体里的。期待潜力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在于,儿童是否能够将他精神的敏感性在期待的刺激下展开,在敏感期中被护航而完成。这种敏感期的完成恰恰是一个生命对潜力的一种最大的开发。但是更多的潜力更像藏匿的密码,等待的是被破译的机遇。

11.精神胚胎属于儿童自己

精神胚胎是属于每个儿童的,不是我们的,我们不是“自然之手”,也不是“上帝之手”,也不是精神胚胎的母体。创造的权利必须交给儿童自己,我们只是儿童的环境。只要环境是爱、自由、秩序(规则)的,儿童就开始天然和自动地创造着自己。我们在观察儿童时发现,儿童现实地、真实地具备这样一种把内在的潜能释放出来的能力。

12.敏感期的特征

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内儿童只对环境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的事物。儿童不需要特定的外在理由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儿童会不厌其烦地重复,一直到这种重复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

蒙特梭利说:儿童的敏感期相关的敏感性,在儿童时期尤其是生命头6年,即年龄越小的时候,敏感性的出现就越密集。它是一种暂时的倾向,通过一种短暂的刺激,使儿童在这个暂时中获得特殊的品质。一旦获得这种品质之后,这个敏感点或者敏感性就消失了。

13.敏感期的例子

一天我在江边散步,看到一个1岁的孩子拿着奶奶的一个小MP3,MP3正在播放音乐。当走近的时候我停住了脚步,他看着我,马上把那个MP3抱在怀里,很警觉,身体往后退着。我马上就知道他的敏感期到了物的所属和自我形成的关键点上了,因为他必须靠区分你、我、他,你的、我的、他的来完成这个内容,这个感觉正需要话语切入以通过语言确立它。我就蹲下来慢慢对他说“那个,是你的”,然后我把我的手机拿出来,让他看着我的手机,我说“这个,是我的”。最后我又重复对他说“那是你的”,又说“这是我的”。

我每一次说的时候都配合上肢体语言,我反复说了3遍、4遍,然后这个孩子出了一口气,了然了。我知道他明白了我说的话语的意思。

这就是儿童在形成个体存在的敏感期的时候,在意识中区分这些个体的时候,在这个敏感期前端的时候,区分你、我、他的概念时一个主要的特点。如果成人知道这个情况,话语适时切入,就帮助了儿童。如果成人不知道这个情况,可能会把这个敏感期给错过去,或是破坏了,这个敏感期就会等待以后修补。这就会对这个孩子形成一个曲折的路,甚或一个有断点的路。

14.口的敏感期

所有人类的婴儿在出生以后的头一年,基本上都是用口来认识世界的。无论他出生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还是非洲,出生之后第一年都是用口来认识这个世界的。而这种敏感性一旦获得满足之后,这个现象就会在儿童1岁左右以后的生命中消失。你无法完全知道这一现象究竟给儿童的未来带来了什么,在我们的认知界限前,人的精密和复杂性就表现在这里。

一只猫喜欢扑线团、玩耍,在我们看来它的目的是练习捕捉食物,这是一种本能。天鹅模仿妈妈的飞行、觅食或者求偶,这都是生存和繁殖的本能。人类超越了这种动物的本能。这种超越就是通过环境因子破译精神胚胎,这个破译表达为敏感期,儿童通过度过这个敏感期而获得超越。

儿童的口的敏感期说的是,你的宝宝出生的时候,口是自我表达的核心。认知外在世界只是通过口。婴儿第一个能控制的也是口。因为口的指向需要,所以婴儿可以比较自由地转动头。除了头之外,儿童甚至连手都没办法控制。就是说儿童的意识还没办法走到手上,或者说,儿童还没有办法支配到他的手。

所以儿童认知方式只拥有口。当你把手放在儿童的腮边的时候,儿童就靠用头和口转过去够寻你的手,由此看出,儿童这个时候认识世界的方式几乎全是靠口来完成的。当然,儿童靠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哭是儿童的交流语言。

儿童靠用口吮吸来认识他的外在世界。在众多的实物中,感觉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当然远不止于这些,儿童用口能感觉什么东西硬、什么东西软。儿童要知道这个东西的味道。实物对口的意义,是它对人类的基本的意义。

儿童同时还可以用口来唤醒手。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是所有婴儿当手苏醒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一定会把手放到口里来完成这个过程。

当儿童通过口把手唤醒了以后,儿童的口就逐渐地不用了,或者就少用了,儿童这个时候就会用手抓住东西,使用手以后再把手里的东西往嘴里放。等到儿童的手使用得非常熟练的时候,儿童口的功能就完成了,儿童口的敏感期就过去了。儿童需要1~2年的时间完成口的敏感期。

15.阻止口腔敏感期是不对的

孩子到了口腔的敏感期,有的人在孩子手指头上涂辣椒或者戴上手套,以防孩子把手放进口里,或者把他绑在襁褓里……无知使我们看不见儿童。或者太多的育儿知识和育儿理论使我们无所适从,感到茫然。这些做法可能是在我们浑然不觉知的情况下发生的,我们在下意识中无意识地做着什么。这样都使我们错过了儿童的敏感期的发展。

16.空间敏感期

婴儿从出生开始,从妈妈的子宫里出来,突然空间变大,睡着时出现“一伸手”的惊吓。爬行则不断地产生“扩大”的感觉。感知和适应这一过程就必须用肢体。

幼儿把桌上的东西推倒在地上,并反复进行。把东西扔出去。更有甚者,大概很多家庭都会发现儿童喜欢把锅顶在头上、盆顶在头上。

1岁的儿童喜欢把抽屉里的东西拉出来,把外面的东西塞进去。我们也知道2岁的儿童经常会把东西从楼梯上扔下去,或者从高处扔到下面,或者从窗子扔到外面。1岁和2岁的孩子经常喜欢把沙发垫立起来,造一个房子,躲在里面,或者躲在一个角落里,或者跟大人捉迷藏,躲在柜子里。

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喜欢钻进大衣柜里,喜欢在桌子下面,喜欢在纸箱子里面,喜欢钻在被子里面;喜欢从高处往下跳,越跳越高;喜欢从台阶上、窗台上往下跳,甚至从低矮的屋顶上往下跳。这些都是儿童通过实物来形成空间感的敏感性。

我们可能会这样猜想儿童的敏感期,我们猜想人内在的空间是否与此有关,或人类的很多智能是否与此有关。比如建筑、雕塑、舞蹈、历史,比如数学、物理学,这些都是以空间感为基础的。空间感太重要了,几乎一切感觉和概念都建立在空间基础上,包括时间。

17.内在空间

有的孩子会这么说:“我知道爸爸在用他的方式爱我,尽管那个方式我感到不好,但是他在以他的方式表达对我的爱。”从这些情况来看儿童的内在空间已经能够容下很多很多的东西,容下挫折、容下博爱、容下障碍、容下和朋友之间的失交,这些都是对内在空间的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心智的成长,就是心智空间的成长。孩子空间感发展得好的话,等到长大后,比如小学以后,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心智和生命的内在被建构得也很宏大。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孩子长到八九岁的时候,他们在对父母的理解上可能远远超过父母对他们的理解。

18.“我的”敏感期

在儿童1岁多时会说那个是“我的”,我的衣服是“我的”,我的被子是“我的”,我的妈妈是“我的”……我的感觉是“我的”。“我”这个无形的概念,是通过有形的事物表现出来的,然后发展成我的情绪是“我的”,然后发展到我就是“我”。这是一个生趣而高级的过程。

这是儿童的一个敏感点。所有的妈妈大概都能够发现这个敏感点,但是“我的”不是自我,也不是自我形成。

19.自我形成敏感期

自我形成是敏感期最核心的一个点。儿童是依靠自我的创造,也就是说依靠精神胚胎来创造出一个自我的,而这个创造的模式我们是可以通过敏感期来观察到的。我在《完整的成长》这本书里其中一章详细地解释了自我形成的过程。从一开始敏感点一直发展到最后自我形成的全部过程。这些现象基本上都是通过敏感期表现出来的。有一句话叫“道法自然”,儿童的成长丝毫不造作和人为,让人感慨和庆幸,这样一个纯粹的精神的东西,它是如此自然地表现在生活的每一天。它是儿童自然表现出来的,而且是可以被我们触摸到、被我们看到,可以被我们理解的。这样我们就能够帮助和支持儿童来发展自己。

20.敏感期:“打”

幼儿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在表达他的意愿时,会举手打人,“打死你”。如果让他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就会用打的方式来完成“不愿意”这个过程。也就是说,“我不同意”,用一巴掌打上去,就叫“我不同意”“我不喜欢”。但儿童并不知道这是成人意识中的那个“打”,儿童只是在表达排斥的意思,就是“我不愿意”。因此,你经常会观察到几乎在这个年龄阶段(1岁左右),或早或晚会出现这种敏感期的特征。这是儿童自我形成的一个隐性的敏感点。

21.敏感期:“说不”

自我的敏感期是在2岁左右产生的。儿童在1岁到2岁之间,在他会说话不久后,就会不断地说“不”。吃饭吗?“不。”睡觉吗?“不。”回家吗?“不。”甚至边吃着饭边说着“不”。说“不”,什么都是“不”。“不”的意思是:我的想法是“我的”,我不同意你的。“不”是个有趣的现象,和“我的”不同,有时候,“不”在“我的”前面出现。这个时候儿童就产生了另外一个更高级的东西,我要把我和你区分开,我的想法就是“我”。“我要把我和你区分开来”,不再共生。但分开得慢慢进行。儿童这样说:我先要占有我的私有财产,同时我要对你说“不”。我的想法是“我的”,我跟你的想法不一样。由此我用说“不”的方法来拒绝你,但妈妈是“我的”。

22.创造自我的敏感期链条

敏感期最主要的功能是依靠儿童自己创造一个自我。儿童有情绪、有心理、有心智,都是围绕着这个自我,这些东西也在漫长的童年期形成和成长。一个孩子生命状态正常健康的一个标示,就是一个敏感期接一个敏感期地出现。在某一个敏感期时段,儿童会高度专注于某一个事物,而且重复不断地操作那一事物,直到满足儿童内在的需求,儿童才把注意力转向另外一个敏感点。它们形成一个敏感期链条。

但是很多家长可能没有办法把它们串在一起,原因是很多家长在生下自己的孩子以后,或者没有持续养育孩子,或者只能观察到眼前孩子出现了什么,或者只有一个孩子可观察,无法发现众多孩子普遍性的特征。这都使我们无法宏观了解儿童0~6岁这一段时间内生命的状态。所以,可能会经常出现很大的茫然区。

23.敏感期螺旋

我在这本书中写到一个概念叫“螺旋状敏感期”。螺旋状敏感期指的是儿童从1岁开始一直到十几岁,相同的敏感期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重复出现。螺旋状敏感期有很多,例如有音乐、空间、语言。这些都是儿童从1岁开始一直长到12岁,是要不断出现的敏感期,当然深度和广度已经不同了。

24.爱

怎么样才能够保证儿童敏感期持久地发展,不被遏制,不被错过?这就是敏感期发展的条件。我们认为敏感期的发展有四个条件: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规则,一个是平等。

爱指的是什么?从支持儿童敏感期角度来说,爱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所谓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就是让妈妈的生命能跟孩子的生命产生联结,使儿童有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让儿童不会找爱,不会分心,不会惊恐,不会恐慌,不会害怕,也就是会自动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生命内在的建构上,会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他有兴趣的事物上。

25.自由

第二个就是自由。为什么是自由呢?因为儿童内在的敏感期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哪个敏感点,我们是不能预测的。我们不是儿童内在的预言者,我们不能够知道儿童内在的情况和状态。例如儿童对书写的兴趣,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在4岁或者5岁时对书写有兴趣。有的孩子是这一天开始对书写有兴趣,有的孩子是那一段时间对书写有兴趣。所以,我们说儿童的敏感期只有靠儿童自己来破译,由此我们必须把自由给儿童。

从敏感期角度,自由指的就是支持儿童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允许儿童破译自己内在的精神密码,允许儿童遵循自己内在的生命法则。我们看到如果我们把自由给儿童的话,儿童就会呈现出他们生命内在的自然倾向。那个自然倾向就是敏感期发展的一个指向。

自由引发成长,创造一个内在的世界,但更重要的是自由中的儿童会奠定一个自由的内心,从而形成对外部世界创造的潜力。其实我们已经看到,即使有限的走向自由的过程,也带来飞速进步,那就是在一些地方有了很多自由,那是我们这个时代近100年文明和财富爆发式发展的起源。

26.规则

第三个是规则。大家都曾看到,在“爱和自由”的幼儿园里,几乎看不到老师的影子,孩子们自得其乐地在玩耍。儿童大约5岁的时候有个敏感期——建立规则与秩序,一旦规则建立,儿童就自由了,老师也自由了,成长自由了,快乐与和谐就出现了。

有序、和谐、安宁的环境是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这里既指物质的环境,也指人文的环境;指社会环境,也指家庭环境;指心理的环境,也指复杂的关系环境,以及养育者的状态。混乱、多变、无序的环境,会造成儿童内在的秩序混乱。

不是所有的阻碍都来自外在环境,儿童本身也有成长的烦恼。但这些烦恼在爱的环境中,会尘埃落定,回归成长。

外在的和内在的综合的环境构成了孩子成长的总环境。规则帮助我们把这样复杂的环境理顺,保护孩子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建立一种每个人都遵循的基本秩序,这个秩序是关系中的,也是孩子内在的;是社会和家庭的秩序,也是成人和养育者内在的秩序。规则是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和生活方式,它让复杂的问题简单了。

儿童的7个规则

规则1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有。

范围包括行为领域和心理领域,任何侵犯个人“自我感”(包括伤害自己)的行为都是暴力行为。

规则2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同时自己的东西归孩子自己所有,孩子有权利自由支配。(不是自己的东西就都是别人的东西。)

规则3 请归位。

从哪里拿的东西,使用完毕后,请归位到哪里。

规则4 请等待。

公共物品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

规则5 不可以打扰别人。

紧急情况下,一定要打扰时,请学会说:“对不起,打搅一下,可以吗?”

规则6 请学会道歉。

有勇气向别人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学会知道每个人都拥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规则7 请学会说“不”。

请学会对他人说“不”(懂得拒绝),也请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说“不”(尊重他人的拒绝)。

我们内在有天使的品质,也有一些“黑天鹅”的部分(《天鹅湖》里有一只白天鹅和一只黑天鹅),儿童内在也没有完全进化到使他全然地走向自然法则的目标。我们都有动物的“小尾巴”,那是我们生命内在的纷争。

我们都有非常复杂和不可控的情况、时候和因素。我们的环境也是这样。有时候孩子发脾气,成人会很恼火,我们的脾气就对着孩子发出来了。或者我们有时候过分地掌控孩子,我们勒令孩子做什么,让孩子听话,使孩子产生情绪。再加上有时成人本身先有情绪……那么规则是什么呢?规则是要把外在的和内在的这种破坏环境的东西都挡住,让孩子顺着自然的法则,捕捉他生命内在的敏感性,让孩子得到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如果有可以遵循的规则,复杂和多变的生活就可以被简单化。如果不懂得、不知道这些规则,就会觉得养育孩子很艰难,有些父母就把孩子完全交给同样不懂规则的老人和保姆。

规则让我们不急于处理,而学会观察,不仅观察自己的孩子,也观察身边的孩子,因为你自己观察到的,又是很多孩子普遍发生的,这个会让我们确信儿童发生了什么。规则会帮助我们提醒自己。规则让我们警醒和反思。这7个规则可以终身受用。

规则让我们从过去“集权”的家庭、幼儿园的模式中走出来了,孩子会大大节约集权中关系的成本,人生的成本、成长的成本都大大降低[这部分我们会在《自由中的规则》(即将出版)中详细阐述]。儿童把自己的生命和精力放在生命成长上了。

27.平等

最后一个就是平等。这里成人、家长、教师和孩子的关系最值得关切。如果说老师是权威的,家长是权威的,有一个比孩子更强大的人是权威的,那么这个权威就会认为我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我让你坐着你就不要动、不要站着。我让你画画你就画画,即使你不爱画画。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

6年时间对儿童生命来说弥足珍贵,这种权威却剥夺着儿童成长的机会。它剥夺的是0~6岁的潜能开发的机会,它剥夺的是一个生命建构自我。当另外有一群孩子在另一个地方自由地忙碌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充分地成长着,不平等就意味着成长的机会不平等。

权威也意味着在和儿童的关系中有着一种强制和依附。我们知道权威的关系容易让人产生自卑和无价值感,如果造成了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儿童就没有办法把注意力放到敏感期的开发上,没有办法放到他的兴趣点上。儿童无法使用他全部的精力,他必须用部分精力应对强势、应对对他产生威胁的权威。生命的精力就无法集中在他要开发的品质上,成长的机会就失去了。

很多的机遇失去、很多的心理问题都是不平等导致的,包括成长。

当然,引起成长的平等同样奠定平等的意识和内心,加上遵守规则的习惯,那是成人世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享有社会尊严的人人平等的基本法则,那是将来社会文明的基础。

28.弥补敏感期

每个人的生命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头6年,然后接着一个再6年。我们今天成为什么样子,大部分是因为童年形成的,很多人说,如果我的孩子的敏感期错过了,还能不能在未来的时间里补充上?6岁之内是可以的,6岁之后存在较大的风险。因为这些敏感期错过之后,儿童上了小学,他基本上难有机会再弥补。例如3岁孩子对空间有兴趣,在沙发上爬上跳下,成人是可以理解并接纳的。如果3岁对空间的敏感期被压抑和禁止后,7岁或者八九岁,这些敏感期再次出现,想象一下,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在沙发上跳上蹿下,成人就认为孩子是多动症。再例如:在我们的小学,有一个小朋友口腔的敏感期没有完成,所以在一年级的整个一年中,他基本上都是在用口做很多的事情。他用口不断地舔他的手掌,用口舔书、舔铅笔盒,持续了1年的时间,度过了他原本0~1岁时要经历的敏感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的敏感期幼儿只用几个月完成,如果后补的话,时间就会增长,而在这个漫长的时期,成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外加这个年龄所需的适时成长也会错失。注意,所有的儿童在拥有成长的时间上是平等的。

敏感期到来了,错过敏感期真的是经常发生的。这是不小的缺憾,甚至使成长小有疾患。但是儿童是天然的治疗师。如果错过了,6岁以前,只要有爱、自由、秩序(规则),他就会自然地给自己疗愈。但是需要妈妈爸爸有足够的耐心。

29.敏感期和养育者

精神胚胎是作为区别于生物的、人的那部分的成长的胚胎,敏感期是精神胚胎成长的方式,我们就意识到敏感期对于成为一个“人”有多么的重要。这个重要性的意识被养育者接纳,我们就会从养育者和传统教育者变成一个观察者。

现在,我们首先需要妈妈成为一个观察者,有了这个意识的妈妈一定能够很快地发现,儿童会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对一个事情不断地重复做,那么我们就可以明确断定那个就是儿童的敏感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看见、懂得,并支援儿童去做,提供儿童所需要的环境。

当我们建立起了精神胚胎、敏感期概念时,我们就对儿童的状态和成长的即时状态、心理和需求敏感。如果儿童的一个敏感期得到保护,那个方面就会完整发展,能力突显,或成绩优良。如果儿童的一个敏感期在一个方向持续不断,且不断地得到支持和保护,使得在那个领域不断深入,就将成为天才、成就者。

儿童的敏感期,能够使我们每一个家长比较有信心面对孩子的成长,可以比较踏实地知道孩子成长的过程,这样我们就不会偏离生命原本的轨道太远,我们就不会扮演上帝的角色,着力去创造一个儿童。我们会遵循自然法则,我们会尊重这个生命,让这个生命内在最丰富的东西、最微妙的东西、最是我们难以假设的东西在头6年或者12年中发展出来。

儿童敏感期是一个时机,人一生只有这个时期具备这样的时机,把精神的近乎神性要素人性化,并开创了发展的无限的可能。那是神性的,我们这样称谓它,那个可能绵延着,直到有一天可能被破坏了,它就或许是那时的人的而不是神性的产物了。

精神胚胎蕴含着神奇的秘密,而这秘密想要把自己呈现成我们可以看见的状态,想要把它破译出来,也就是把它实体化,这就要透过儿童的敏感期来完成。这是一种特别的创造,一种呈现,如同一个艺术家把自己的设想变成一件艺术品一样。这种创造的神奇内设在人类的童年,内设在儿童自己,儿童从那里发展出来,那就是我们有时所谓的主体。这样发展出的人才是我们所说的理想的人的状态。错过了这样的童年,你就错过了神性的你,错过了智慧和创造的你,错过了最佳人性的你。

30.理论的意义

我们在头6年里,保证让一个生命按照它生命的轨道、按照生命成长的法则、按照自然的法则来发展,是最好的。这正是敏感期理论系统的意义所在。

这个理论是天才的发现。这个理论的基础工程最难,工作量最大。幸好蒙特梭利有这个发现,做了这个基础工程。蒙特梭利给我们搭了一个天梯,引领我们登上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平台,看见了一个新的世界。蒙特梭利本人提出了“精神胚胎”的理论,同时提出了5个“敏感期”的概念。这是敏感期概念的提出和创建时期。经过20多年来对上千个儿童的仔细观察,我们不仅发现敏感期的存在,而且发现0~6岁的时候,儿童的敏感期不仅仅是5个,而且也不仅仅完全局限在0~6岁。如果儿童的敏感期不被人为地破坏,可以再延长6年。

我们用20多年的时间,透过观察儿童,形成了敏感期的理论系统,确立了完备的蒙特梭利提出的敏感期概念。

观察让我们知道,童年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来完成的,尤其是在0~6岁。敏感期的经历也因孩子的不同而不同,有的孩子是在几个月内完成一个敏感期的发展,有的孩子则是一个月或几周完成一个。敏感期的前后顺序,也因孩子的不同而不同,但大概的时间差不多,此间儿童会用兴趣和专注点告诉我们。

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敏感期的完成对这个生命的未来究竟会产生怎样的一个特殊的品质,例如儿童专注于音乐音符,但他可能在形成对恒星的秘密的感觉。概略地,如果一个成人也能像儿童敏感、快乐、沉浸、快速掌握,他就和儿童那样有着对时代对环境对未来的敏感。画画中有着详细的有形化、图形化,是精神和现实的纽带。音乐仅仅是音乐吗?那里有频率的节奏的无限种组合,又是数学中傅里叶三角级数的特别体例的感觉化,那里就是关于自然、精神、宇宙的组建的至深秘密。儿童对电脑和游戏非常敏感,掌握非常快,但是,儿童不见得是为了游戏或电脑,他可能是为了发展语言和逻辑,发展反应速度,或者其他什么,而借助游戏和电脑这种平台。因为那里面有逻辑树,有战略、策略、机智、组织、资源选择、思维速度等因子。等到他发展到某个时候,他的敏感就会消失。一个语言、逻辑、反应都好的成人,就不会对游戏敏感。我们不应当设计和发展出一种不伤害儿童视力、不影响儿童身体活动的电子游戏用于教育中吗?

我们不知道敏感期中儿童获得究竟怎么样的一种特别的心智,我们只是知道品质和心智的产生。这正是人的神奇的特征,就像我们不能预言孩子将成为科学家、文学家、总统、技师、工匠、音乐家等的哪一个,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都知道,儿童有所有的潜能。

儿童敏感期的复杂性,正是人类在地球生命中最高级的地方,有一点我们是可以确定的:儿童越好地完成敏感期,儿童的人格状态和心智状态也就能够越好地形成,其未来就越容易成为一个完善的、自我实现的人。

我们也观察成人,知道一个正常的成人也必然在不断成长中。这样的成人现实中不多,我们的期待首先是让儿童的敏感期正常化,在成年后又能延续。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一旦这个工程发起了,我们社会的飞跃就要来临了。

在《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的目录里,我们把敏感期清晰地罗列了。在书中我们把0~6岁中几乎所有的敏感期都以详细的实例故事写给了大家,有少部分是超过6岁的。我要告诉读者的是,这些故事中每一个敏感期、每一个孩子都是真实的描写,没有一个故事是虚构的,也不是文学创作。所以,可以通过这些故事发现孩子的敏感期在哪里。你可以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寻找详细描述某个敏感期的敏感点在哪里。当然最好是了解本书的全部。

仔细阅读目录我们就会发现,儿童敏感期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两部分,一部分是儿童自我的建构,一部分是儿童心智的建构。本来还想写到审美的建构,这部分内容没有在这本书中阐述。自我的建构、心智的建构和审美的建构,往往伴随儿童的情绪的存在。通过这些小故事的阅读,就能发现儿童敏感期的特质在哪里,儿童敏感期到来的时候表现在哪里,以及我们如何去做。 R5ynIHuepUn6YIJHtjUG12M82e75eDc2d2+68llDk2QTpbtlAfj8bXmAJSGuSu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