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二节
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发生反应时升高的一类物质,其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类和糖类。TM存在于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中,可通过生物化学、免疫学等方法进行检测。目前在临床中,TM主要用于肿瘤患者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察,以及监测肿瘤有无复发、指导后续治疗等。

一、常见肿瘤标志物

1.癌胚抗原(CEA) CEA是首先在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在胎儿3~6个月的血清中也可以检测到,可用于监测结直肠癌及评估放疗或化疗的效果。

【参考区间】 血清CEA:非吸烟者≤3.0ng/mL;吸烟者≤5.0ng/mL。

【临床意义】 原发性结肠癌患者出现CEA增高的比例达45%~80%。除原发性结肠癌以外,胰腺癌、胆管癌、胃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统肿瘤的阳性率也很高,一般在50%~70%。部分良性肿瘤、炎症和退行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胰腺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CEA也会轻度升高,一般小于20ng/mL。此外,吸烟者中约有39%的人CEA>5ng/mL。

【病案举例】

患者,男,79岁。间断黑便3个月。患者半年来一直乏力、头晕,3个月前查体发现贫血,Hb 80g/L,未诊治。间断黑便3个月,为黑色成形或糊状便,大便与粪质混合,冲水后呈黑红色,每天1~2次,量约200mL/d,排便前后无明显不适。既往排便1天1次,均为成形黄色便。近半年体重下降6kg,纳差、乏力明显,无低热、盗汗。既往无特殊病史,不喝生牛奶。就诊前外院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肠镜检查因肠道准备欠佳、患者不耐受,仅达到结肠脾曲,发现直肠亚蒂息肉1枚,直径约1cm。曾多次查出便血(+)。

体格检查:T 36.5℃,R 18次/分,P 70/分,BP 110/60mmHg。消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部平软,全腹无包块,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6次/分,无气过水声和高调肠鸣音,未闻及血管杂音。直肠指诊未见异常,指套退出无染血。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①便常规+便隐血:外观呈黑色糊状,无红细胞、白细胞,隐血(+)×3次。②血常规:WBC 6.99×10 9 /L,N 0.75,Hb 74g/L,PLT 144×10 9 /L。③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正常,ALB 32.4g/L。④便培养(-)×3次,便找阿米巴滋养体(-)×3次。⑤CEA 457ng/mL。

思维提示:尽管院外肠镜发现直肠息肉,但患者的黑便特点不能用直肠息肉出血解释,结合患者的病史及CEA结果,高度怀疑结肠肿瘤。患者再次行结肠镜检查,镜下可见升结肠近肝曲处有1枚巨大隆起病变,约3cm×2cm大小,占据管腔1/3,无蒂,表面黏膜充血、糜烂,触之易出血,活体组织检查质脆。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示绒毛状腺瘤,部分癌变。初步诊断为结肠息肉癌变。

2.糖类抗原19-9(CA19-9) CA19-9是存在于某些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又称胃肠道相关抗原,主要用于胰腺癌的疗效和复发的监测。

【参考区间】 血清<55U/mL。

【临床意义】 胰腺癌、胆囊癌患者中会发生明显升高,可作为其诊断和鉴别指标;肝癌、胃癌、食管癌、部分胆管癌的患者亦可见增高。某些消化道炎症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炎、肝硬化、胃炎、风湿病等,但一般升高程度在正常值的2倍以下。

【病案举例】

患者,男,65岁。腹胀半年,皮肤、巩膜黄染20天。患者半年前因饮食不慎、饮酒后出现上腹腹胀,无发热,进食后症状明显。曾于1年前行胃镜检查示“非萎缩性胃炎”,未予诊治。半年来症状加重,伴纳呆、厌油腻,腹胀以夜间症状明显,大便不成形,1~2次/日,不伴恶心、呕吐、反酸、嗳气。予促胃动力、解痉、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20天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无皮肤瘙痒,大便呈陶土样,乏力,纳差,尿色加深,尿量无明显变化,大便如前述。近3个月体重下降5kg。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150/110mmHg(具体诊疗过程不详);糖尿病病史1年。吸烟15年,1包/日,偶尔饮酒。余无特殊。

体格检查:T 35.5℃,P 78/分,R 19次/分,BP 120/80mmHg。发育正常,体型中等,营养一般。心肺(-)。腹平软,中上腹及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腹部未及包块,肝区、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分。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①肝功能检查:ALT 25U/L,AST 75U/L,ALB 34g/L,TBil 174.5μmol/L,DBil 116.6μmol/L,ALP 243U/L,γ-GT 255U/L。②CA242>150U/mL,CA19-9 641.7U/mL。

思维提示:实验室检查中CA19-9和CA242明显升高,结合肝功能检查结果,高度怀疑胰胆管恶性肿瘤,应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经查B超和CT提示胰头区实性占位,胰管增宽。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示胰头占位,胆总管下段局限性狭窄,其上段扩张。超声内镜和细针穿刺检查示胰头占位,病变侵及门静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肠系膜上静脉根部,周围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穿刺细胞学病理检查找到高度可疑异型细胞,初步诊断为胰腺癌。

3.糖类抗原125(CA125) CA125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大部分卵巢癌细胞表面,故是卵巢癌的特异性标志物。

【参考区间】 血清<35U/m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卵巢期、乳腺癌、胰腺癌、胃癌,以及肝、肺、结肠、胆、子宫、输卵管、乳腺和子宫内膜癌等。良性疾病,如卵巢囊肿、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肝硬化、肝炎,以及妊娠早期、月经期间等也可见CA125增高。

【病案举例】

患者,女,65岁。腹胀部大1年,加重1周。患者绝经15年,2020年5月20日左右出现腹部胀大,伴腹痛等。5月25日入普外科住院,影像检查提示大量腹水,左侧附件区占位;行腹腔置管腹水引流,淡黄色腹水,腹水中找到腺癌细胞。肿瘤标志物CA125值明显增高。

体格检查:T 36.5℃,P 78次/分,R 18次/分,BP 109/77mmHg,体重50kg。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体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畅,分泌物少,无异味。宫颈光滑、萎缩,无举痛。子宫萎缩,活动度好,无压痛。主骶韧带无明显增粗,子宫后方偏左侧触及一包块,约5cm×4cm大小,不规则,活动欠佳、轻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

思维提示:患者大量腹水,且腹水中检出腺癌细胞,CA125明显增高,结合妇科检查考虑卵巢癌。

4.糖类抗原15-3(CA15-3) CA15-3是正常乳腺细胞所合成的一种蛋白质。乳腺癌时CA15-3明显升高,故测定CA15-3可用于监测侵袭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复发情况。

【参考区间】 血清<30U/m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乳腺癌、肺癌、肝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癌、子宫内膜癌等。良性乳腺病、子宫内膜异位和卵巢囊肿、肝硬化及部分健康人也可见CA15-3增高。

5.甲胎蛋白(AFP) AFP是由胎儿肝脏和发育胚胎的卵黄囊所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它在胎儿的肝细胞内合成,而到了成人期,肝细胞就会失去这种合成能力。因此,AFP在成人血清中的含量极微,但在肝细胞功能发生异常,特别在患有原发性肝细胞癌时,血清中又可出现AFP升高,所以临床上常常借助AFP的检查来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

【参考区间】 AFP<20ng/mL;AFP-L3%<10%。

【临床意义】 增高最常见于肝癌、卵巢癌和睾丸生殖细胞癌,也见于胃癌、结肠癌、肺癌、乳腺癌和淋巴瘤等,以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病。胎儿出生时AFP水平增高,随之迅速减低。孕妇和新生儿通常AFP水平偏高。

【病案举例】

患者,男,40岁。右上腹痛4个月,发热1周。4个月前患者开始出现右上腹隐痛,后转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加重,与呼吸无关。1周前开始发热,最高体温38℃,体温高峰多于下午出现,可自行降至正常,无畏寒、寒战。家属发现其巩膜黄染。无睡眠倒错、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自觉乏力明显,食欲减退,3个月来体重下降10kg。既往乙型肝炎病史20年,4年前诊为“乙肝后肝硬化”,此后未再就诊。

体格检查:T 37.5℃,P 85次/分,R 16次/分,BP 120/70mmHg。神清,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巩膜轻度黄染,肝病面容,可见肝掌、蜘蛛痣。心肺查体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脏肋下5cm,边缘不光滑,质硬。脾肋下2cm,质中。移动性浊音(-),肠鸣音2~3次/分,双下肢不肿。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①血常规检查:WBC 2.19×10 9 /L,N 0.78,Hb 94g/L,PLT 110×10 9 /L。②便常规检查(-)。③肝功能+血糖检查:ALT 35U/L,AST 12U/L,TBil 68μmol/L,DBil 42μmol/L,ALB 27g/L,血糖5.4mmol/L。④肾功能+电解质检查(-)。⑤凝血功能检查:PT 18.2秒,PT% 45%,INR 1.56,APTT 48.2秒。⑥AFP>40000μg/L。 ⑦腹部超声和增强CT检查:肝右叶可见一10cm大小占位性病变,内有液化坏死,肿物包绕门静脉,肝门部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肝左叶增大,肝裂增宽,肝周少量积液;脾脏增大,肋下2cm。影像特点符合肝硬化合并巨块型肝癌。

初步诊断: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

思维提示:肝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只有提高了早期诊断率,才能进行早期干预治疗,预后才能得到明显改善。就早期诊断而言,对于患者的慢性肝病背景应予充分重视。我国PLC的专家共识推荐,对下列危险人群应特别予以关注: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者及有肝癌家族史者。上述人群到35~40岁后,建议每6个月筛查一次(包括血清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若出现AFP升高或肝区“占位性病变”时,应立即进入诊断流程,严密观察。

二、其他肿瘤标志物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参与糖酵解途径的烯醇化酶中的一种,存在于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中。它被发现在与神经内分泌组织起源有关的肿瘤中,特别是小细胞肺癌(SCLC)中有过量的NSE表达,导致血清中NSE明显升高。

【参考区间】 血清<15μg/L。

【临床意义】

(1)NSE被认为是检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60%~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升高;在缓解期,80%~96%的SCLC患者NSE含量正常;如NSE升高,提示复发。用NSE升高来监测复发要比临床确定复发早4~12周。

(2)可用于监测神经母细胞瘤的病情变化,评价疗效和预防复发。

(3)内分泌肿瘤,如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的血清NSE也可增高。

2.糖类抗原242(CA242) 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的鞘糖脂类抗原,几乎总是和CA50一起表达,在临床上均被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尤其是胰腺癌、结直肠癌的诊断。与CA19-9、CA50相比,新一代的CA242在胰腺癌、胆囊癌和消化道癌中的灵敏度、特异性更高(CA50、CA19-9易受肝功能及胆汁淤积的影响,在良性阻塞性黄疸及肝实质性损害类疾病时常出现假阳性)。

【临床意义】 CA242是消化系统尤其是胰腺癌、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胰腺癌、结直肠癌患者该指标明显升高。它的cut-off值一般在20kU/L,恶性肿瘤时检出率可达60~85%,且含量较高。另外,某些胃癌患者该指标也会升高。

3.糖类抗原72-4(CA72-4) 糖类抗原(CA72-4)是检测胃癌和各种消化道癌症的标志物,但它也是一个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

【参考区间】 血清<6U/mL

【临床意义】 对胃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敏感度较高,对胆道系统肿瘤、结直肠癌、胰腺癌等亦有一定的敏感性。其对于胃癌的检测特异性较高,以>6U/mL为临界值。良性胃病升高者<1%,而胃癌升高者比例可达42.6%;如与CA19-9同时检测,阳性率可达56%。

4.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 CYFRA21-1是一种主要用于检测肺癌的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区间】 血清<3.3ng/mL。

【临床意义】

(1)如果肺部存在不清晰的环形阴影,同时血清中CYFRA21-1>30ng/mL,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可能性非常高。

(2)CYFRA21-1对各类非小细胞肺癌阳性检出率为70%~85%。

(3)CYFRA21-1的血清浓度水平高低与肿瘤临床分期成正相关,也可作为肺癌手术和放化疗后追踪早期复发的有效指标。但是,CYFRA21-1阴性也不能排除存在肺癌的可能。CYFRA21-1对各型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依次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

(4)CYFRA21-1对其他肿瘤(如侵袭性膀胱癌,头颈部、乳腺、宫颈、消化道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5.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是恶性肿瘤及其周边毛细血管大量扩增的结果,并随着肿瘤的形成和增长逐渐释放到外周血液。

【参考区间】 <64U/mL为阴性,64~71U/mL为可疑,>71U/mL为阳性。

【临床意义】 适用于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鼻咽癌、胶质瘤、前列腺癌等的辅助诊断。 tqSZZXjjZpR2AIhjEdB5bSrqd9Dz8S4J15kdU6VBxsURDmPMnIJLE8RP+swDFgH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