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传道授业,提掖后人

叶心清十分关注中医事业,积极培养后继人才,先后收授学生7人,分别为陈绍武、陈克彦、徐承秋、张大荣、叶成亮、叶成鹄、沈绍功。

对学生他倾注心血,严格训导,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他平常对学生话语不多,认为讲话多了伤津耗气,说话总是言简意赅。他要求学生们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本草备要》及李东垣的《脾胃论》,常说书不宜读多,但要读深、读透。另外要看期刊,写文章,要求学生有闻必录,他说:“别光听,要记,有闻必录,先不要讲老师对不对,先留下记录”。他虽是名中医,但并不排斥西医,嘱咐学生在学习中医的同时要学习西医的知识,做到中西医结合。在他的谆谆教诲下,他的学生均学有所成(图1-7)。

img

图1-7 叶心清(前排右一)与学生合影

前排左为阎润茗,后排左为陈克彦、中为叶成鹄、右为南秀荣

陈绍武(1938—1999),教授,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兼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院长、中日友好医院院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4月因心肌梗死病逝。他在跟师学习期间,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叶心清不仅替他解决一部分生活困难,还为他今后的事业考虑,在领导面前推荐他。他在生前回忆说:叶老待人诚恳,奖掖后学,我们曾得其口传心授,耳提面命。继承老师经验,弘扬中医学术,应该是我们的责任。

陈克彦(1930—1986),女,主任医师,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针法灸法研究室主任,重视徐疾补泻手法的研究,并成功地将红外线成像技术等现代手段运用于临床研究。她临床擅用头皮针,并将补泻手法用于头皮针,对治疗高血压、癫痫、球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胃溃疡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1986年5月因患癌症病逝。

徐承秋(1929— ),女,研究员,西医出身,1955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医疗系,后来又进修了3年中医。她跟叶心清学习和工作了10余年。后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冠心病急症协作组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她说叶心清学术朴实,颇有儒雅之风。

张大荣(1930— ),女,主任医师,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党委副书记、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研究工作。她是1956年开始跟随叶心清学习的。她说叶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患者都是如此。跟师学习使她受益良多,她说现在的诊疗思路还是受老师的启发。

叶成亮(1935—2016),主任医师,为叶心清长子,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编委、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纽约国际针灸学院教授。他酷爱针灸,随父临证。1955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深造,后于1962年在北京中医学院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结业,分配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随父应诊,精通中西医理论,擅长中医针灸治疗神经内科等疾病,尤以针药并用为其特长。

叶成鹄(1936—2021),主任医师,为叶心清次子,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针灸学会理事兼刺灸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针灸学院理事兼针灸系主任、美国纽约国际针灸学院教授。叶成鹄临床精于辨证论治,针药并用,取穴少而精,注重手法,继承了父亲叶心清的提插补泻手法,有时亦使用金制针具。叶成鹄对灸疗的研究颇有建树,其改进灸具,开发古灸法,如曾用温针灸、苇管器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用隔核桃壳眼镜灸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用骑竹马灸治疗痈疽等。

沈绍功(1939—2017),主任医师,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胸痹急症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冠心病急症协作组组长,中国中医药学会急诊医学会副会长、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ZAvP8qmBiCJmOjTRyfNjPlaAOfYCQnUrgiTENqSBeLD6n2zz3K91MhWadlnDuyC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