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写说明

2023年4月,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教育部等17个部门联合制定颁布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各级各类学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求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两个学分(32~36学时),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更多样、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选修课。要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结合大中小学生发展需要,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素质。要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编写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

心理学是一门以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心理学一词最早见于希腊文,原意是关于灵魂的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关注对象由灵魂变为心理。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涉及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人格、意志、人际关系等。心理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其研究目的是通过描述和解释人的行为,尽可能地预测和影响人的行为,从而提高人的自主认识水平,有效改善人的主观意识及生活质量。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要五育并举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要重视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2018年7月4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要求培养大学生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这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旨在让学生知晓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向学生介绍中外心理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心理知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升自我的途径与方法,使大学生从客观认识心理发展到逐步接受自我心理,再主动改善自我心理。与此同时,高校通过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帮助大学生认识心理的发展规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养和自信心,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以达到培养人才、塑造灵魂、服务社会的目的,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在知识层面,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在技能层面,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和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在自我认知层面,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发展并适应社会现实的生活状态。这一点尤其重要。

本教材以心理学经典理论及研究为指导,力图举一反三,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和行为的本质和规律,以期引导他们从环境、自我的主客观两个源头上学习、领会、把握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以心理测评与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养水平,培养其对各种变化和挑战的心理应对能力,成为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本教材共八章,每章大致包括三个板块:一是通过典型案例导入,阐述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二是从心理科学知识普及的角度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能够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够主动进行调适,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主动积极地发展自我。三是通过科学训练,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包括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其成长进行规划,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主动适应大学生活,获得自我发展。

本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选择心理学经典理论和案例进行系统介绍和集中学习,以精读为手段,力图读懂其中经典内容,帮助大学生从源头上学习、领会、把握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和本质。在加强传统理论阅读、经典案例研修的基础上,增加案例分析、实践讨论等,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使学生“学中乐”“乐而学”,集体合作,运用单元所学心理学知识,通过协商、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本教材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既有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活动的体验,也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将理论教学的内容、形式与实践阅读训练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教材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效性。

本教材的目的是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本教材由主编提出总体思路、编写原则、写作大纲和编写体例,确定人员分工。第一章由胡真、江陆平、张玉桃编写,第二章由吉广庆、刘潇荃编写,第三章由宋婧杰、谭梦编写,第四章由陈雪莲、胡文彬编写,第五章由门瑞雪、李菲编写,第六章由徐巍、杨玉赫编写,第七章由胡霞、张妍铭、兴美丹编写,第八章由姬旺华、张湘明编写。初稿完成后,各副主编分别审阅,提出修改意见,交由编写者修改,最后由主编统稿、审定全文。

本教材适合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管理学等专业使用。

本教材参考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和高等医院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编委会成员精诚合作,竭尽全力,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编委会
2023年5月 na/+opHucNEw01UsZcaa4kyea4O6nTJOY8thgfQqw8zDi6Wvqylj0I1vz/CIhRv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