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难题,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看,共同富裕是一个包括财产、收入在内的物质财富生产和分配的问题。从社会发展角度观察,共同富裕的实质是人自身的发展问题。若只是在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上做文章,不落到人的发展、所有人的共同发展上,则共同富裕只是分配政策的目标,仅仅具有短期意义。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观察,仅仅依靠分配政策的调整,不能逆转贫富差距扩大的基本趋势。因为分配差距的根源是人的能力差距,尤其是群体的、阶层的能力差距。
千万不要以为物质财富生产和分配在一定时期合意了,人的发展、所有人的发展也就自然实现了。这是一种基于确定性思维、线性思维的认识。 物质生 活条件只是人自身发展的基础,并不等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体现在人的主体 性、创造性和文明性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等于人的素质和能力 的自然提升,更不等于所有人能力的普遍提升。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追求是人自身发展的平等机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平等仅仅是手段或实现路径而已。所以,共同富裕的本质是所有人的共同发展,而不是物质财富上的均贫富。历史告诉我们,均贫富并不能实现所有人的共同发展,甚至可能使发展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历史上的平均主义“社会实验”结果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追求生产增长,解决人的生存所需(吃饱穿暖),可以视为促进了人的发展。但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财富生产、分配与人自身发展的偏离就会越来越大。或者说,物质的发展远快于人自身的发展,更不要说所有人的全面发展。 在全面建设我国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防范的最大 公共风险就是物质财富发展中人的异化——人被物质财富支配,而不是人支配 物质财富。这种异化将会导致人的能力的两极分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资本的集聚和集中,大多数人会因为能力的贫穷而陷入收入的贫穷。
促进共同富裕与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是一个长期愿景目标。不能简单地以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共同富裕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