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大量低收入群体缺乏基本金融服务,无法利用金融工具扩大生产,增加收入,这是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 目前已基本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 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存款贷款、支付清算、信息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的 便利性和普惠性走在了世界前列。
一是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至2020年末,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7%,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二是“三农”、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显著改善。 普惠小微贷款实现“量增、价降、面扩”,截至2021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 31%;支持小微经营主体 3830 万户,同比增长 29.2%。信用信息服务的改善,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便于对小微企业、农户开展信用评价,极大地便利这些群体获得信贷服务。
三是数字普惠金融较快发展。 例如,我国移动支付便民场景多、用户体量大,其业务量、处理效率、覆盖面均居世界领先水平。金融机构依托数字技术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创新完善线上信用贷款、在线供应链金融、数字农业保险等产品和服务。一些机构探索打造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一站式满足小微企业各类金融服务需求。
通过设立试验区探索普惠金融发展经验。 例如,浙江台州通过建设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运用各类信息交叉验证等方式,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河南兰考围绕“普惠、扶贫、县域”三大主题,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显著提高了农户贷款获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