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方证法式

(一)《和剂局方》八正散证(湿热蕴于下焦证)

药物组成:木通、瞿麦、车前子、萹蓄、滑石、炙甘草、栀子、大黄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三钱,加灯心煎水送服。近代用法,多作汤剂,水煎服,用量可根据病情酌情增减。

方解:方中主以木通、车前子、灯心降火利水;辅以萹蓄、瞿麦通淋,滑石通窍散结,栀子引火下行;佐以大黄苦寒下达;使以甘草调和药性,以防苦寒之太过,临床多用梢,取其下达茎中,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利尿通淋之效,为治砂石淋常用之方。

(二)石韦散证

考证其方多首,名同而药略有小异,治诸砂石淋有效者,共计有四。

1.《证治汇补》石韦散证(湿热淋证)

药物组成: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包煎)各10g。水煎服。

方解:方中石韦伍瞿麦、车前子清利湿热以通淋,冬葵子、滑石利窍通淋除湿。此方乃治湿热淋证之通剂。

2.《普济方》石韦散证(湿热淋证)

药物组成:石韦6g,木通4.5g,车前子10g(包煎),瞿麦6g,滑石10g,榆白皮10g,冬葵子10g,赤苓12g,甘草3g,葱白5寸。水煎服。

方解:榆白皮性滑利,利窍通淋;木通通淋;赤苓渗湿。较《证治汇补》之石韦散,多此三味,则清热利湿之功倍,通淋化石之效增,故适用于湿热蕴结下焦而发淋证者。

3.《证治准绳》石韦散证(湿热淋证)

药物组成:石韦15g,赤芍15g,白茅根30g,木通10g,瞿麦12g,芒硝6g,冬葵子10g,木香10g,滑石12g。水煎服。

方解:白茅根、赤芍清热利尿、凉血活血,则对血尿有益。芒硝性最阴,善于消物,古云:“硝利小便。”“润燥软坚泻热。”李时珍曰:“走血而润下,荡涤三焦肠胃实热。”木香味辛而苦,下气宽中,黄宫绣称其“为三焦气分要药”,合入通淋诸药,则具清热凉血,利湿通淋,理气导滞之功。本方适用于石淋而兼见小便涩痛,大便干结,下焦蕴热较剧者。

4.《和剂局方》石韦散证(湿热淋证)

药物组成:石韦15g,白芍15g,白术15g,滑石15g,冬葵子10g,瞿麦15g,木通10g,当归10g,王不留行10g。水煎服。

方解:方中主阵清热利湿通淋,有石韦、滑石、冬葵子、瞿麦、木通诸药。白术补脾燥湿,黄宫绣称其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当归辛香善走,有“血中气药”之称,故有补血活血之效;白芍缓急止痛,为疗诸痛之要药;王不留行功专通利,《本草便读》言其有治“淋痛”之效。故本方对于虚实夹杂,气滞血瘀证疗效较佳。

(三)《本事方》地黄丸证(脾肾气虚证)

药物组成:熟地黄45g,肉苁蓉15g,白茯苓15g,桂枝15g,附子15g,五味子10g,黄芪45g。共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40~50丸,每日2次。

方解:方中熟地黄、肉苁蓉、五味子填精益血,安和五脏;附子、桂枝助阳化气;黄芪、白茯苓温运阳气,利水渗湿。诸药合用,则脾肾气充,气化有司。故本方适用于脾肾气虚,气化无权而致石淋者。为资卓效,临证每加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补骨脂、胡桃仁、鱼脑石等溶解、软化结石诸药。

(四)《证治准绳》海金沙散证(脾肾气虚证)

药物组成:海金沙、肉桂、炙甘草、茯苓、白术、芍药、泽泻、滑石、石韦各等分,研细末,灯心煎汤空腹温服,亦可作汤剂。

方解:方以海金沙、石韦、滑石、灯心、茯苓、泽泻诸药利水通淋,肉桂温肾,白术健脾,渗利之药甚多,佐以芍药敛阴,乃为虚实夹杂之淋证而设。

附:药物应用类编
1.溶解结石药

(1)海金沙:甘淡利水,寒可清热,其性下降,功专通利小便。李时珍用治“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称其为“小肠、膀胱血分药”。治热淋急痛,与甘草、滑石为伍。治小便不通,与腊南茶、生姜为伍。“治血淋痛涩,但利水道,则清浊自分,海金沙末,新汲水或砂糖水服一钱”(《普济方》)。因渗利之品,多用则伤阳,故《本草求真》言:“肾脏真阳不足切忌。”

(2)金钱草:首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主治热淋,玉茎肿痛,利尿排石,为治胆结石、尿路结石常用之品。常配玉米须、葎草、瞿麦、薏苡仁、蜀葵根等治石淋之品。

(3)鸡内金:李时珍用“疗大人淋漓”,汪昂谓其能“通小肠膀胱”。《医林集要》有“治小便淋沥,痛不可忍,鸡肫内黄皮五钱,阴干,烧存性,作一服,白汤下”的记载。今多用于治疗胆结石、泌尿系结石,有化石通淋之功。

(4)鱼脑石:系石首鱼头中石枕。《本草备要》谓其主治“石淋”,《本草述钩元》有以“石首鱼头石十四个,当归等分,为末,水二升,煮一升,顿服”,治疗“石淋、诸淋”的记载。

(5)朴硝、诸硝:通生于囟地,状似末盐,见水即消,又能消化诸物,故谓之硝。《本经》云:“能化七十二种石。”李时珍谓其具“利大小便”“破五淋”之效。

(6)硼砂:甘微咸凉,《本草备要》谓其“能柔五金而去垢腻”,《本草述钩元》称“柔物去垢,杀五金与硝石同功”。《中国药学大辞典》谓其“能增进利尿之功,且可制止尿道及膀胱之炎症”。然本品克伐力强,内服量汤剂不过3g,丸、散不越1g,且易耗气伤正,故不宜久服。

(7)核桃仁:甘平气温,入肝、肾二经,滋肺利三焦,调血脉,补肾益命门。李时珍谓核桃仁“利小便”,主治“石淋”。《本草述钩元》有“石淋痛楚,便中有石子者,胡桃肉一升,细米煮浆粥一升,相合顿服,即瘥”的记载。《冯氏锦囊秘录》云:“多食利小便者,以其能入肾固精,令水窍常通也。”故肾虚气化无权致结石者,乃必用之药。以其性热,惟虚寒者宜用。

(8)乌梅:味酸涩,诸本草皆言其可疗尿血之证,今用于泌尿系结石,乃取其“收而能化”之义。《本草纲目》治“小便尿血”,以乌梅烧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40丸。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乌梅含有有机酸,能与生物碱结合成盐,而使其能溶于水,故乌梅对碱性尿结石有一定的溶解作用。

(9)鳖甲:味咸气平,具软坚散结之效。用治结石,古医籍早已有记述,如《肘后方》有“砂石淋痛,用九肋鳖甲,醋炙,研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石出瘥”的记载。

(10)炮山甲:味咸微寒,可软坚散结,性善走窜,可透达经络直至病所。现代报道其对血尿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11)海浮石:性寒味咸,以其咸润软坚之效而治诸淋。《仁斋直指方》有“治血淋、小便涩痛,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生甘草煎汤调下”的记载。

(12)蝼蛄:杨时泰谓其有“通石淋”之效。“石淋导水,用蝼蛄七枚,盐二两,新瓦上铺盖焙干,研末,每服一钱匕,即愈也。”

2.清热解毒药

银花、忍冬藤、蒲公英、栀子、红藤,药性寒凉,具清热解毒之效。盖湿热蕴结下焦,热则成淋,故清热解毒,乃治疗淋证一重要法则。

3.利尿渗湿药

(1)石韦:张秉成云石韦“导湿热以通淋”“清肺金而利水,分消降浊,直达州都”。黄宫绣云:“凡水道不行,化源不清……用此调治,俾脾肺肃而水通。”杨时泰以此“统治五淋”,并谓“砂石淋由郁结而成形”。由此可见,石韦上清水源,下达州都,乃利水通淋之要药,故历代医籍,治淋有五“石韦散”之多。

(2)冬葵子:甘寒淡滑,润燥利窍,利尿通淋,故石韦散中亦任为主药。然葵种不一,四时之葵,以冬葵为良。

(3)萹蓄:苦,微寒,利尿通淋,杀虫止痒。《本草便读》谓其“入膀胱,专主分消,降利功偏化湿浊”。

(4)瞿麦:《本草备要》谓其“苦寒,降心火,利小肠,逐膀胱邪热,为治淋要药”。杨时泰称其为“利小便君药”,而“疗五淋”。然其性猛烈,善下逐,凡肾气虚,小肠无大热者,忌之。

(5)滑石:味淡性寒而滑,淡渗湿,滑利窍,寒泻热,色白入肺,清其化源,而下达膀胱以利水,故湿热型砂石淋多用之。李士材谓“多服使人小便多,精窍滑”,故虚证者禁用。

4.行气活血药

(1)王不留行:甘苦而平,其性行而不住,功专通利。杨时泰云“其功专于诸淋”,张秉成谓除“淋痛”。盖结石症病程既久,气血运行不畅,气化失司,尿路梗阻,水液潴留,而发淋痛,故用之,俾气行血和,则淋痛遂止。

(2)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为血中之要品。且辛香善走,又有“血中气药”之称。其治尿路结石亦取其行气活血之功。故《本草述钩元》以当归酒煎治小便出血等证。它如青皮、枳实、香附、乌药等理气行气之药,益母草、赤芍、川芎、三棱、文术等活血化瘀之味,皆属于行气活血之列,临证可酌情配伍。

5.培补脾肾药

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健脾益气,巴戟天、淫羊藿、附子、肉桂、补骨脂、肉苁蓉等药培元温肾,对于脾肾气虚,气化无权之尿路结石乃为必选之药。

6.解痉止痛药

(1)乳香、没药:前者偏于调气,后者偏于行瘀,故对气血凝滞疼痛之证,二者相伍,乃《十法方》之海浮散,能生血散瘀,和气通络,故为活血止痛专药。

(2)灵脂、蒲黄:二药相伍名失笑散,方出《和剂局方》,乃通利血脉,散瘀止痛之良方。

(3)延胡索、金铃子:二药相伍,方名金铃子散,方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乃理气止痛之剂。

(4)白芍、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方出自《伤寒论》,此乃酸甘化阴之伍,为筋脉挛急之证而设,为治疗诸痛之良药。

7.引经药

牛膝为足厥阴、少阴经药,性善下行,能引诸药下行。《本草从新》用治“淋痛尿血”,谓“牛膝淋证要药”。 FB+3ta6qkJzmliHHiP2LsqMQfZ/Sx2z+7BHOCGMmPYrToQzd1DZVhrW1/PjvY/3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