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9条 阴阳运动

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

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

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瀉。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注 释

1.水為陰,火為陽:《類經》:水潤下而寒,故為陰。火炎上而熱,故為陽。水火者,即陰陽之徵兆;陰陽者,即水火之性情。凡天地萬物之氣,無往而非水火之運用,故天以日月為水火,易以坎離為水火,醫以心腎為水火,丹以精炁為水火。夫腎者水也,水中生氣,即眞火也;心者火也,火中生液,即眞水也。水火互藏,乃至道之所在,醫家首宜省察。

2.陽為氣,陰為味:《類經》:氣無形而升,故為陽。味有質而降,故為陰。此以藥食氣味言也。

3.味歸形,形歸氣:《類經》:歸,依投也。五味生精血以成形,故味歸於形。形之存亡,由氣之聚散,故形歸於氣。

4.氣歸精:《類經》:氣者,眞氣也,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人身精血,由氣而化,故氣歸於精。

5.精歸化:《類經》:精者,坎水也,天一生水,為五行之最先。故物之初生,其形皆水,由精以化氣,由氣以化神,是水為萬化之原,故精歸於化。

6.精食氣,形食味:《類經》:食,如子食母乳之義。氣歸精,故精食氣。味歸形,故形食味。

7.化生精:《類經》:萬物化生,必從精始,故化生精。前言精歸化者,言未化之前,由精為化也。此言化生精者,言既化之後,由化生精也。

8.氣生形:《類經》:氣聚則形生,氣散則形死也。

9.味傷形,氣傷精:《類經》:味既歸形,而味有不節,必反傷形。氣既歸精,而氣有失調,必反傷精。

10.精化為氣:《類經》:精化為氣,謂元氣由精而化也。《珠玉集》:水是三才之祖,精為元炁之根。其義即此。然上文既云氣歸精,是氣生精也,而此又曰精化氣,是精生氣也。二者似乎相反,而不知此正精氣互根之妙,以應上文天地雲雨之義也。夫陽化氣,即雲之類;陰成形,即雨之類。雨乃不生於地而降於天之雲,氣歸精也。雲乃不出於天而升於地之氣,精化為氣也。人身精氣,全是如此。故氣聚則精盈,精盈則氣盛,精氣充而形自強矣。帝所以先舉雲雨為言者,正欲示人以精氣升降之如此耳。

11.氣傷於味:《類經》:上文曰味傷形,則未有形傷而氣不傷者。如云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之類,是皆味傷氣也。

12.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類經》:味為陰故降,氣為陽故升。

13.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類經》:此言氣味之陰陽,而陰陽之中,復各有陰陽也。味為陰矣,而厚者為純陰,薄者為陰中之陽;氣為陽矣,而厚者為純陽,薄者為陽中之陰。

14.味厚則洩,薄則通;氣薄則發洩,厚則發熱:《類經》:陰味下行,故味厚者能洩於下,薄者能通利;陽氣上行,故氣薄者能洩於表,厚者能發熱也。

15.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類經》:火,天地之陽氣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萬物之生,皆由陽氣。但陽和之火則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過則氣反衰,火和平則氣乃壯。壯火散氣,故云食氣,猶言火食此氣也。少火生氣,故云食火,猶言氣食此火也。此雖承氣味而言,然造化之道,少則壯,壯則衰,自是如此,不特專言氣味者。

16.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類經》:此言正味之陰陽也。辛散甘緩,故發肌表。酸收苦洩,故為吐瀉。

17.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類經》:此下言陰陽偏勝之為病也。陰陽不和,則有勝有虧,故皆能為病。

18.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類經》:太過所致。

19.重寒則熱,重熱則寒:《類經》:物極則變也。此即上文寒極生熱、熱極生寒之義。蓋陰陽之氣,水極則似火,火極則似水,陽盛則隔陰,陰盛則隔陽,故有眞寒假熱、眞熱假寒之辨,此而錯認,則死生反掌。重,平聲。

20.寒傷形,熱傷氣:《類經》:寒為陰,形亦屬陰,寒則形消故傷形。熱為陽,氣亦屬陽,熱則氣散,故傷氣。

21.氣傷痛,形傷腫:《類經》:氣欲利,故傷之則痛。形有質,故傷之則腫。

22.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類經》:氣先病而後及於形,因氣傷形也。形先病而後及於氣,因形傷氣也。

23.風勝則動:《類經》:風勝者,為振掉搖動之病,即醫和云風淫末疾之類。

24.熱勝則腫:《類經》:熱勝者,為丹毒癰腫之病,即醫和云陽淫熱疾之類。

25.燥勝則乾:《類經》:燥勝者,為津液枯涸、內外乾澀之病。

26.寒勝則浮:《類經》:寒勝者陽氣不行,為脹滿浮虛之病,即醫和云陰淫寒疾之類。

27.濕勝則濡瀉:《類經》:脾惡濕而喜燥,濕勝者必侵脾胃,為水谷不分濡瀉之病,即醫和云雨淫腹疾之類。濡音如,濕滯也。 pynqllektIYuHaJ322np2SsuowvPo7uS5gedoZTbrr3w4dokVGP59ivTC8mKWRo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