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肾功能检查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等代谢平衡,同时也兼有内分泌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均是小分子物质,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可以较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也受肾小球滤过功能之外的其他因素影响,所以评估滤过功能最准确的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GFR)。但GFR不存在于血液中,不能直接测得,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肌酐值等因素通过公式计算得来。

1.血尿素氮(BUN) 尿素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经肾小球滤过而从尿液中排泄,是肾脏功能检测的常见项目之一。

血尿素氮生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感染、发热、营养不良及高分解代谢等情况,均可出现非肾性血尿素氮升高,故测定血尿素氮只能粗略估计肾功能的损害程度。若尿素与肌酐同时升高,则60%以上有效肾单位已受损害,因此尿素测定不宜作为早期测定指标;若仅有尿素升高,而血肌酐在正常范围内,则可能为肾外因素引起。

【参考区间】 3.2~7.1m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①肾前性疾病,如剧烈呕吐、肠梗阻、长期腹泻等导致的失水。②肾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③肾后性疾病,如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等。④体内蛋白代谢异常,如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手术后、甲亢、长期发热、烧伤等。

(2)减低:见于重症肝病、怀孕后期、蛋白质摄入不足等。

【病案举例】

年轻男性患者,既往无慢性病史,空腹时胃区不适伴饥饿感3天,进食后稍缓解,大便成形,无黑便。就诊前1天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鲜血及咖啡样物。当日晨起时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无意识障碍、抽搐等,静卧休息后好转,无活动障碍。

体格检查:P 86次/分,BP 117/59mmHg,神清;皮肤黏膜略潮湿,皮肤黏膜无苍白及黄染;腹平软,无明显压痛点,移动性浊音(-),肠鸣音8次/分;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Hb 134g/L,BUN 14.6mmol/L,Cr 57.6μmol/L,尿常规未见异常,血糖正常。

留院观察,生命体征平稳,予禁食水、补液、抑酸治疗;8小时后复查Hb 98g/L;12小时后排黑便一次,约50g,大便隐血(+++)。第2天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球部有 1.0cm×1.3cm大小溃疡。

思维提示:血尿素氮的升高早于呕血、黑便等情况。本例患者通过血尿素氮检查,在便常规检查前12小时即做出上消化道出血疑诊并予以治疗。肠原性氮质血症见于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后,由于血液蛋白消化产物在肠中吸收,以致血中氮质升高。肠道氨吸收的部位大部分在结肠,下消化道出血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因此少见血尿素氮升高。通常情况下,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1~2天达到高峰,3~4天降至正常。如再次出血,尿素氮可再次增高。如果肌酐在133μmol/L以下,而尿素氮>14.28mmol/L,可以估计上消化道出血在1000mL以上。

2.血肌酐(Cr) 肌酐是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肾脏功能筛查试验的常见项目之一。血肌酐主要经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均很少。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血中肌酐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的1/2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血肌酐与肌肉体积有关,每20g肌肉每天可产生1mg的血肌酐,因此肌肉特别发达者,血肌酐可达130μmol/L,在评估肾功能时注意因人而异。

【参考区间】 男性62~115μmol/L;女性53~97μ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病,急性或慢性肾衰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肌肉损伤等。

(2)减低:见于进行性肌肉萎缩、白血病、贫血、肝功能障碍及妊娠等。

【病案举例】

患者,男,69岁。慢性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肝硬化病史6年余,曾反复因腹胀、腹水住院治疗。否认其他慢性病、遗传病、特殊用药、饮酒、疫区疫水接触史。此次因皮肤巩膜黄染、腹部胀大、尿量减少就诊。刻下皮肤巩膜黄染,腹部膨隆,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①腹部CT检查:肝硬化,脾大,腹腔积液。②生化检查:ALB 24g/L,TBil 171μmol/L,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白球比倒置,ALT、AST、γ-GT、ALP明显升高,Cr 180mmol/L。

入院后予补充白蛋白、利尿治疗,24小时尿量小于400mL。

思维提示:本例患者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TBil、ALT、AST、γ-GT、ALP增高明显,肌酐升高,尿量减少。患者大量腹腔积液,动脉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从而造成继发性肾功能损害。综合分析后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综合征。

3.尿酸(UA)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血中尿酸除小部分被肝脏破坏外,大部分被肾小球滤过。

【参考区间】 男性150~440μmol/L;女性95~360μ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痛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痛风性肾病、子痫、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摄入过多含核蛋白的食物、尿毒症、肝脏疾患、氯仿或铅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发性骨髓瘤、妊娠反应。

(2)减少:见于恶性贫血、使用阿司匹林等。 6HCLMsf2Osf78RskI/kMJi0VAB0dPdk+seaOLy8WBWTnxjfiI1Z+yCIep5VBZlh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