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有人问我,在西方学医容易不?回答是很难。最明显的是外语关难过,专业术语关更难过。又有人问我,学中医容易不?回答是更难,尤其这个时代的语言、文化、哲学基础,决定了现代人学中医比古人难多了。

学中医,尤其语言和思维铺垫,极不容易。最少,先打个基础。首先,三年大专水平的古汉语,这是必需的吧!古汉语,是中医的专业语言,没有古汉语足够的水平,用古汉语写的经典医书,是没办法阅读、理解、实践的。其次,三年大专水平的中国古典哲学,也是必需的吧!没有思路,怎么能理解意义呢!再者,三年的西医基础,也是必需的。基本医学术语和知识,总是要知道的。然后再需要三年中医经典的理论学习。十二年过去了,可以开始中医的临床了。再学五年的中医基础和临床实操,这跟前苏联临床教育在医院里转科制度是一样。

花了十七年的时间,完成了基础理论和实操的学习,终于可以谈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了。十二年的小初高,就算早早地六岁上学,一路平坦走来,不疯不病不休学,也不去挣钱捞名混生活,也需要到二十九岁才能打下中医临床的基础。

这是什么概念呢?社会要投入供养你三十年,最少,家里白养你三十年。如果每月八千块,一年需要十万的学费和生活费,按现在的生活来算,只比这个数字多,不比每年十万少,也就是三百万打底。三百万,就算在北上广,也能买一套小房子,安居乐业了。若在二三线城市,就是几套房子的价格。这个算法,仅仅是从财务的维度,还没有谈到精力、师资、运气等机会成本。

我就是这样过来的,虽然,大学本科刚毕业,就出了点儿小名,但是,真正学习,还在后面。基本上在去加拿大前,没有好好挣过钱,多数时间,就是在学习、读书、实践中,一晃二十年就度过了,有种人生倏忽之感。看来,多劳多得,这是信念和理想,是为之奋斗的目标,而对于很多现实行业,不容易实现。

刚回国时,我的同窗好友李辛,他是名医名人,建议我讲讲经典。我想了想,选择了《圣济经》,而没有选择《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原因很简单,《伤寒论》等书,已经被现代医学教育市场讲成了程咬金三板斧式的秘方大全,按这个思路讲经典中医,我真受不了;反过来,我要是讲点儿医学哲学,尤其术数哲学,所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又被世俗所不能接受,容易遭到攻击。所以,我选择了多数人都不知道,但是,又是真正的经典教材,北宋徽宗时代的《圣济经》。

所谓教材,就不同于经典,而是能被系统教授和学习的文献。编写一部好教材,很不容易。之所以没有选择清朝的《医宗金鉴》,是因为意义不一样。因为,世界公认,北宋时期的文化品质,是很难颠覆超越的,这不仅仅是唐宋八大家的诗文,闽浙的茶文化,而且,也包括医学。后来,我大学时的辅导员李秀明老师,也建议我这个怪学生,把自己的一些独特的临床和理论心得写出来出版。由衷感谢老师和同学的鼓励,才有了写这个小册子的动机。

这个小册子,是在我系统讲了《圣济经》两遍后,将以前做的公众号“早起读段书”的部分内容,合起来拣选、修改、补充而完成的。拣选和补充的工作,是由何雯珏女士做的,她为了学中医,辞去原本较好的工作,全身心地学习了很多年。跟她聊聊《圣济经》,就知道需要下多少功夫。

家父尚民先生,是高级语文老师,我遵循他的教诲,来解释读书。读书读书,就是把文字读明白了。所谓读明白,就最少要分为“字词句篇”四个层次,教书、写书,当然也要如此。这本书是选讲,没有对《圣济经》整篇解释和梳理,但是,在字词句上,确实下了功夫。最后,叮嘱两句,一者,《圣济经》,是使用古代汉语写成,如果用现代汉语理解,就会误入歧途,也就是说,高中语文水平的人,不足以阅读这本书。二者,我个人认为,古代汉语,是中医学的专业语言,不可替代,经典长存如此。所以,这本《圣济经》选讲,恰恰架起了专业知识和世俗“小白”之间的桥梁。

苏兴华 识
庚子戊子吉日 于北京 fZoDf49OXyUAvhCRgAChA75XOJji367/o9v59OMhZ8Ddbrs/xKt7LZ014EFCSUu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