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情绪共生

儿童用情绪帮助自己调整内在世界。同时,儿童的情绪和妈妈的情绪天然地处于共生状态。儿童也能对其他人的情绪高度敏感。

一位父亲告诉我:“如果是我抱着孩子,他就会安静地和我对视,我们就这样连接着、交流着;而如果是我妻子抱着,孩子就会躁动不安。因为我的内心是平静的,而我妻子虽然表面平静,但内心是起伏不安的。”这是父亲对刚刚出生2个月的新生儿的观察。

婴儿不是认识到妈妈的情绪,而是和妈妈的情绪共生,也易于和其他成人的情绪共生。在儿童期,和妈妈共生的首先是情绪,这使得儿童对情绪有着天然的敏感度和觉察力。儿童凭着这种敏感和觉察能力,来判断成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由于儿童过于弱小,生存是儿童潜在的本能愿望,所以对情绪的敏感可以使孩子以此来防卫、保护和维持自己生存下去的需要。儿童一面努力剥离着共生的情绪,另一面依靠敏感和觉察能力发展着对成人内心世界的觉知,这就是生命的智慧。

悦悦对妈妈的情绪好像有天然的预知力。悦悦2岁多时,每当妈妈不同意她正在做的事情,或者要去阻止她的时候,悦悦总是着急地大哭。妈妈想,这孩子情绪怎么这么急躁。3岁多时,有一次,当妈妈又去制止悦悦的行为时,悦悦对妈妈说:“妈妈你别生气了。”妈妈一下子愣住了。妈妈觉察到,原来自己的内在有一股焦虑、生气甚至愤怒的情绪正在升起。

真实的情况是:在悦悦更小的时候,当妈妈的情绪突然在她自己的内在升起,情绪的迷雾还没有完全酝酿、扩展出来,还没有变成一种氛围的时候,悦悦的情绪就已经跟妈妈的情绪一体了。当妈妈愤怒或者焦虑的情绪出现,但却还未被妈妈感觉到的时候,悦悦就会开始哭闹。2岁以前,悦悦虽然从妈妈的身体里走了出来,身体上是分离了,但是在情绪上尚未和妈妈的情绪剥离开,依然和妈妈是浑然一体的状态。这种浑然一体的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共生体”,意思是就像还在妈妈身体里共同生活一样。悦悦不知道那是妈妈的情绪,她不知道那并不是自己的,就像悦悦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她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她认为她和妈妈是一体的。现在,虽然身体不共生了,但情绪上她仍然和妈妈处于共生状态。

在儿童内在的世界里,身体、情绪、感觉这些方面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共生的状态或者浑然一体的状态,其中最容易共生和浑然一体的是情绪。儿童必须历经一个发现、剥离和独立的过程。当儿童的自我开始出现,儿童就会发展出从共生或者浑然一体状态中把自己的各部分(当然首先是情绪)剥离开来的需要。当自我逐渐被儿童创造得越来越清晰的时候,生命内在的各部分的独立也就被儿童建立了。3岁多的悦悦终于发现是妈妈生气了,而不是自己生气了,这就是情绪上的成长。

2岁多的时候,表面上看来悦悦急躁地大哭是因为悦悦不同意妈妈当下的做法,实际上那是因为她和妈妈愤怒、焦虑的情绪产生了共振。随着年龄的增长,悦悦对情绪的熟知度越来越高,她的内在开始具有辨识能力,同时她也在不断发展这种能力。当妈妈内在的情绪刚一冒头,尚未释放出来时,悦悦就可以用语言告诉妈妈:“妈妈你别生气了。”当悦悦这样说的时候,她已经从妈妈的情绪中抽离出来了,她不再有之前那种强烈的焦虑感。这时候,悦悦妈妈才觉察到原来是自己生气了。悦悦的发现让妈妈觉察到了自己,悦悦妈妈说:“我女儿让我发现了自己在情绪上的问题,我现在才逐渐了解了自己的情绪。看来我的情绪还处在童年时与我母亲情绪的共生状态。”

共生是客观和天然的状态,如果父母情绪较为成熟,内在较为平和,父母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就比较清楚,孩子情绪成长的空间就相对宽大和良好。共生的这段特殊的时期,极容易使儿童熟知情绪的世界;然而,当孩子的情绪无法成长时,共生也易于把自己迷失在他人的情绪世界里。核心的问题是情绪的成长过程是否可以完成。

父母如果是爱孩子的,孩子的情绪依然是和父母共生共感,和父母浑然一体。爱是一种完全区别于其他情绪并高于其他情绪的特别存在。爱是特别的共生。孩子学会了爱,就学会了与生命的联结。

由于是合为一体的状态,所以儿童非常容易将这个时候形成的一切转化成自己的潜意识。如果孩子不能把自己同成人剥离开,那么他就会永远停留在童年。熟悉是开始,剥离是成长的第一步,然后逐渐地辨识“你的”情绪和“我的”情绪。在辨识的过程中,情绪便独立了起来,最后伴随着“我的”而为自己负责。而这种剥离必然要依靠儿童创造出来的自我,没有自我的力量,儿童无法从浑然一体中超然地脱离出来。因为情绪还没有被自我深切地知道“这是我的”,我应该为我负责。这就是大多数成人喜欢抱怨,内在总以为“是你导致我生气的,都怨你”的原因,这种游戏不断重复着。

逐渐创造出的自我首先区分了“你的”好吃的与“我的”好吃的这种物质的东西。基于物质,儿童进一步学会了区分非物质的东西,比如“你的”情绪与“我的”情绪。这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区分“那是你的感觉,不是我的感觉”“那是你的想法,不是我的想法”……如果一个成年人不能够清晰地区分出“你的”情绪和“我的”情绪、“你的”感觉 和“我的”感觉、“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他就会迷惑。这可能是成年人积淀之深的痛苦。这就叫没有得到充分成长。

童年时期孩子由什么样的成人陪伴,这非常关键。因为儿童大约需要长达6年的时间来逐渐走出共生状态,而如果陪伴的成人本身就没有走出共生状态,儿童就很难完成这个过程。除非给儿童爱、自由和规则,除非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如果悦悦妈妈不启动焦虑或愤怒的情绪,而平和地与悦悦交流,即使悦悦的认知尚未发展到能够理解妈妈的要求,悦悦也不会被妈妈的焦虑或愤怒情绪所驱动。如果认知水平发展到了可以理解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孩子很容易接纳。在童年期,儿童对情绪的敏感度高于对认知的敏感度,因为认知是后天逐渐发展起来的。问题的核心是,很多成人无法做到不启动情绪,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情绪都不自知,而且非常有可能还停留在与自己妈妈情绪共生的时期。 grkkEksVr6/N44jAXYgubOVIsmvf8vI+/JzURUs5AVfuYpqis9fPWow4KGKkA2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