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之气的概念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1)哲学之气与人体之气的区别: 哲学之气是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的生成本原。人体之气是客观存在于人体中的运动不息的细微物质,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对生命活动起着推动和调控作用。
(2)人体之气与人体之精的区别与联系: 人体之气是客观存在于人体中的运动不息的细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功能的动力, 是人体生命的维系 。人体之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精为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生命的本源。 人体之气是由人体之精化生的。
2.人体之气的生成
(1)人体之气的生成之源: 人体之气来源于 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 ,后两者又合称为后天之气(即宗气),并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将此三者结合起来而成一身之气。《黄帝内经》称为“人气”。
(2)与气生成的相关脏腑
3.人体之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 气是活动能力极强的精微物质, 对人体生长发育、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血液的循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能起激发和推动作用 。如果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则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早衰;使脏腑组织器官、经络等功能减退;或使血液、津液的生成不足,运行滞缓,而发生血虚、血行不利或水液在体内潴留等病变。
(2)温煦作用: 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人体体温的恒定,各脏腑组织器官、经络等生理活动的进行,都需要气的温煦作用;血和津液在体内不停地运行,也依赖气的温煦和调节,故古人说“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如果体内气虚,温煦作用失常,便会引起畏寒喜热、四肢不温、体温下降、血行滞缓、津液凝聚等病变。
(3)防御作用: 气具有防御和抵抗各种邪气的功能,表现在:一是护卫肌表,防止外邪侵入;二是与侵入体内的各种邪气进行斗争。 气的防御功能,是通过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而体现的,故《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4)固摄作用: 气具有防止精、血、津液等物质的无故流失,以及维护脏腑器官各自位置相对稳定的作用。 如维持血液在脉管内循行,体内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均与气的固摄作用相关。
(5)气化作用: 气通过运动可以使机体产生各种变化,称为气的气化作用。气化作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内物质代谢的过程,即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具体地说,即是指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4.人体之气的分类 人体之气,因其生成来源、分布部位及功能特点的不同而有着各自不同的名称。
5.人体之气的气化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升降出入是气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
气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体内精、气、血、津液各自的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是气化的基本形式。
1.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又称血液。它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 血液必须在脉管中循行,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效应。如因某些原因而致血液逸出于脉外,则失去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即为出血,又称为 “离经之血” 。
2.血的生成
(1)血液生化之源
1)水谷之精化血: 中焦脾胃受纳运化饮食水谷,吸取其中的精微物质,即所谓“汁”,其中包含营气和津液,二者进入脉中,变化而成红色的血液。
2)肾精化血: 精与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因而肾精充足,则可化为肝血以充实血液。
(2)与血生成相关的脏腑: ①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②心肺对血液的生成起重要作用。③肾藏精,精生髓。
3.血的运行
(1)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①血液的正常运行需要 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 的协调。②血的运行还与寒温有关。
(2)影响血液运行的相关脏腑: 心、肝、脾、肺等脏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与密切配合,共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运行。 心阳的推动和温煦、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肝气的疏泄 是推动和促进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 心阴的宁静与凉润、脾气的统摄、肝气的藏血 是控制和固摄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
4.血的功能
1.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 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 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 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 称为液。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1)津液的生成: 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的运化及有关脏腑的生理功能而生成。 胃主受纳腐熟 ,“游溢精气”而吸收饮食水谷的部分精微。 小肠泌别清浊 ,将水谷精微和水液大量吸收后并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 大肠主津 ,在传导过程中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促使糟粕成形为粪便。
(2)津液的输布: 津液的输布主要是依靠 脾、肺、肾、肝和三焦 等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的: ①脾气转输布散津液。②肺气宣降以行水。③肾气蒸腾气化水液。④肝气疏泄促水行。⑤三焦决渎利水道。
(3)津液的排泄: 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尿液和汗液来完成。除此之外,呼气和粪便也将带走一些水分。因此,津液的排泄主要与 肾、肺、大肠 的生理功能有关。由于尿液是津液排泄的最主要途径,因此肾在津液排泄中的地位最为重要。
3.津液的功能 ①滋润濡养。②化生血液。③运输代谢废料。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和津液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灵枢·营卫生会》有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