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超越一般的思想争论,在理论的批判中通过构建科学的实施方案和可实施的路径,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的认识。
首先,必须通过批判各种对于共同富裕错误的看法和思潮,进一步 科学领会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和基本要义。 理论和思想上的相对共识依然是行动成功的重要前提。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中央文件和学术界都对共同富裕进行了科学界定,但这些正面的诠释和宣传有时会被误解甚至歪曲。因此,舆论引导不仅要正面解释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更重要的还是要针对现有错误的思潮和歪曲的理解进行以下十个方面的批判。
一是 要明确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 二 是 要强调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或整齐划一的同步富裕,而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 三是 要明确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充裕,而是在“五位一体”上的全面跃升,既包括物质富裕,又涵盖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是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富裕。 四是 要强调共同富裕不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一大二公”和平均主义。 五是 要强调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的共富,不是改变“两个毫不动摇”,通过侵蚀民营资本,通过产权侵犯而实现的共同富裕,而是依然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 六是 要强调共同富裕不是抛弃效率,只谈公平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石的共同富裕,是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是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的辩证统一。 七是 要强调共同富裕不是停留在物质财富结果上的公平,而是更多关注机会和过程上的公平,更多在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八是 要强调共同富裕不是不计成本和无条件的共同富裕,而是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九是 要强调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共同富裕,而是要坚持循序渐进,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持续推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一个区域接续一个区域达到共同富裕,应当分阶段采取目标,分区域设定方案。 十是 要强调共同富裕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富裕,不能靠政府大包大揽, 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 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使市场、政府、道德与社会体系 都成为共同富裕推进的有效体系。
其次,理论的批判和宣传不能代替实践行动。 推进共同富裕在实践中进行科学规划与扎实推进,在行动中彰显理论的力量,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对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的理解认识。
一是必须在现代化新征程、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蓝图中进行共 同富裕的顶层设计,利用科学的顶层设计达成共识。 必须明确共同富裕不是空想的产物,也不是独立于其他体系的自我范畴,从战略规划上讲,它必须服从于现代化目标、新发展格局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因此,我们必须以“十四五规划”“2035 与 2050 年远景目标”为基本框架,遵循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和规律,制定出共同富裕在2025年、2035年以及2050年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可行路径和战略举措。
二是必须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不同区域和部分的规 划,特别是可以通过“试点、逐步推广”的方式为顶层设计的全面展开 积累经验。 目前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体现我们将采取渐进模式来逐步推进共同富裕这个艰巨的任务。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中取得的宝贵经验。
三是必须明确新时期共同富裕面临的基本前提、主要矛盾和主攻方 向,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攻坚克难的计划。其一,以构建新发展格局,实 现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前提和手段。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共同富裕既是目标更是手段,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第一落脚点依然在于发展,发展依然是硬道理。因此,如何实现“更加包容、更加共享、更加平等、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的发展依然是方案的第一目标,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基本保障,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必须把高质量发展的实现作为第一要义。《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第一举措就是“打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组合拳,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 其二,以 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制订攻坚克难的方案。 共同富裕中面临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主要体现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等几大方面,因此,共同富裕必须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不同的战略来进行有效推进。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将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区域差距过大问题;以区域战略、区域协调战略以及区域性帮扶机制来解决区域差距过大的问题,以“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来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