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与矫正

改变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相关行为,使之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健康行为学重要的目的之一。对个体和群体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实施干预与矫正,是健康教育与促进中的重要手段。

行为矫正(behavior modification)是指依据学习原理,运用操作式条件反射及生物反馈的原理和方法,纠正、改正和修正行为问题的过程。在实际中,行为矫正和行为干预两种提法并存,没有严格的区分,有时可交替使用。

一、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矫正步骤

行为矫正首先必须明确问题的所在、起源和程度,分析维持不健康行为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及心理因素,据此选用适当的矫正方法,并制定矫正计划和监测过程。

1.明确目标行为 目标行为是指需要改变的行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对促进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有明确的认识。危害健康的行为也就是将要被改变的目标行为,如吸烟、驾车时不使用安全带等。

2.分析问题行为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行为进行分析。促进健康的行为对健康有哪些益处及益处有多大,危险行为对健康有哪些危害及危害程度如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确定干预目标。

3.制定矫正计划 根据确定的干预目标,制定矫正计划。提倡、教育受教育者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使受教育者有自觉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的愿望。

4.实施矫正计划 教育者针对受教育者的特点,采用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按照矫正计划实施干预。

5.结束和巩固 教育者加强对健康行为的强化和督促,受教育者巩固和发展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并适时地进行评估、监测矫正的全过程,直至完全矫正成功。

二、行为矫正的技术和方法

1.政策干预 指政府、机构或社区通过政策修订、立法或制定规章制度的策略,对人们行为施加影响,促使人们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的过程。如颁发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

2.环境干预 指将环境的改造和建设与行为改变联系起来。如对行为改变提供奖励或惩罚的物质、社会和经济环境。

3.信息干预 指为人们提供有益于行为改变或维持的知识、信息,使人们形成促使行为改变或维持的态度、意识、价值观,个体或集体的行为得到修正。

4.人际干预 强调的是人际关系能力方面的动机和技巧,利用同伴教育、团体支持、社会示范、从众等社会心理现象,进行干预的过程。

5.组织干预 在组织机构内或系统内,采取措施促使人们行为改变或维持的过程。如职业倦怠不是一种个体现象,而是一种与工作情境有关的社会现象,指向组织的干预方法能降低职业倦怠发生率,或帮助已有职业倦怠的员工摆脱困扰、早日康复。

6.服务干预 通过提供服务促成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和维持的措施。如推拿、针灸、理疗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干预方法可促进人们的健康。

三、群体行为干预

群体行为干预是指以行政单位(社区、学校、工厂等)为基础,运用行为团体干预法进行的干预。

(一)常用的理论

1.社会营销的基本理论 科特勒和泽尔曼于1971年首先提出“社会营销”理论。社会营销是通过使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技巧来影响目标受众,促使其为个人、集体或社会整体的利益而自愿地接受、拒绝、改变和放弃某种产品或行为。社会营销4个基本核心概念是4P组合,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e)。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营销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健康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4P在健康促进中含义被演绎为:

(1)产品 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所推荐的有形健康产品(如碘盐、低钠盐、安全套等)、无形健康产品(如“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或伤害”的健康理念或方法等)。

(2)价格 指目标人群接受健康促进人员推销的“产品”的投入,包括花费金钱、付出时间,改变生活方式的代价等。

(3)地点 是指健康促进人员将“健康产品”传递给目标人群所选择的地点,要充分考虑目标人群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4)促销 指健康促进人员与目标人群的交流、沟通,并注重沟通的技巧和效果的反馈。

2.传播学5W模式 拉斯韦尔于1948年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5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传播学5W模式是健康传播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理论,尤其在大型健康传播活动中使用更加广泛。

(1)谁(who) 当地的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社区管理者、学校负责人等。

(2)说了什么(says what) 社会核心信息,如吸烟有害健康。

(3)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多样化媒介、如宣传册、展板、黑板报等。

(4)对谁说(to whom) 社区居民、学校学生等。

(5)效果(with what effect) 改变群体的认知水平。

3.议程设置理论 1968年M·麦克姆斯和D·肖对当年总统大选期间,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于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受到媒介某种议程影响的受众成员会按照媒介对于这些议题的重视程度调整自己对议题重要性的看法”。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媒体重点关注的将成为公众首先采纳和接受的。如5·31世界无烟日前后,烟草控制作为媒体的优先“议程”,大众媒体利用自身强大的“议程设置”将控烟议题纳入公众视野,引起公众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讨论。

4.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社会学家B·莱恩和N·罗杰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人们接受和采纳新事物的过程呈“S”形曲线,从而提出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是指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和新项目。作为“创新”的观念、实践、事物或方法等自身是否是新生的并不要紧,重要的是人们认为他是新的。扩散是将创新通过特定的渠道,在社会系统的各种成员间进行传播的过程。创新扩散的过程分为5个阶段。

(1)创新发展阶段 接触创新并对其功能有一定的基本认识。

(2)扩散阶段 重在知识和信息的传递,选择合适、有效的传播渠道。

(3)采纳阶段 目标受众对创新初步接受。

(4)实施阶段 采纳者在实践中应用创新。

(5)维持阶段 创新在实践中得到持续实施和应用。

在健康教育领域创新不仅可以是个人行为如戒烟、戒毒等,也可以是一个健康项目或一种组织改变如“迈向无烟社会”。传播者要掌握创新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传播手段,以实现扩散范围和创新采纳的最大化。

(二)常用的方法

在促使某一特定人群形成健康行为,转变危险行为的过程中,运用综合干预手段最为有效。其具体的干预机制包括以下3点。

1.开发领导 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领导对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目的、意义的理解与支持是目标人群行为干预的重要环节之一。领导自身的行为可以成为人群的榜样,更重要的是领导具有决策倾向性。领导对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理解和赞同,会使行为干预得到组织、资源、舆论等方面的支持。

2.目标人群行为干预 目标人群行为的转变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行为干预的落脚点,因此通过各种方法促使目标人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采纳健康行为、转变危险行为是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根本所在。通常采用的人群干预方法如下。

(1)提高群体的健康意识 利用大众媒体、培训与讲座、分发宣传材料等方法,向目标人群传播有关疾病与健康、如何改变行为等信息,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为行为转变奠定基础。

(2)心理支持与压力 群体成员之间往往具有亲密的关系,每个成员有群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在这样的群体环境下,率先改变行为的个体可能成为群体中的骨干,起到示范与带动他人共同行动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存在,群体成员会受到群体规范的制约,形成群体压力。这种支持与压力的联合作用,能有效促使群体中的个体形成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

(3)竞争与评价 在群体间引入竞争与评价机制,利用群体凝聚力,激发群体的强大力量,促使群体成员健康行为的形成与巩固。评价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激励行为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的群体,督促还存在差距的群体,最终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3.创造支持性环境

(1)改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的改善是行为干预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环境条件的支持,即使人们已经做出了改变行为的决定,也会由于环境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实施。例如,当人们了解了患病后及时就诊的意义,打算采取行动时,医院离家却特别远,给就诊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人们就可能放弃及时就诊这样一种健康行为。

(2)社会支持与制约 通过社会舆论的倡导,支持促进健康的行为,反对危害健康的行为。通过有关法规的制定,约束既不利于自身健康,又对他人健康造成损害的行为。

四、个体行为矫正

个体行为矫正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期望,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特定的措施,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特定行为的行为改变过程。

(一)个体行为矫正的原理

个体行为矫正的基本原理主要来自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的有关观点。

1.基于条件作用理论的原理 包括习得与消退原理、泛化与分化原理、高级条件作用原理、强化与惩罚原理等。

2.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 以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为代表,主要有观察学习的原理、行为表征的原理、行为自我管理的原理等,以及行为受先决因素的影响、行为受后继决定因素的影响、行为受认知功能的影响而调节等。

(二)个体行为矫正常用的方法

个体行为矫正方法有多种形式(表3-1),以下介绍在健康教育领域内运用较为广泛的方法。

1.塑造 是用来培养一个人目前尚未做出目标行为的手段,是对目标行为的一系列连续接近动作进行强化,直至个体最终经常做出行为目标。塑造可用于一个新行为产生,如幼儿的语言;重新做以前有的行为,如让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重新走路;或者改变现在行为的某一方面,如老年人如厕时间。塑造也有可能起到反作用,在某些环境下无意间培养出问题行为,如儿童哭闹行为。

2.行为技能训练方法 包括4个部分,即示范、指导、演习和反馈。示范是训练者向学习者示范正确的行为;指导是训练者向学习者恰当描述某种行为;演习是指学习者在接受指导或观察行为示范后,对这种行为进行实践;反馈是指学习者进行行为演习后,训练者当场予以反馈。这四部分同时运用可教给学习者各种重要技能,如帮助教会儿童防诱拐,让儿童都接受示范、指导,用角色扮演等方法演习危险情景中的自我保护技能,并及时反馈,对正确行为表现进行表扬强化,并给予如何改进的行为指导,直至学习者在各种相关环境中都能表现出正确的行为。

3.自我管理 是指学习者在某一时刻从事某种行为,以控制稍后出现的另一种行为。学习者要用控制行为去影响被控制行为,如贴提示条、自我监督、签订契约等(控制行为)增加体育锻炼(被控制行为)的可能性。自我管理中常用的类型包括目标设定和自我监督、前提控制、行为契约、社会支持、自我指令及自我鼓励等。

4.行为契约 是一种书面约定,用于想要提高期望的目标行为水平,或降低不期望的目标行为水平。一般行为契约中要写明目标行为、目标行为出现或不出现的后果、时间范围、如何衡量目标行为、由谁来实施契约。如行为契约用于帮助成人减肥和保持体重,减肥者携带一些贵重物品与契约者签订减肥契约,写下契约约定,要减掉一定的体重挣回贵重物品。

表3-1 个体行为矫正常用的方法

五、家庭行为干预

家庭发挥着感情交流、经济活动、生育与教育、抚养与赡养等功能,以家庭为单位的行为干预,一方面可以解决与家庭关系有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动员家庭力量帮助患者改变病态的或不健康的行为表现。

(一)家庭系统原理

1.家庭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包含许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由家庭各成员组成。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规范和角色行为。

2.家庭与其他成员是相互影响的,且以不断重复的方式作用于个体,个人的心身健康可以影响家庭功能,家庭功能也能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3.家庭问题通常以个人的心身症状表现出来,并对其他成员造成影响。一个人的病态行为往往反映出其家庭功能的失调。反之,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影响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Stanton等研究发现,物质滥用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创伤性损失或移民、对分离的恐惧、与家人的联系、家庭结构等,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考察。

(二)干预的方法

1.健康咨询 指从事健康教育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人员或者临床医生帮助个体及家庭改变不良行为,是最常用的一种行为干预方式。许多国家的临床预防服务指南均建议使用“5A模式”开展健康咨询,即健康咨询应该遵循5个基本的步骤。第一步,评估(ask/assess),询问评价被教育者有关危害健康行为的知识、技能、自信心等;第二步,劝告(advise),向被教育者提供有关健康危害的相关信息、行为改变的益处等;第三步,达成共识(agree),指根据被教育者的兴趣、能力共同设定一个改善行为的目标;第四步,协助(assist),为被教育者找出行动可能遇到的障碍,帮助决定正确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技巧及获得社会支持;第五步,安排随访(arrange),明确随访的时间、方式(上门、电话、电子邮件等),并布置回去要完成的行动计划的作业。

2.家庭治疗 指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

(1)家庭治疗的特点 不是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的分析,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家庭治疗较多地用于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如学习问题、交友问题和神经症性的问题,以及进食障碍和心身疾病等。

(2)家庭行为干预计划制订与实施的具体步骤

①家庭动员:开展家庭健康干预活动需要家庭成员特别是重点成员的支持,当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行动成为家庭成员的意愿时,家庭健康干预才能成功。

②开展家庭健康问题诊断:指对家庭健康问题进行查找、分析和确定的过程。如儿童和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首先对家庭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家庭健康问题的诊断需要由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和家庭成员一起,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和家庭成员访谈等方法,发现家庭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提出行为改变目标。

③培训家庭主要成员:通过培训使家庭主要成员掌握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在家庭内进行传播,承担对家庭其他成员进行健康教育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给其他家庭成员以教育、指导和监督。

④设施干预技术:采用多种方法,如创建健康家庭示范户、组织家庭健康行动小组等,把相邻的几个家庭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既有组织又比较自由的家庭健康行动小组,组织交流活动,促进相互学习。

⑤为健康家庭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提供适当的资金、技术和学习材料方面的支持,为家庭健康活动的开展发挥重大作用。

⑥建立家庭成员间相互支持关系:在人的行为改变的过程中,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十分重要。如减肥,需要家庭成员情感、饮食控制和计划督促等方面的支持。

【思考题】

1.如何运用知信行模式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

2.如何运用健康信念制定预防糖尿病健康教育计划?

3.针对中国成年人的有规律运动缺乏现状,运用行为转变的阶段模式为成人制定身体运动计划。 YRnb5A+gSIrL8HpQr9il7GlPj3A7lePVVbIVaT133MngS8JUCuB0D2KAIOIqUS1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