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在《金匮要略》里,说得都简单,第一章就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不属于本书,据我看,这是王叔和搞的。

在《伤寒论》里,前头有一个“伤寒例”,也类似序言,“伤寒例”为王叔和所写,故可认为此篇亦为王叔和所写,这一章将来有时间我可以跟你们说一说,现在暂不要从它说起。 (编者按:《金匮要略》第一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胡老实际在讲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之后才讲述本章,现为照顾《金匮要略》的原始顺序,编者将此部分讲述移至第一章)

我把头一章给你们讲一讲,这一章我没讲的道理,我讲了之后你们就知道了,这不像出自仲景之手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这跟“伤寒例”一样,都是王叔和搞的。仲景这个书,伤寒不用说了,(《金匮要略》)我们讲这么老些了 (编者按:胡老实际已讲完“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它是)治杂病(的)。(说是“上工治未病”,真正临床医生)没有这么治病的,没有像他说的“上工治未病”。没有这么治的,怎么写出这么一段呢?可见肯定不是他(仲景本人)写的。我为了让大家明白明白,把这个也给讲一讲。

他说脏腑经络先后病,这个题目也不像张仲景的(撰文风格),他不是这样子,脉证更不是尽是脏腑经络了,这里头是大杂烩,什么都有。我们就先看头一段讲的什么。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上工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良医、好大夫。说良医能治未病,未病就是没病的病,这是什么意思?头一章这一段大家研究研究也好,这是我个人的主观看法,不一定对。

“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什么叫“治未病”呢?底下就答:所谓治未病,比如我们遇到肝病,这个肝病要是实,肝实就是阴阳五行的说法了,肝属木,木实一定克土,脾属土。所说“治未病”,见到肝实之病,知道肝一定要传脾,脾是未病,现在光是肝有病,脾还没病。良医他知道肝必传脾,因为肝实。“当先实脾”,虽然脾未病,也应该一方面治肝,一方面实脾,这不就是治未病了吗?

但是,时令有盛衰,既要知道五脏相传之理,也要知道时令有旺盛之分。“四季脾旺不受邪”,四季就是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最末十八天都是土盛、土旺之时,根据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丑、戌、未、辰属土,三个月里面准有一个土,这个土都是在四季之末十八天,四季十八天共七十二天,他把四季分成五个七十二,搞阴阳五行这样搞,这是根据甲子这么分的。

不根据甲子分,则古人又这么分:木旺于春,火旺于夏,土旺于长夏,这就不是四季了,金旺于秋,水寒旺于冬。他根据气候,三百六十五日的四时这么分,这就是天之五运了,风暑湿燥寒。天有五运,地有五行,这都是搞阴阳五行的解释。人在气交之中受到影响,他这么来看的。

(《金匮要略》)这个书(所写)与那个又不一样了,这个“四季脾旺不受邪”,四季之末的十八天都是土旺之时,脾旺,它不受邪。虽然肝实,脾旺之时你不用补,这是他在这儿补充了一句。本来他的意思就很足了,良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必传脾,虽然脾没病,但也要治,当先实脾,治未病就行了。但是有的时候也不用补,这要看在什么时候,正赶上四季末后的十八天脾旺之时,不必补也行的,这段就是这个意思了。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中工就指一般的大夫、常医,就是普通的大夫,他不晓得五行克制、五脏相传之理,“见肝之病,不解实脾”,见肝就光治肝,不知实脾,既不知道脾会有病,就更不能来治脾,“唯治肝也”,光瞅着肝治肝。上工知道能“治未病”,而中工不解,下工就不用说了。底下更离奇了。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肝病,上面说肝实之病必传脾,那么肝虚之病呢?虽然不传脾,补脾也正所以治肝。他又这么搞一下子。肝虚补肝应该用酸,酸入肝嘛。“助用焦苦”,你要治肝虚之病,你得助其心火气盛才行,苦入心,应该用苦药来助心火。“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同时你还得补益脾气,用甘味之药来调之,底下解释了,“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底下单说脾了,为什么这样来治?他说“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脾能伤肾,这个伤,不是伤寒的伤,这个伤就是制约、约束。脾要是实了,就能约束肾,肾气就弱了,水就不行,肾主水嘛。“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是克金的,肺属金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受约束。肺被约束了,金气不行,肝气就盛,“则肝自愈”。

上面“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都不是直接治肝。总而言之,补脾来治肾水,这是《难经》上有个针灸的歌诀“西方实东方虚,补南方泻北方”,补南方就是补心火,泻北方就是制约肾水。就是根据《难经》上这几句话。肾水不行了,火就盛,心火气盛,就能克制肺金,金气不行,肝就不受克,自然就好了。

这种接二连三的治疗,张仲景有吗?咱们讲这么些了,没有吧,一个也没有!他讲得这么好,例子怎么没有一个呢?所以不是(张仲景)他搞的。我向来讲《金匮要略》不讲这些东西。而且这里面,毛病百出。它光说了一面,有的这个盛了,能够治疗它所胜的那个脏,也有它所生的那个脏,它生那个。所以对于生克,有时候讲克,有时候讲生,这就不一定了,搞不清楚了。你助心火,水生木,肝虚还能好了吗?所以这个东西自己就有矛盾,但五行家就这么讲,所以说“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那肝就好了,肝虚就好了?“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接二连三地治疗,这里面有妙意,都是治本脏,可是这个病也就好了?哪有这个!说的是挺好听啊。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你看看这两个:(上面所说那个)肝实必传脾,要补脾,和这个是一样啊,那个就能治好病?这个也是以肝助脾呀,所以这个地方它有矛盾。但是,那个那么讲,这个这么讲,那个就是为治未病,这个是治肝补脾的要妙,这不对啊!所以张仲景不会这么写文章,我说不是他的(亲笔撰写文字),所以,我向来不讲它,大家研究研究,是不是这样子。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实可不能这么治,“经曰:虚虚实实”。“经”指《内经》,“虚虚实实”有两种讲法,一种是虚有虚治之法,实有实治之法;也有的说是指粗工,虚当实治,虚更使其虚,实当虚治,更使其实。实者益实,虚者益虚,也可以这么讲。(后者)那个说法非其治也,就是不是其意,必须“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这才对。“余脏准此”,其他的病都可照这个方法来。

这是头一段,咱们应该怎么研究?我是这么个看法:我认为与他(张仲景)书上的治疗不相符,他头一篇写这么个东西干什么?我说这不是张仲景写的。

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第二段你们再看看,纯粹讲的五行五运。“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人禀五常者,这“五常”就是我方才说的五行之五常,五气也是五常。所以,咱们常说,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天之五气,地之五行,这都是五常。金木水火土,风暑湿燥寒,这是天之五气。“风气”两字就指概括五气而言的,天之五气运化万物了,以“风气”概言之了。

“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这种说法很多了,古人说这个风啊,不是说凡是风气都伤人,得不正之风、虚邪之风(才伤人),这个东西都是成问题的啊!当然不必批评古人,但是古人是有这么个看法。他说的“风气”概言五气、天之五运,万物和人都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不正之风、不正之气也能害万物。就像那水,我们借水行舟嘛,但是它也能翻船。这个风气之害人,不是单独风气就能害人,还是人身上有问题,这个讲得还是不错的。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五脏各有元真之气,即所谓脏气,古人说的“元真”元者,就是原来的原。如果五脏元真通畅,就是没有毛病,那么人虽有“客气邪风”不足为害,人即安和。主要还在于人,所以人平时一方面不要冒触风寒;另一方面人身体还要搞好,内里有毛病那是不行的,那就要“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内虚,风气才能趁虚而入内。他是两个意思:一个是平常善于摄生的人,五脏元真通畅,那不会有病,受点邪风,那也不会往里头跑的,人即安和,虽有客气邪风亦不足为害;假如你平时不摄生,自己就搞了一身毛病,那客气邪风,准找上你,就可能好不了,中人多死,是这个意思。

由以上看他做的总结,“千般疢难”,疾病多得很,可是根据上面所讲的,概括起来不外乎三条:一个“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这就是五脏元真不通畅,本虚了,所以经络外面受邪就要入脏腑,入脏腑虽是由外面风寒来的,但还是内因,“为内所因”,就是你平时不摄生,自己先自伤了,那风寒非找上你不可,所以这搁个“内因”,这很好啊,这讲得还是不错的。

“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这个说身体内并不致虚,但是触冒风寒,这个人不戒之,不戒之,可是只是外边啊,九窍皮肤,这个地方都是血脉相通、“血脉相传”,这个地方“壅塞不通”,像鼻子堵了等,这都是外面皮肤所中。这都不要紧的,假设不冒风寒,这也不会有的;即使有了,不叫内因,这就是外因,全是指外面的风寒。内因就是内里面弱,必要入脏腑,这叫作内因。那么这也是外受风寒,冒风寒啊,古人对风寒避之有时,你不要满不在乎,满不在乎你就能得点小病啊,这是外因。

“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房室,就是房事无节了;金刃,好打好斗,受了刀斧所伤;或虫兽所伤,蛇咬了等这都是虫兽所伤,这些既非内因,也非外因。

所以病就这三种:一种你自己内虚,外边经络受邪,内里脏腑发病,这是最重的,叫内因;第二,你内里不虚,但不知避之有时,老是装好汉,感冒风寒你也是要得,外因就是皮肤所中、九窍壅塞不通这类的病;第三,一切你不节制,就是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这个都与内外因无关,所以叫不内外因。“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千般疢难,也就这三条,所以拿这个来看,一切的病由都在内了嘛。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

根据上面所说,那么下面才讲摄生之道。“若人能养慎”,养慎很不容易,就是时时摄生、谨慎,即使很小的事、不要紧的事也不行。“不令邪风干忤经络”,你要避之有时,即使受了外感,适中经络,不必等着流传脏腑,即医治之,也可以好的。那么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也不等九窍闭塞,那就能好的。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事也要节制,服食节其冷热,(若是)饮食冷也不管、热也不管,那就容易受病了,“冷、热、苦、酸、辛、甘”,人偏食也是不好的,不能偏吃一样东西。苦、酸、辛、甘也要适可而止,不要有所偏嗜。偏嗜就要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这样才是摄生之道,即便有了点病,也不能入其腠理。腠理是什么呢?“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腠是外面老皮,皮里面是肤,肤就是肥肉了,皮、肤之间谓之腠。腠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向里可以通五脏元真,向外是气血所注之地。我们人身的气血一直达到表皮,从哪儿来呢?就是从这个腠,就是皮之内、肤之外这个间隙,这是说的腠。“理”指什么呢?就是纹理,皮肤脏腑组织纹理,组织也是纤维组织,都有纹理。所以我们讲腠理如果疏,邪风客气就能从这里入脏腑。如果我们根据上面(的预防措施)不等到这个地方,就不能入腠理,当然也就不能入脏腑。这个大家可以看看。

这篇主要是讲阴阳五行。那么上边呢,“上工治未病”啊,就是讲接二连三的这种治疗,这个我们(认为)在仲景书上都成问题的!咱们讲了这么些了,你们自己可以看看,有时间我也可以把后头的都讲一讲,后头这些我认为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两段,这两段在这一章里头是挺要紧的。 vfxKvxuLsTreql4oOLVJSCGrhOam8eIayZEKWQ+AihBBfJI/DL6kV7uJmSwuDkh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