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五脏别论》云:“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素问·平人气象论》言:“胃气为本。”大凡病重者,只要有胃气则尚能生,而病虽轻,如果无胃气亦能致死。
叶氏认为“气为本”的宗旨,应当贯穿于治疗全程。首先要重视保护胃气。凡是温燥伤胃阴之品,如半夏、厚朴等均应慎用。滋腻碍胃之品,如熟地黄、麦冬等,均应配伍开胃的砂仁、陈皮等。在应用补气养血等品时要强调补而不滞,酌加醒脾和胃的木香、山楂、神曲、麦芽等。清胃火、养胃阴时少用苦寒伤胃的龙胆草、生栀子、苦参之类,可用苦寒健胃的蒲公英、连翘。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纳呆腹胀、苔腻时,应当先祛湿开胃。遇见虚实夹杂,纳呆疲乏者,也应先祛邪,后补虚,也就是先祛湿开胃,再扶正补益。因为中药大多由口服途径吸收,开胃后增强吸收,方能提高疗效。祛湿开胃常用保和丸为主方,重用炒麦芽、炒鸡内金、木香、广陈皮、扁豆衣等。保护胃气之举,针刺必不可缺。足三里、中脘为主穴,针后留30分钟,再点刺右期门或太冲,抑木以和胃。对于痼疾顽症,要善后收功,防病复发。一者可以原方10倍量加开胃之品,如麦芽、鸡内金、蒲公英、木香、陈皮、砂仁等,制成膏剂或丸药,每日坚持服用,一般连用2~3料。二者每日服香砂六君子丸3~6g,或者用保和丸,在午、晚饭前即服3g。这些均能起到保护胃气的作用。另外,病愈后也要注意养身,其中应特别调养好饮食,切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常,过食油腻、炸煎之品,以防食复。总之,医者立方遣药,善后收功,指导调养,处处都应想到“胃气为本”,方能事半功倍,正所谓“得胃则昌,失胃则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