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节
阳明腑实证的病机是里有燥屎

阳明病是里阳证,也就是病位在里的阳证,里指的是症状反应于胃肠系统,阳指的是阳证,具体表现为实证、热证。因此,阳明病具体表现为里实证、里热证。这里的实,除了邪气实,正气也实。

热邪在里,耗伤津液,最终导致热盛津伤,津伤则口渴喜饮,肠道津液不足则大便难、小便短赤涩痛,大便难则腑气不通,进而出现不通则痛的腹痛、腹胀症状。因为是实邪,喜按为虚、拒按为实,严重者可以出现疼痛拒按的情况。

热邪逼迫津液外泄,可以有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热盛则发热,热势高,望诊表现为面赤、烦躁等,热扰心神、闭阻心神则神昏谵语。阳明病重证的时候,发热特点是潮热、蒸蒸发热、壮热、大热,类似蒸馒头的笼屉盖子打开后的热气腾腾。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脉迟,需要进一步判断脉沉取有力还是无力。如果是阳明腑实证,脉迟但必然沉取有力。因为脉沉取有力者为实,脉沉取无力者为虚。

表证是发热、恶寒并见,阳明病是但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本条的汗出、不恶寒,说明不是表证,是里热的汗出。脉迟、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也需要考虑有湿邪的问题。如胡希恕先生认为本条的热尚不实,还存在湿邪,所以湿热交争,气机郁阻而身重、腹满,湿热熏蒸于肺则喘。

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治法是攻里,表证欲解,说明此时已经是阳明里实热证,热邪郁阻气机、热伤气阴而表现为身重乏力,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肺气不降,可以出现腹满、短气、喘。

潮热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说热像潮水一样汹涌有力,属于壮热、大热、蒸蒸发热。如麻杏甘石汤证的无大热,大热指的就是阳明腑实证的潮热。第二个是说热似潮水一样,有规律地发热。涨潮有时间规律,所以潮热也是有规律的定时发热。如阳明腑实证的潮热多见于日晡时分。

潮热是里实热证的标志性症状之一,加上前面的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说明表证已解,入里形成阳明腑实证。所以条文曰“此外欲解,可攻里也”。

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手足濈然汗出,说明里热充盛,因为手足四末是人体最末端的位置,阳气虚寒不足的时候,手足先凉。阳热内盛逼迫津液外泄,汗出必然是由胸腹到四肢末端。若连人体末端的手足都濈然汗出,说明里热已经处于亢盛状态。在里热亢盛的情况下,热伤津液,肠道津液不足,大便必然干鞕。

通过手足濈然汗出、潮热、腹满而喘,判断出里热亢盛,进而判断大便干鞕,属于阳明腑实证的重证,需要急下存阴,用大黄类方攻下,而通腑攻下力度最大的方剂是大承气汤。因此仲景用大承气汤,曰大承气汤主之。

虽汗出不恶寒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假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也就是发热、恶寒仍然同时存在,属于外(表证)未解也。同时其热不潮,说明里热并非亢盛,不是承气汤证的适应指征,加上表未解,要先解表,所以未可与承气汤。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腹大满不通者,只是腹满、大便不通,没有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虽然有腑实证,但未达到腑实重证大承气汤的程度,不能与大承气汤,只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即轻度的攻下使胃气恢复到和的状态,勿令至大泄下,体现了选择合适的攻下力度。类似能用桂枝汤发汗解表的,就不用麻黄汤;能用小承气能攻下祛邪的,就不要用大承气汤。

方后注曰: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更衣就是如厕排便的意思。承气汤是祛邪的,通过大便祛邪,就像汗法通过发汗祛邪一样,让邪热随肠道糟粕排出体外。服承气汤后大便通(更衣)是邪气祛除的标志。如果排便了,就不要再服了。类似表证得汗出则止后服。

应用汗、吐、下三法的时候,反复强调得汗、得吐、得下,则止后服,中病即止,以知为度,以免过分汗、吐、下而伤人体正气,时刻注意顾护津液。如果服药后,未能更衣排便,则尽饮之,也就是桂枝汤方后注的连服,直到更衣,以知为度。

便于理解,第208条可以调整为:

阳明病,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汗出不恶寒者,此外欲解。虽脉迟,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可攻里也,大承气汤主之。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本条强调:①发热的时候有无恶寒,是判断表证、里证的鉴别点。②表解才可攻里。③潮热、手足濈然汗出、大便已鞕是判断阳明腑实证的标志性的症状表现。④攻下的目的是调和胃气,使胃气承顺。⑤攻下需要据腑实证的轻重来选择合适的力度,避免大泄下。⑥得下止后服,避免损失正气、津液。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潮热、大便鞕,可以确定属于阳明腑实证,可与承气汤。若大便不鞕,说明里热尚未亢盛,不可与大承气汤。假若不大便六七日,不确定是否大便鞕(燥屎),可尝试给予小承气汤诊断性治疗。服小承气汤后,转矢气,就是有排气现象但大便不下,说明小承气汤力度弱,不足以攻下,反推里有燥屎,乃可与大承气汤攻之。

假若服小承气汤后,不转矢气,大便得下,大便头鞕后溏,即前干后溏,说明尚未达到腑实证,不能给大承气汤攻下,若错误地给予大承气汤攻下,攻之后伤气、伤津液,就会出现虚性的胀满不能食,所以说“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阳明病热伤津液,其人喜饮且喜冷饮。欲饮水者,与水则哕,说明不是热证,是错误给予大承气攻下后所致的胃虚。如五苓散的口渴——水入则吐(哕)。

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和之,是一个治疗原则,凡是恢复阴阳平衡的治法,都属于广义和法的范畴,所以有学者认为中医治疗最高原则就是和法。本条的“和之”,不是指半表半里的和法,而是和胃气,使之恢复平和状态。如第208条的“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

发热,大便鞕、少,是里实证的表现,虽然有阳明腑实证,但并无潮热、手足濈然汗出,所以不是腑实重证,不用大承气汤,只是给予小承气汤和之。用小承气汤攻逐里实邪气,邪去则正安。

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是对前面“少与小承气汤……若不转矢气者……不可攻之”的重复,强调了无法确定大承气汤证的时候,可以用小承气汤来诊断性治疗,通过服小承气汤后有无转矢气、大便是否得下,来确定是否有大承气汤证。拿不准的时候,用攻下力量弱的小承气,不用大承气汤。所以胡希恕先生说,疑似间从轻治,不要从重治,无论汗吐下皆如此。

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阳明病,热扰心神则谵语,谵语、潮热是里实热证的症状反应。

正常来说,有里热的情况下,饮食要更多一些,因为热能消食,里热消谷则人善饥。

此时的不能食,是肠道有燥屎,腑气不通,导致了不能食。

谵语、潮热、不能食,说明肠中有燥屎,五六枚是约略之词。辨证为阳明腑实重证,宜大承气汤。

本条的“胃中”,指的是胃家,燥屎在肠不在胃。

若能食者,但鞕耳。阳明腑实证的能食,也食不多,毕竟肠道大便鞕、大便难,腑气不通。在阳明病的基础上,具备了谵语、潮热、手足濈然汗出,无论是能食还是不能食,无论是燥屎还是便鞕,均已符合阳明腑实重证的诊断标准,均宜大承气汤下之。

217.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汗出、谵语,说明热盛,热逼迫津液外泄而汗出,热扰心神而谵语,原因是燥屎在胃中,即阳明里实热证。

伴有大便难,则确定燥屎在胃,是阳明腑实证,症状急迫、病情重,下之愈,宜大承气汤。并不是仅根据汗出、谵语,就能确定是阳明腑实证。

虽然有下的指征,但也要除外是否仍有表证未解。过经乃可下之,即表解乃可下之,类似桃核承气汤的“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

如果表不解就给予攻下,就是下之若早,引邪入里、加重里热,导致谵语、语言必乱。

在太阳病篇的时候就已反复强调,阳证的表里合病或并病,表未解的情况下,必须先解表或表里双解,表解乃可攻里。本条仲景也再次强调表证已解(过经),才能治里攻下。

23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 img 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心中懊 img 而烦,可以看作热扰心神的轻症,重则神昏谵语、语言必乱。

本条的“胃中有燥屎者”,第217条的“有燥屎在胃中”,第215条的“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并不是燥屎在胃,是在胃家的肠道。

燥屎在胃,是阳明腑实重证的病机、是诊断,是通过四诊合参、审症求因而来的,并非肉眼见到了胃中有燥屎。

阳明腑实证的时候大便应该是鞕的,腹部胀满甚至疼痛甚至拒按。此时腹微满,大便头鞕后溏,说明里热不实,不能攻下。必须确定胃中有燥屎(阳明腑实重证),方可用大承气汤攻下。

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不大便五六日,属于大便难。绕脐痛,脐周疼痛,阳明腑实导致腑气不通,不通则痛。

热扰心神则烦躁,重则神昏谵语。根据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确定是阳明腑实重证,故曰“此有燥屎”,即第238条的“胃中有燥屎”。

结合前后条文,宜大承气汤。

胃有燥屎也可以看作阳明腑实证的另一个说法。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大下后,用了承气汤下之后,再次出现了六七日不大便,是否还能用承气汤下之?

需要辨证。如果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说明阳明腑实依然存在,故曰“此有燥屎也”,仍然需要用大承气汤下之。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说明腑实可能源自宿食,无论是宿食还是其他原因所致,只要有阳明腑实证,即可攻下。

仿照本条,我们也可以拓展出:表证,用麻黄汤证发汗后,再次出现了发热、恶寒、无汗,还能不能用麻黄汤?需要辨证,只要麻黄汤证存在,就仍可再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并不拘泥于汗后不可用麻黄。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本条是非典型的大承气汤证。

大承气汤证应该有小便黄赤而利、大便难、大便鞕、潮热。

本条的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微热,并不是典型的阳明腑实证的表现,但必然伴有其他阳明腑实证的症状,如脉沉滑有力、舌红苔燥、手足濈然汗出、谵语烦躁、腹满腹胀腹痛、拒按等症状。

腑气不通、热邪迫肺,则喘冒不能卧,判断病机为有燥屎也,即阳明腑实重证。

因病情急迫、症重,故给予大承气汤攻下。 4Nl8Q4CEyuJoE4Xnvn8qLLovmVyIPA6lSsQ4Vu5Yztsd/mNUsX3xPpVdpkBD2pr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