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迟到的敏感期接踵而至

缇缇3岁10个月了。进入孙瑞雪老师开办的幼儿园1个月左右的一天,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书架上的书、橱子上的玩具、衣柜里的衣服、鞋架上的鞋子、厨房里的碗碟,所有能摔的东西通通摔在地上,然后在满地狼藉中满足地走来走去。这种“行动”持续了一个星期后就停止了。继之而来,她又开始喜欢抓、摸、捏、揉、切——抓米、抓沙、玩水、玩面、玩豆子、切菜等,这样又过了整整2个月。

这期间,缇缇慢慢迷上了剪纸,但大都是乱剪一气。每天早晨起床以及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拿剪刀,剪一大堆碎纸。这样乱剪了一个多月,忽然有一天,缇缇开始喜欢按线剪了。她要求妈妈画各种线、图案,她顺着线剪出各种简单的图形。后来开始剪越来越复杂的图案。春节回老家,缇缇剪的蛇形曲线粘满了整整一面墙。

这个学期,她剪纸的兴趣开始淡了,喜欢上了涂色。刚开始她用一种彩笔随心所欲地涂,后来喜欢把所有的物体都涂成五颜六色。现在,她会很好地设计、搭配颜色了。

最近,缇缇的词语似乎也丰富起来,经常语出惊人。她把姥姥称为“乡巴姥”,把姥爷称为“乡巴爷”,还摇晃着脑袋说:“我要做主宰万物的上帝!”

楼下的小男孩想跟她要好吃的,她一本正经地说:“多可惜呀,我不愿给你拿。”我带缇缇下楼,小阿姨谎称要追上我们,缇缇大叫:“妈妈,大事不妙了,阿姨会抓住我们的!快跑!”《白雪公主》里有一个词“大事不妙”,她就借用了。

一天,我买了油桃。缇缇边吃边说:“一种桃,没有毛,它的名字叫油桃。”现场编起了顺口溜。

如今的缇缇,每天都开心而满足。作为妈妈,我真是心花怒放。我那自我封闭的女儿,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下,3岁前几乎流失的敏感期竟这样迅速地一个个接踵而来。

(康立新 缇缇妈妈)

失去的敏感期如何恢复

文◎孙瑞雪

缇缇补敏感期像补功课一样,急切地一项接着一项。弥补敏感期需要条件,需要爱和自由的环境,需要规则,需要把儿童的心智拉回来的工作条件,使儿童回到成长的轨道上。在爱的包容下,被压制过的儿童会获得心理上的疗愈;在自由中儿童逐渐放松和解放,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智,走向正常。

缇缇几乎是从几个月大的敏感期开始补起——把东西拨拉到地下,将一物和另一物分离开……使用手去抓握……直到画、剪、涂色……以及语言的敏感期……几乎是一场奋不顾身的强补过程。

这是那些敏感期错过、成长滞后,甚至被判断为“自闭”的孩子重新成长的极好的例证。

首先,缇缇的变化来自缇缇的妈妈的努力。她以一种母爱的力量,完全转变了自己的意识,她了解了孩子生命的需求,从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走过了一段痛苦、孤独、坚持不懈的成长之路,因此才带来了孩子彻底的变化。

其次是这所幼儿园,是一个成长和意识进化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它带领孩子、老师、家长一起成长,因此这个环境也成为至关重要的条件。

最后是这个孩子,我们该给予孩子怎样的信念(而不是信心)呢?因为环境变了,没有人强制孩子,孩子自我恢复的机制就自发地启动。而无法预计的巨大潜质,就存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要清楚的是,这种敏感期的补偿,是基于孩子内在自发的需求,是环境放松、安全后,孩子内在障碍释然后,回归成长轨道的自愈过程。信念就存在于每个生命中。

这是每个儿童都要经历的敏感期或称必要的敏感期。如果没有经历或者错过了,只要不超过6岁,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下,就能补上。过了6岁,还有机会吗?如果父母愿意改变自己,成长就会再开始,只要生命存在。缇缇、缇缇妈妈给了我们和许多家长巨大的信心。

缇缇的巨变

凡知道女儿以前状况的人,现在再见到她,都会惊讶于她的巨变。现在的缇缇,不再是以前那个不说话、表情木然、对别人的问候充耳不闻、忧郁恐惧、胆怯退缩、注意力不集中、从不表现自己意志的小姑娘了!她的表情一天天自然起来,兴趣一天天广泛起来,话多了,注意力也开始集中了。

缇缇也知道自己现在和以前很不一样,她说:“我以前一点都不幸福,现在,我最幸福了!”

她在电话里对爸爸说:“爸爸,你快来吧,你那里不好玩,我这里才好呢。”她自豪地对我说:“老师最爱我呀,因为我最棒!”

她喜欢老师,喜欢小朋友,喜欢学校,甚至格外喜欢吃学校的饭。如今,她经常跟马老师、杨老师开玩笑。就在前几天,当我看到她跟贝贝快乐、自如地交往时,我高兴地流下了眼泪。我梦寐以求的情景竟然实现了。

这些天每晚临睡前,缇缇都要我回答她一连串的问题:“妈妈,你以前为什么只看着别的小朋友,不看我?”“你以前为什么扶那个小弟弟童童滑滑梯,不扶着我?”“你以前为什么还搂着托托哥哥?”

奇怪的是,这全是缇缇3岁以前的事,她竟然如此深刻地记在脑子里!

我一一回答她。她对我的回答还算满意,但仍然反复问,期待着我同样的解释。我问她:“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20多遍了,还需要再说吗?”缇缇说:“妈妈回答13遍还要回答,回答80多遍还要回答。”“13”和“80”在她看来都是很大的数目。

平时,她爸爸不常来孩子上幼儿园的城市,家里只有我、缇缇和小阿姨3人。有时,我正跟小阿姨说着话,缇缇会插进来,站在中间质问我:“你在跟小阿姨说什么?不能跟她说!什么都不能说!”

可笑的是,我们一起买东西时,如果小阿姨帮我提东西,也会引起缇缇的嫉妒:“你不能提我妈妈的东西!不能帮我妈妈提!”可怜我只好“故作坚强”地自己提。

前几天,5岁的皮皮来我们家玩。一听到我或者小阿姨跟皮皮说话,缇缇便醋意大发,怒不可遏地大喊:“不能跟皮皮说话!不能跟他玩!”我和小阿姨因此特别注意,小心翼翼地照顾皮皮,不让她发现,而缇缇竟像个小侦探一样,仍会抓住我们的蛛丝马迹,一旦抓住就责问我们:“你是在帮助皮皮吗?”“你想陪着皮皮?不行!”

有时,缇缇试探我:“妈妈,你只是爱别人一点点,你爱我最多。”我不知道其中有诈,就说:“对呀,就是这样的。”缇缇立即急哭了:“不!你一点点都不能爱别人,全都得爱我!”

缇缇明显地爱哭了,多愁善感了。有时她会严正地警告我或者小阿姨:“我发现你爱我有点少了!”

想想以前那个不表达自己、表情木然的缇缇,我真是感慨万分!当她敞开心扉、拥抱这个世界时,当她情感的敏感期到来时,她需要的爱可能永不嫌多,我要给的爱也永不觉够。

(康立新 缇缇妈妈)

*孙瑞雪

真的有“吃醋”的敏感期吗?真的。普遍吗?普遍。这就是嫉妒,是儿童很早要面对的内在情绪的一种。也是“占有”敏感期的一个延续,是自我形成的一个过程。

儿童出生时,并不知道妈妈是个独立的个体,而且儿童是把母亲物化的。认为父母是神,什么都可以做,不知道妈妈也有自己的需求,看不到成人个体的需求。

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会说:“我的妈妈。”看到妈妈照顾别人,会哭,会把妈妈拉过来,把妈妈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来看待,妈妈“全部”是我的。

但过了5岁,儿童情绪已经成长起来,最初的占有,已经从“我的妈妈,我的被子,我的包包”,从“我的”占有物中走了出来。因此,开始关注和锁定在最重要的情感问题上:爱,情感的敏感期悄然来临。孩子开始了对妈妈部分的占有,而不是全部,重点是妈妈情感部分的、爱的占有。一旦获得了妈妈的爱的满足和依恋的充分回应,独立的步伐就会迈出。这正是孩子情感世界的基础。这个阶段没有很好地度过,成年后,就依然要全然地占有对方,否则就认为“你不爱我”。

有没有发现,5岁多的孩子可以自愿自主地离开妈妈,独自留在别人家玩儿一阵了。这实际上是在说:“我离开了你,太不安全了。但有妈妈的爱,我试着离开并且可以离开得久一些。”但和妈妈在一起时,就会反复试探:“你还爱我吗?”“我丢了,你会找我吗?”“你会让要饭的把我带走吗?”“你究竟有多爱我?”“你只爱我一人吗?”儿童喜欢反复问,反复让妈妈承诺,反复听、反复感受。直到有一天,当你说:“妈妈爱你。”孩子开始说“你烦死了,我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走向独立的信号。

感觉一下,这像不像成人谈恋爱时,有些浪漫期男女的表现?女人永远在问:“你有多爱我?”“你更爱你妈,还是更爱我?”而男人们却说:“你是我的。”占有让儿童感到满足和安全。反复地感觉爱正是儿童成长和走向独立的动力。但长到成人时,还是这样的心态,这实际是儿童情感敏感期的延续,是儿童化的表现。

儿童需要爱,终究的目的是走向全然的人格的独立。表现形式却是占有和依恋。这往往会使父母误解儿童,认为儿童黏人,太不独立了。对妈妈爱的依恋,是为不再依恋妈妈的爱,为离开妈妈做准备。对缇缇来说也是这样。她的安全感还不很稳定,首先需要大人悉心地照料和呵护,在这种呵护的感觉中逐渐确定爱的情感。

我们试图从成人的经历和角度来理解儿童,但不管你如何理解,获得爱对于儿童和成人依然有着不同的结果。当一个成人不断需求伴侣的爱,不断重复要对方说:“你究竟有多爱我?”是否也会像儿童那样逐渐独立自主起来?会有一些,但这一成长必须是在成人有觉知的情况下来完成。否则恋爱的浪漫期一过,这种体验和关系就结束了,关系就纠结起来。这正是成人弥补童年缺失的困难所在。另外,童年是自然设置给人类的成长关键时期,而成人的成长任务已经不同,这个自然法则的错位,也使成人难以清楚自己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儿童却全然不同,获得足够的爱,儿童会在和父母的关系中独立出来。独立表现在所有的地方:心理、精神、人格,包括爱本身;也包括未来建立的关系:伴侣和婚姻。这样长大的孩子,懂得爱但不强求爱,给予爱但不乞求爱,在关系中既可以独处又可以共处。如果两个都成长良好的孩子谈恋爱,就绝不是今天我们常看到的“成人的儿童化”的问题了。他们的婚姻质量和相处方式会截然不同,对孩子的爱也会截然不同,他们的后代也在父母健康的关系状态中得以进一步的改良。

我们如何做呢?

我看过一部电影,讲的是奥运会的创建者的故事。五六岁时,他的妈妈生下了弟弟,他站在楼梯上看着妈妈关照新生的弟弟,他沉默着躲在一角,郁郁寡欢。妈妈看懂了孩子的内心,走过去对孩子说:“无论何时,妈妈都爱你;但是弟弟很小,如果没有成人的照顾,他会死去的。你能理解吗?”孩子释然了,心里不再有结。

在有了第二个孩子时,或者有两个孩子,你爱的能量要被分为两份,孩子是明白的。两个孩子之间的竞争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孩子争夺的目的是获得爱,获得爱的目的是成长。因此父母所做的就是如何给到足够的爱,如何让两个孩子之间有爱,可以互相支持。

如果孩子问:“妈妈你最爱谁?”回答当然是“最爱你”。不用担心,这个阶段获得满足后,就会过去。如果孩子嫉妒你关注其他小朋友,这也是孩子情商发展的机会。你可以有无数个回答的方式,原则是让孩子知道,感觉到:我的妈妈永远爱我。让孩子确定这种爱,并固化在孩子的生命中。像拜伦的诗歌一样:“雅典娜的少女呀,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给孩子说“情话”,怎样说都不为过。当然也可以说:“你期望妈妈照顾一下你的朋友吗?照顾你的朋友,也是因为爱你。”或者抱起孩子,告诉孩子,“喜欢”和“爱”不同。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照顾一下环境,你也要照顾你的朋友,照顾花,照顾你生活中的每一个生命和东西。但爱是用生命来完成的,“妈妈爱你”。

如果是第二个孩子,期望父母不要有偏向。有的妈妈有非常明显的倾向性,对这个孩子是一个态度,对另一个是完全不同的态度,自己却是完全不觉知的。婴儿出生后,和你的大孩子成长需求非常不同,在两年内是不会提出类似的问题的,把爱充分地“表达”给大一些的孩子,将日常照料的关注投注给小的孩子,当大的孩子度过了情感的敏感期,同时和小的孩子建立了感情,这个成长阶段就过去了。

也许我们没有完成童年的这个爱的阶段,但所幸我们可以学习爱,让我们的后代健康成长。

放肆的语言

随着在学校越来越放松,缇缇不仅比以前爱讲话了,而且说的话也越来越“放肆”。

马老师跟缇缇说“再见”,缇缇说“臭见”!杨老师对缇缇说“下午好”,缇缇说“臭午好”!老师教芭蕾动作,回到家,缇缇大笑着说学了“八蕾”“九蕾”“十蕾”。

听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缇缇对“乡下佬”一词情有独钟,先是称姥姥、姥爷为“乡下姥”“乡下爷”,而后又把马老师叫成“马老”。

一次午餐,缇缇不想吃饭,只想吃小王子麦烧饼,我说:“先吃饭,才能吃零食。”缇缇说:“这不是零食,零食是甜的。你这个笨蛋,真是个傻瓜。”这是那个故事里的对白,听得我们都笑了起来。

缇缇的话没轻没重,有时也让人伤心。前几天,缇缇刚知道了非典型肺炎的事情,对家里小阿姨说:“阿姨,你姐姐、你弟弟、你妹妹都得了非典型肺炎了。”小阿姨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有一次,我跟缇缇爸爸开玩笑,随口说了句“简直有神经病”,没想到正在旁边玩耍的缇缇接着说:“爸爸有神经病,还有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大脑炎、气管炎、心肌炎……”

小阿姨想亲亲缇缇,缇缇盯着她看了一会儿,认真地说:“哎呀不行!你太丑,太矮,脸太黑,屁股太胖,腿太粗!”

早上,我搂着缇缇躺在被窝里,小阿姨进来故意说:“妈妈搂着这么幸福呀,羡慕死了!”缇缇说:“哦,你妈妈可没办法来,那你只好痛苦着吧!”小阿姨故作号啕大哭状,缇缇更是雪上加霜:“妈妈,你给她唱《小白菜》!”缇缇第一次听《小白菜》时,曾经伤心地大哭了一场。

缇缇非常羡慕大孩子,在小小孩面前有时自鸣得意。每次遇到园里的木兰,缇缇都要明知故问:“木兰,你几岁了?”木兰乖乖地回答:“2岁半。”缇缇就说:“哎呀,你怎么还这么小呀!我都快愁死了,啥时候能长我这么高呀?”

最近,我常听缇缇跟别人吹牛:“我敢摸大狗,敢摸老虎,还敢摸狮子的嘴呢,就是我家那个玩具毛狮子。”

缇缇对一些新鲜词倍感兴趣,吃好吃的东西时她会故意馋别人:“爽呀,爽极了!”她爸爸打电脑时说了句“死机”,被缇缇听去了,过了一会儿,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我死机了。”小阿姨不小心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半天动不了,缇缇说:“你死机了!”

一次她爸爸浪费电,我说他烧包,缇缇问:“烧包是什么意思?”她爸爸解释:“就是故意浪费的意思。”第二天,缇缇故意把一盆面粉都撒在地上,我问缇缇干什么呢,缇缇很自然地回答:“在烧包呢!”

女儿的内心放松了,语言必定会越来越有趣吧。不知下一步她的嘴里又会冒出什么惊人的妙语。

(康立新 缇缇妈妈)

*孙瑞雪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每一个时期,对语言的敏感点有所不同(后面《语言的敏感期》一文专门有介绍)。儿童成长到哪个阶段,就对哪些语言敏感,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当幼儿发现语言可以变成一种力量时,在成人看来就成了骂人的话。这个时候,与其说是儿童对丑的语言敏感,不如说成人自己对儿童的这类语言敏感。

实际上,儿童对效果强的语言敏感,是儿童发现语言还可以表达力量,这是对语言能力的进一步的发展。很多骂人的语言被儿童使用,就是因为成人反应强烈,证实了语言的力量性。如果成人没有反应,儿童就不感兴趣了,大家不妨一试。

其实儿童还对有歧义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敏感。一个语词有两个意思,也让他们觉得非常好玩!大家也不妨一试。

天赋

缇缇越来越喜欢舞蹈,喜欢看电视上播放的芭蕾舞、踢踏舞、少儿舞蹈等,还暗暗地崇拜徐老师的舞姿。但她只愿意欣赏,从不敢自己上去表演,不管我们如何请求、鼓励,她总是一句话:“我不行,我跳不好。”

偶然的一次,缇缇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时,她爸爸以万分惊喜的口气惊叹道:“女儿,没想到你有跳舞的天赋啊!”缇缇一下子红了脸,而后含羞带笑地对我说:“妈妈,爸爸说我有跳舞的天赋。”那一整天,缇缇的情绪都很高涨,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经常拉着家人跟她跳舞,还自编了一种所谓的“安静舞蹈”。虽然她的舞姿绝对称不上优美,动作也不协调,缺乏节奏感,但让我们惊喜的是,她的确爱上了舞蹈,最重要的是,她更自信了。

(康立新 缇缇妈妈)

*孙瑞雪

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天赋。一些天赋依靠发现,一些天赋依靠鼓励,还有一些天赋由后天赋予,可以叫“后赋”。但有了天赋的最基本条件,还要看在相应的敏感期中,是不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环境。这就叫潜力开发。

一位不到3岁的孩子到了音乐的敏感期,每天都“弹琴”,用手指在桌子上、暖气片上、书上、膝盖上,不停地弹着。值得高兴的是这个敏感期被家长发现了,遗憾的是家长没有条件买钢琴,孩子的妈妈只能遗憾地眼看着这个敏感期流水般逝去。几个月后,这个孩子到了绘画的敏感期,天刚亮,就要画画,父母困觉,给了孩子一些纸,孩子画完后,便在床单上画……孩子的妈妈说,自己一点艺术细胞都没有,也看着孩子的敏感期过去……过了6年,这个孩子的乒乓球打得非常好,因为在孩子运动的敏感期出现时,妈妈下决心送孩子进了乒乓球少年班。

音乐的敏感期到来时,我们为孩子提供经典音乐,早晨,我们让音乐唤醒孩子;平时带孩子参加音乐活动,听音乐会、看芭蕾。没有条件的可以找DVD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欣赏。绘画敏感期到来时,可以带孩子看画展,和孩子一起欣赏画册……这些活动都可以进行。只是要持续进行。就像校园里常响着经典音乐,墙面上常挂着世界名画……这样你就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基本可以满足孩子需求的文化环境了。

现在的缇缇

缇缇就读于悉尼大学社会学专业,2023年9月大学毕业,现已获得优秀学生荣誉,两年的硕士研究生生涯将减为一年,完成后计划继续攻读博士。缇缇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缇缇爸爸) 21O2hZr62EscVvEKTbaus3qNicf23JIWHHmufsF6TMSjmVdG1Vuj2Dq0SoQtlke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