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意义
1.常色 常色指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表示人体精神气血津液充盈。我国正常人的面色应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是有神气、有胃气的表现。
(1)主色: 主色为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于个体特征,终生基本不变。但由于种族、禀赋的原因,主色也有偏白、偏黑、偏红、偏黄、偏青的差异。
(2)客色: 客色是指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昼夜、阴晴气候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异,而微有相应变化的面色。如春应稍青,夏应稍红,长夏应稍黄,秋应稍白,冬应稍黑等。
2.病色 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病色是以晦暗(即面部皮肤枯槁发暗而无光泽)、暴露(即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显露于外)为特点。
3.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4.望面色的影响因素
(1)光线: 自然光线或无色灯光。
(2)昼夜: 昼——卫气浮于表——光泽外映;黑夜——卫气沉于里——隐约内含。
(3)情绪: 喜——面赤,怒——面青,忧——色沉,思——面黄,悲——泽减,恐——面白。
(4)饮食: 酒后面红目赤;饱食荣润光泽;过饥泽减而少气。
1.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形体强弱
(2)形体胖瘦
2.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1)动静姿态
(2)异常动作: ①颤动:病人睑、面、唇、指(趾)不时颤动者,在外感热病中,多是动风预兆;在内伤杂病中,多是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②抽搐: 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者 ,常见于 小儿惊风、痫病、破伤风、子痫、马钱子中毒 等。③偏瘫: 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者 ,属 中风 。④痿软:肢体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多是痿病。⑤强直:关节拘挛,屈伸不利,多属痹病。
1.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2.目的脏腑分属,以及望目色、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1)目的脏腑分属
(2)望目形
续表
(3)望目态
3.望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1)望齿
(2)牙龈
4.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1.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1)斑: 指皮肤黏膜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摊于皮肤,摸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的症状。 可由外感温热邪毒,热毒窜络,内迫营血,或脾虚血失统摄,或阳衰寒凝血瘀,或外伤血溢肌肤所致。
(2)疹: 指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粟粒状疹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退色的症状。 常见于麻疹、风疹、瘾疹等病,也可见于温热病中。多因外感风热时邪,或过敏,或热入营血所致。
①麻疹:疹色桃红,形似麻粒,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延及颜面、躯干和四肢,疹发透彻后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因外感时邪所致,属儿科常见传染病。
②风疹:疹色淡红,细小稀疏,瘙痒不已,时发时止。为外感风热时邪所致。
③瘾疹:皮肤上出现淡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小形态各异,瘙痒,搔之融合成片,高出皮肤,发无定处,出没迅速,时隐时现。为外感风邪或过敏所致。
2.望疮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疮疡,指发于皮肉筋骨之间的疮疡类疾患。
(1)痈: 患部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焮热疼痛,并能形成脓疡的疾病。具有未脓易消、已脓易溃、脓液黏稠、疮口易敛的特点。由湿热火毒蕴结,气滞血瘀所致,属阳证。
(2)疽: 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或晦暗,局部麻木,不热少痛的疾病。具有未脓难消、已脓难溃、脓汁稀薄、疮口难敛、溃后易伤筋骨的特点。为气血亏虚,阴寒凝滞所致,属阴证。
(3)疔: 患部形小如粟,根深如钉,漫肿灼热,麻木痒痛的疾病。多发于颜面和手足。多因竹木刺伤,或外感风热火毒、疫毒等所致。
(4)疖: 患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根浅,出脓即愈的疾病。常因外感热毒或湿热蕴结所致。
1.望痰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1) 痰黄黏稠,坚而成块者,属热痰。 因热邪煎熬津液之故。
(2) 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属寒痰。 因寒伤阳气,气不化津,湿聚为痰之故。
(3) 痰白滑而量多,易咳出者,属湿痰。 因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之故。
(4) 痰少而黏,难于咳出者,属燥痰。 因燥邪伤肺,或肺阴虚津亏所致。
(5)痰中带血,色鲜红者,为热伤肺络。多因肺阴亏虚,或肝火犯肺,或痰热壅肺所致。
(6)咳吐脓血腥臭痰,属肺痈。是热毒蕴肺,化腐成脓所致。
2.望涕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1) 新病鼻塞流清涕,是外感风寒; 鼻流浊涕,是外感风热。
(2) 阵发性清涕,量多如注,伴喷嚏频作,多属鼻鼽, 是风寒束于肺卫所致。
(3) 久流浊涕,质稠、量多、气腥臭者,为鼻渊, 是湿热蕴阻所致。
1.诊察小儿指纹的方法 在自然光线下,家长将小儿抱到光亮的地方。医生用左手的食指、中指固定小儿腕关节,拇指固定小儿食指的末端,另一手用手指从小儿食指的远心端向近心端推切,轻轻推几次,使指纹显露,观察推移前后指纹脉络的变化。
2.小儿食指络脉的正常表现 在食指掌侧前缘,隐隐显露于掌指横纹附近,纹色浅红略紫,呈单支且粗细适中。
3.小儿食指络脉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