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是阳亢,治疗的当务之急是潜阳,故潜阳法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法则。阳亢之由多端,潜阳之法不一,故方剂亦各异,临床有泻火潜阳、平肝潜阳、育阴潜阳之分。
药物组成:天麻10g,钩藤12g,石决明20g,栀子、黄芩各10g,川牛膝12g,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各10g。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方中主以天麻、钩藤潜阳息风;辅以黄芩、栀子泻火存阴,乃苦坚肾之义;佐以杜仲、桑寄生、牛膝、益母草滋养肝肾,茯神、夜交藤、石决明宁心安神。诸药合用,肝火得泻,肝阳得潜,而眩晕、头痛诸症自瘳。
药物组成:生山药30g,怀牛膝30g,生赭石24g,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各18g,白芍、柏子仁各24g,磨钱锈水以之煎药。
方解:方中龙骨、牡蛎、赭石重镇潜阳,任为主药;佐以生地黄、牛膝、山药、白芍滋养肝肾,柏子仁养心安神,以达镇肝息风、育阴潜阳之效。本方主以金石、贝壳质地沉重之品组成,诸药合用,上亢之肝阳,若建瓴之水,向下之势易也,故其降压作用较强。
药物组成:怀牛膝30g,生赭石30g,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甲、生白芍、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生麦芽、茵陈各6g,甘草6g。水煎服。
方解:方中重用怀牛膝以引血下行,折其亢盛之风阳。辅以龙、牡、龟甲、白芍潜阳镇逆,柔肝息风;重剂赭石,以降胃平冲。佐以玄参、天冬以壮水滋肝,清金抑木;又以茵陈、川楝子、麦芽清泄肝热,舒理肝气;使以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具镇肝息风之功,故名之。
药物组成: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各18g,麦门冬15g,阿胶10g(烊化),麻仁10g,生牡蛎15g,生鳖甲24g,生龟甲30g。水煎服。
方解:方中牡蛎、鳖甲、龟甲乃滋阴潜阳之品,地黄、白芍、阿胶、麦门冬、麻仁为养肝息风之味,伍白芍取其酸甘化阴之义,炙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以成滋阴潜阳,柔肝息风之功。
药物组成:生白芍18g,阿胶10g,生龟甲12g,干地黄18g,麻仁6g,五味子6g,生牡蛎12g,麦冬18g,生鳖甲12g,鸡子黄2枚,炙甘草10g。水煎服。
方解:方中取鸡子黄上通心气,下达肾气,合阿胶填阴以息风,任为主药;地黄、麦冬、白芍滋阴柔肝,三甲育阴潜阳,共为辅药;炙甘草、五味子化阴以安中,麻仁润燥,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具滋阴潜阳、柔肝息风之效,主治阴虚阳亢之高血压病患者。
药物组成:半夏、竹茹、枳实各60g,陈皮、甘草各30g,茯苓45g,龙骨60g,牡蛎60g,白芍30g,甘菊30g。上锉散,每服12g,水一盏半,姜5片,枣1枚,煎七分,去滓,煎服。
方解:柳氏加味温胆汤:方中温胆汤(《千金要方》)健脾和胃,消化热痰;佐龙骨、牡蛎以平肝潜阳,白芍、甘菊养血以息风。故适用于高血压病而症见头晕而痛、胸闷、口干、口苦等痰火蕴伏、扰动肝阳者。
药物组成:半夏9g,天麻、茯苓、橘红各6g,白术15g,甘草3g,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服。
方解:本方以二陈汤伍白术健脾化痰,佐天麻以平肝息风。适用于肝脾同病而症见头晕头痛、胸闷多痰、震颤、胁痛之高血压病患者。
药物组成:茯苓、芍药各10g,白术6g,生姜10g,附子10g,石决明30g,杜仲12g,桑寄生10g,枸杞子15g。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每日3服。
方解:方以真武汤加石决明、杜仲、桑寄生、枸杞子等药而成。其特点是附子与石决明等育阴潜阳药物同用。附子为回阳救逆之妙品,石决明为镇肝潜阳之要药,一动一静,一温一寒,药性功效悬殊,然二味并用,确有异途同归、相辅相成之妙。其要有二:其一,肝旺于上,肾亏于下,肝肾不交,母子相离,用石决明潜镇虚阳,使其从上达下,附子鼓动肾阳,蒸腾肾水,使其从下济上,二者得交,肝肾同归于平。其二,附子能固肾中之阳,石决明能制肝木之刚,两者并用,即“扶阳长阴”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