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二

参苓白术散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人参 白茯苓 去皮 白术 土炒 砂仁 微炒 甘草 山药 桔梗 薏苡仁 扁豆 莲肉 去心

上等分为末。不拘时,白滚汤调下二三钱。忌生冷、面食、鱼腥。

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矣。故治杂症者,宜以脾胃为主。然脾胃喜甘而恶苦,喜香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是散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 《医方考》

健脾养胃丸

治脾胃虚弱,男女老少皆宜当服。

人参 五钱 白术 土炒 白茯苓 广陈皮 当归 酒洗 白芍药 麦芽 炒,各一两 木香 五钱 半夏曲 一两 山药 二两 枳实 五钱

上为末,陈米糊为丸,如椒目大。每服三钱,食后白滚汤送下。

脾胃属土,故土为万物之母。母旺则众体皆强,母伤则众体皆病,此东垣谆谆以脾胃为言也。是丸也,人参、白术以益其气,当归、白芍以滋其血,木香、陈皮以利其滞,麦芽、枳实以消其积,半、苓、山药以燥其湿。湿者燥之,积者消之,滞者利之,血主濡之,气主呴 之,则不刚不柔,无过不及之患,脾胃既得其养,又安有不强健者哉?

调中平胃丸

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调。

人参 五钱 黄芪 蜜炙 陈皮 各二两 甘草 蜜炙 苍术 泔浸,炒 厚朴 姜汁炒 木香 各一两

上为末,陈米糊为丸,如椒目大。食后白滚汤下三钱或二钱。

人参、黄芪、甘草甘温之品也。甘者中之味,温 者中之气,气味皆中,故能调补中气。而苍术、厚朴之苦辛,皆平胃中敦阜之气;陈皮、木香之辛香,能去胃中陈腐之气。夫敦阜之气平,陈腐之气去,宁有不调之中乎?

保和丸

治饮食内伤,令人恶食者,此丸主之。

山楂肉 二两 神曲 半夏 姜汁制,炒 茯苓 各一两 萝卜子 微炒 陈皮 连翘 各五钱

上为末,水跌丸如椒目大。食后,白汤下三钱。

伤于饮食,故令恶食。诸方以厉药攻之,是伤而复伤也。此药味平,良补剂之例也,故曰保和。山楂甘而酸,酸胜甘,故能去肥甘之积;神曲甘而腐,腐胜焦,故能化炮炙之腻;卜子辛而苦,苦下气,故能化面物之滞;陈皮辛而香,香胜腐,故能消陈腐之气;连翘辛而苦,苦泻火,故能去积滞之热;半夏辛而燥,燥胜湿,故能消水谷之气;茯苓甘而淡,淡能渗,故能利湿伤之滞。如此,则脾胃之气复其和矣。 《医方考》

枳术丸

治痞消食,强胃健脾。

白术 土炒,一斤 枳实 去穰,麸炒,八两

上为细末,荷叶煨陈米饭为丸,如椒目大。白滚汤送下。

东垣曰:白术苦甘温,其苦味除胃中之湿热,其甘温补脾家之元气,多于枳实一倍。枳实味苦温,泄心下痞闷,消胃中所伤。此药下胃,所伤不能即去,须一两时许,食乃消化。先补虚而后化所伤,则不峻厉矣。荷叶状如仰盂,于卦为震,人感之生足少阳甲胆也。饮食入胃,营气上行,即甲胆之气也。荷叶空清而象风木,此气所感而胃气有不上升者乎?更以煨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谷气而补脾胃,其利大矣。若用厉药下之,传变诸证,不可胜数。 《颐生微论》

香砂枳术丸

破滞气,消饮食,开胃强脾。

白术 一斤,土炒 枳实 八两 木香 一两,忌火 砂仁 一两

上为末,荷叶煨陈米饭为丸,如椒目大。白滚汤送下三钱。

枳术丸止主饮食自伤。郁则气阻,不能上行;怒则气鼓,因而逆上。必赖木香、砂仁苦以下气,温以和气,所以佐枳、术二味之不及,平肺、肝两脏之有余。芳香之气,脾之所喜。经曰:塞者通之。此丸是已。 《颐生微论》

橘半枳术丸

健脾消痞利膈。

白术 一斤,土炒 枳实 八两,去穰,麸炒 橘皮 四两 半夏 二两,汁炒

上为末,荷叶包陈米饭,煨干为末,糊丸,如椒目大。白滚汤下三钱,或二钱。

此丸用白术以补脾,枳实以消痞,烧饭取其香以益胃,荷叶取其仰以象震。象震者,欲其升生甲胆之少阳也。此易老一时之方,李东垣末年之悟,孰谓立方之旨易闻哉?加橘皮、半夏,利其膈也。如此,则清者升,浊者降,塞者通,滞者利,而脾胃复其常矣。 《医方考》

越鞠

总治六郁,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化。

香附 栀子 姜汁炒黑 苍术 米泔浸,炒 神曲 川芎 炒,各等分

上为末,神曲打糊为丸,如椒目大。空心白滚汤下二钱或三钱。

血郁,红花汤下;湿郁,白芷汤下;热郁,灯心汤下;食郁,山楂汤下;痰郁,生姜汤下;气郁,木香汤下。

夫人之有郁气,犹天地之闭塞成冬也,不有以开之,则发育之令息矣。人身中岂可一日见此象乎?丹溪以香附主气,山栀主热,苍术主湿与痰,神曲主食,川芎主血,诚诸郁之总司也。经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治各异法,讵可执一途而取哉? 《颐生微论》

牛黄丸

治男妇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謇涩,痰涎壅盛,卒然晕倒,口眼相引,手足挛搐,脊背强直,口吐涎沫;或心怔忡健忘,癫狂痫病,言语错乱,神不守舍;或歌、或哭、或痴、或呆,如见神鬼;或惊悸恐怖,心神恍惚,梦寐不安;或积热吐血,骨蒸劳病;及小儿五痫天吊,急慢惊风,潮热发搐,头目仰视;或痘疹郁结不出,发而为惊等证。

当归 一两五钱 川芎 一两三钱 白芍 二两五钱 人参 二两三钱 白术 一两五钱 茯苓 一两六钱 甘草 五钱 ,蜜炙 山药 七两 神曲 二两五钱 桔梗 一两三钱 干姜 炮,七钱半 肉桂 一两八钱 麦冬 一两五钱 黄芩 一两五钱 防风 一两五钱 柴胡 一两三钱 杏仁 去皮尖,麸炒黄,一两二钱五分 大豆黄卷 两七钱五分 白敛 七钱五分 蒲黄 炒,二钱五分 阿胶 炒,一两七钱 犀角 一两,为末 羚羊角 一两,为末 牛黄 一两一钱 麝香 一两 冰片 一两 雄黄 水飞,八钱 大枣 一百枚,蒸烂

上除大枣、杏仁、犀角、羚角及雄黄、牛黄、麝香、冰片四味,为末,入余药和匀,炼蜜与枣膏为丸。每两作十丸,其 用金箔一千二百四十片为衣,用蜡包封收贮。每用一丸或半丸,白滚汤化下,或姜汤、薄荷汤俱可。婴儿一丸分作四服。

斯丸乃祛风化痰、理气调血之药,审有是症而用之,其功效如影响也。若脾肺气虚而痰涎壅盛,肝脾血虚而惊痫搐,必当以固本为主,不可泛用,恐虚其虚而益其患也。治者慎之!慎之!

九制豨莶丸

治诸般风证,骨节疼痛,缓弱无力。

豨莶草 不拘多少

此草处处有之,其叶似苍耳,对节而生。用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采来晒干,铺入甑中,用好酒层层匀洒,蒸之复晒,如此九次为度。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无灰酒下。

骨节疼痛,壅疾也,壅者喜通。此物味辛苦而气寒,用九蒸九晒,则苦寒之浊味皆去,而气轻清矣。《经》云:轻可以去实。盖轻清无窍不入,故能透骨驱风,劲 健筋骨。若未加九蒸九晒,或蒸晒之数不满于九,浊味犹存,阴体尚在,则不能透骨驱风而却病也。此阴阳清浊之义,惟明者求之。 医方义考

唐江陵节度使成纳进豨莶丸方,云:臣有弟 ,年三十一,中风就枕五年,百医不瘥。有道人钟针者,命服豨莶丸必愈。臣依法修合,与 服,果如其言。今特奏进,奉旨付医院详录。

又知益州张咏进豨莶丸表云:金棱银线,素根紫荄 ,对节而生,蜀号火炊,茎叶颇类苍耳。谁知至贱之中,乃有殊常之效。臣服至百服,眼目清明;至千服,须发乌黑,筋力较健,效验多端。有都押衙罗守一,中风堕马,失音不语。臣与十服,其病立痊。又和尚智严,年七十,忽患偏风,口眼斜,时时吐涎,臣与十服,亦使得瘥。今合百剂,差职员史元奏进。 《医方事考》

愈风丹

治疠风手足麻木,毛落眉脱,遍身癞疹,搔痒成疮。

白花蛇 乌梢蛇 土蝮蛇 头尾全者各一条,酒浸二三日,去骨,阴干为末 苦参 四两,为末 皂角 五斤,去皮弦,以无灰酒浸一宿取出,用水熬膏

上以三蛇并苦参末,将皂角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以玉屏风散煎汤送下 轻者三蛇得一即效,不必全也

疠风者,天地杀物之风,燥金之气也,故令疮而不脓,燥而不湿。燥金之体涩 ,故一客于人则营卫之行滞,令人不仁而麻木也。毛落眉脱者,燥风伐其营卫而表气不固也。遍身癞疹者,上气下血俱病也。诸痛属实,诸痒属虚。癞风 之痒固多有虫,而卫气之虚不可诬也。是证也,主燥剂以疏风,则反以助邪,往往血枯而死,故求古方润剂以主之。白花、乌梢、土蝮三蛇者,血气之属也。用血气之属以驱风,岂不油然而润乎?然其性中有毒,同气相求,直达疠风毒舍之处,岂不居然而效乎?皂角之性,善于洁身,则亦可以洁病。苦参之性,善于去热,则亦可以去风。昔人吞以防风通圣散,此乃汗下之剂也,非营卫虚 者所宜。今以玉屏风散更之,则黄芪可以排脓补表,防风可以利气疏邪,白术可以实脾而补肌。如此治疠,可谓深得疠风之奥者矣。

朱珀益元散

治男妇小儿六腑实热,上焦烦渴,心胸闷乱,精神恍惚,口舌干燥,便秘赤色,及中暑等证。

滑石 上白者,研,水飞,六两 甘草 大粉草,研极细,一两 朱砂 透明者,研,水飞,二钱 琥珀 真正者,研极细,三钱

上各制净,称准分两,配合和匀,收贮。每服三钱,凉水调服,或蜜水,或灯心汤俱佳。

益元散,滑石六数、甘草一数者,乃守真先生取易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也,故名曰六一散,又名天水散。按:滑石性寒而淡,寒则能清六腑,淡则能利膀胱;甘草性平而甘,平则能缓火势,甘则能调中气;朱砂之重,可以镇心,亦可以坠火;琥珀之明,可以安神,亦可以利水,故并加之。经曰:治温以清,凉而行之 。故用凉水、蜜水、灯心汤。是散易简而效捷,火证、暑证用之神良,但于老弱阴虚之人宜少与也。此虚实之辨,明者详之,否则蹈虚虚之戒,恶乎不慎!

清气化痰丸

通治诸痰火证。

陈皮 杏仁 去皮尖 枳实 去穰,麸炒 黄芩 酒炒 蒌仁 去油 茯苓 各一两 胆星 半夏 制,各一两五钱

上为末,姜汁为丸,如椒目大。每服三钱或二钱,不拘时,白滚汤下。

气之不清,痰之故也。能治其痰,则气清矣。是丸也,星、夏所以燥痰湿,杏、陈所以利痰滞,枳实所以攻痰积,黄芩所以消痰热,茯苓之用渗痰湿 也。若瓜蒌者,则下气利痰云尔。 《医方考》

礞石滚痰丸

治头风目眩耳鸣,口眼蠕动,眉棱耳轮痛痒,四肢游风肿硬,噫气吞酸,心下嘈杂,心气疼 痛,梦寐奇怪,手麻臂疼,口糜舌烂,喉闭,或绕项结核,胸腹间如二气交纽,噎塞烦闷,失志癫狂,心下怔忡,喘咳呕吐,一切难名等证。

大黄 酒蒸 黄芩 去朽者,各八两 礞石 销,煅金色,一两 沉香 五钱

上为末,水跌丸如椒目大。每服量人大小强弱用之。

《微论》曰:痰不自动也,因气而动;气不自升也,因火而升。积之既久,依附肠胃,回薄 曲折处,以为栖泊之窠臼,谓之老痰。其变现之证,种种怪异,难以测识,莫可名状,非寻常药可能疗也。隐君 见及此,故用大黄为君,以开下行之路;黄芩为臣,以抑上僭之火;礞石慓悍之性,游行肠胃,踵其回薄曲折之处,荡而涤之,几于刮肠剖骨之神,故以为佐;奔驰于上中下三焦,开飞门、魄门之窍者,沉香之力也,故以为使。必须服之得法,则效如响应。用水一口送过咽,即便仰卧,令药在咽膈间徐徐而下,半日不可饮水,不可起身、坐行、言语,直待药气除逐上焦痰滞,然后动作。大抵服罢,喉间稠黏壅塞不利者,乃痰气泛上,药力相攻耳。少顷药力既胜,自然宁贴。吴氏 曰:是丸也,乃攻击之剂也,必有实热者始可用之。若与虚寒之人,则非宜矣。又礞石由焰硝煅炼,必陈久为妙,若新煅火毒未除,则不宜服。慎之!慎之!

三黄丸

治三焦积热,上攻眼目赤肿,小便赤涩,大便结燥,五脏俱热,肠风痔漏等证。

黄芩 黄连 黄柏 俱酒润,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白滚汤下三钱或二钱。忌煎炒、椒姜辛辣物。

少火之火,无物不生;壮火之火,无物不耗。经曰“壮火食气” 是也。故少火宜升,壮火宜降。今以三物降其三焦之壮火,则气得其生,血得其养,而三焦皆受益矣。黄芩苦而枯,故清热于上;黄连苦而实,故泻火于中;黄柏苦而润,故泻火于下。虽然火有虚实,是丸但可以治实火,若虚者用之,则火反盛,谓降多亡阴也。丹溪曰:虚火宜补,则虚实之辨若天渊矣。明者幸求之证焉。 《医方考》

左金丸

治肝经火实,左胁满痛。

川黄连 六两,炒 吴茱萸 一两,盐汤炮

上为末,水跌丸如椒目大。白滚汤下二钱。

吴氏曰:肝木居于左,肺金处于右。左金者,谓金令行于左而平肝木也。黄连善泻心火,不使乘金,则肺家清肃之令左行,而肝木有制矣。愚谓心者肝之子也,实则泻其子,故以黄连为君。然肝喜疏泄,必佐以茱萸之辛,使其条达宣通,无拂郁之患。辛者金之味也,辛以畅气,则治节收气化之权,而将军无谋虑之失矣。经曰:佐以所利,和以所宜 。左金丸之谓乎?

塞鼻五神丸

治疫疟 一岁之中,长幼相似者是也

东方 青黛 五钱 麝香 二分 西方 白矾 五钱 白芷 二钱

南方 官桂 五钱 朱砂 一钱 北方 巴豆 四十九粒,去壳 黑豆 三十六粒

中央 硫黄 五钱 雄黄 一钱

上药各依方位,以磁盘盛之,于五月初一日,虔诚安于本家,侍奉神前。至初五日午时,共研为末,用五家粽角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收贮听用。凡遇患疟之人,于疟发之日清晨用绵包裹,塞鼻中,男左女右用之。

夫名疫者,天地不正之气也,六位胜复之气也,禽虫吐毒之气也。大气之来,无人不受。壮者、逸者、居者则不病;怯者、劳者、出者遇之,则无形之气由鼻而入,藏于分肉之间,与正气分争,则成疟矣。是丸也,位按五方,药按五色,气按五气,味按五味,月按五月,日按五日,粽按五家,此医流而兼阴阳家之识也。故疟邪入于肝,则青黛之凉可以清肝,麝香之燥可以直达;疟邪入于肺,则白芷之辛可以泻肺,矾石之腥可以清燥;疟邪入于心,则丹砂之重可以镇心,官桂之热可以益火;疟邪入 于肾,黑豆之咸可以益肾,巴豆之腐可以泻邪;疟邪入于脾,则硫黄之温可以建中,雄黄之悍可以辟秽。以疫气无形,由鼻而入,故亦就鼻而塞之。塞其一窍,露其一窍,围师必缺之道也。修剂之期必于五者,病原于阴阳不正之气,故亦以阴阳之理胜之。盖曰:五者,中宫甲乙之数,南面之政也。诸气之变,虽有胜复亢制之殊要,皆北面而臣,守位秉命之道也,故率以五数修剂焉。 《医方考》

木香槟榔丸

治赤白痢疾,里急后重,及肠胃积滞等证。

木香 槟榔 青皮 去穰 ,炒 陈皮 去白 枳壳 去穰,麸炒 牵牛 三棱 醋炒 莪术 醋炒 当归 酒洗 香附 大黄 酒浸 黄柏 黄芩 酒炒 黄连 吴茱萸汤润过,炒,各等分

上为末,水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白滚汤送下二钱,小儿减半。忌生冷、面食、大荤。

《内经》曰:湿淫所胜,平以苦热,故用木香;热者寒之,故用黄芩、黄连、黄柏;抑者散之,故用青、陈、香附;强者泻之,故用大黄、牵牛;逸者行之,故用槟榔、枳壳;留者攻之,故用三棱、莪术;燥者濡之,故用当归。 是丸,惟实者堪与,虚者非所宜也。 《医方考》

香连丸

治下痢赤白,腹痛不快,里急后重等证。

黄连 二十两,吴茱萸十两同炒,去茱萸,用黄连 木香 四两八钱,不见火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小儿减半。

白痢,泡淡姜汤送下;赤痢,煎甘草汤送下;赤白痢,甘草姜汤送下;噤口痢,人参汤送下。忌面食、生冷、大荤、辛辣。

时至于夏,天道南行,属火而热,在人身则以应之。斯时也,不能致谨,多食生冷,则肠胃之间寒热相搏,拂郁成疾,不能宣通,发而为痢。火性急速,故腹痛而后重里急。钱氏以黄连为君者,取其苦寒直折心家之火。恐其大寒之性凝而不行,故以茱萸之辛温制之。以木香为佐者,盖以痢之为病只是火,火 之有余只是气,得以通利三焦之气而火降矣,且能监制黄连,无喜攻增气之变。夫是二物皆主直行而折,经曰:有余者折之 ,此之谓也。 《颐生微论》

戊己丸

治脾胃热泻不止。

黄连 十两,炒 吴茱萸 白芍药 炒,各二两

上为末,水跌丸如椒目大。白滚汤下三钱或二钱。

《方考》云:热泻者,粪色黄褐,肛门敛涩也。苦从火化,火能生土,故用黄连厚肠胃而益土。臊酸从木化,木能疏土,故茱萸辛臊 ,能疏亢盛之肝。芍药味酸,能泻土中之木。戊为胃土,己为脾土,用是药以调脾胃,故曰戊己丸。

四神丸

治脾肾俱虚,子后作泻,不思食与不化食。

肉豆蔻 二两,生用 破故纸 四两,炒 五味子 三两,微炒 吴茱萸 五钱,盐汤炮

上为末,红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切片,用水煮枣熟去姜,取枣肉和药捣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淡盐汤送下。

脾主水谷,又主上升,虚则不能消磨水谷而反行下降;肾主二便,又主闭藏,虚则不能禁固二便而反为渗泄。夫肾水受时予子,弱土不能禁制,故子后每泻也。肉豆蔻之涩 温,可固滑而补脾;吴茱萸之辛温,可散邪而补土;五味子酸咸,可入肾而收敛;破故纸辛温,可固本而益元。土受温补则燥能制水,水受温补则功能闭藏。子后之泻,从可瘳矣。 《颐生微论》

枣矾丸

治谷疸,身目俱黄及黄胖等证。

绿矾 半斤,火煅通红 枣肉 二斤,煮,去皮核,捣烂 平胃散 四两,为末

上用枣肉和绿矾末为丸,平胃散为衣,如椒目大。空心姜汤下三钱。

水谷癖积于中,抑遏肝肾之火,久久郁热,故身目俱黄。是丸也,绿矾咸寒,能软痰癖而胜湿热;枣肉甘温,能益脾胃而补中宫。平胃散者,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也。苍术、厚朴,所以平胃家敦阜之气而除积饮;陈皮、甘草,一以利气,一以和中,乃调胃之意。

滋阴润肠丸

治大肠秘结,血少肠枯,久不大便。

熟地黄 当归 熟大黄 生甘草 麻仁 生地黄 桃仁 去皮尖 红花 各一两 升麻 二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白汤送下。虚弱者每服减一钱。

秘结 ,燥证也,有火燥,有风燥,有水竭之燥,有血虚之燥。从容养血清燥为上手,急遽攻下通肠为下手。然大肠得血则润,亡血则燥,故用熟地、当归以养血。初燥动血,久燥血瘀 ,故用桃仁、红花以去瘀。麻仁所以润肠,大黄所以通燥。血热则凉以生地黄,气热则凉以生甘草。微入升麻,消其风热也。经曰:燥者濡之 。此之谓也。 《医方考》

脾约丸

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

麻仁 十两 ,入滚汤内泡浸一宿,次日曝干砻之,粒粒皆完 大黄 四两,酒蒸 杏仁 五两半,用皮尖 芍药 酒炒 枳实 麸炒 厚朴 姜汁炒,各三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白汤送下三钱。

成氏 曰:约者,约结之约,又约束也。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脾约。麻仁甘平而润,杏仁甘温而润。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本草》曰:润可以去枯。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枳实苦寒,厚朴苦温,破结者必以苦,故以为佐;芍药酸寒,大黄苦寒,酸苦涌泄为阴,故以为使。丹溪曰:既云脾约,血枯火燔,金受邪而津竭,必窃脾之母气以自救。金衰则土受木邪,脾失转输,肺失传化 。理宜滋阴降火。金行清化,脾土健旺,津液既润,何秘之有?此丸惟热甚而禀实者相宜,热虽甚而虚者少服,恐反致其燥涸之苦矣。 《颐生微论》 dHJFVMJqgV5CqZrkekkVR2O6Zrk7t4ICTC/Z80OmJWXbaiMlxp1YMgCugDGth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