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

一、国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

医学之父-古希腊医药学家希波克拉底主张:应重视患者的个性特征及环境因素与生活方式对患病的影响。19世纪末期,开展了转变公众健康意识、医学模式转向疾病预防、护理实践专业化三次运动,积极推动了人们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需求。南丁格尔《护理日记》中指出:“疾病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卫生知识或不关注健康,对患者及其家庭实施健康教育既是医生,也是护士的责任。”

健康教育可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最初作为促进公众强身健体的一个策略得以实行。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先后成立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健康教育开始向专业领域发展,许多国家纷纷设置了健康教育机构和人才培养机制,健康教育的开展取得了较大进步。

苏联十分重视健康教育,坚定贯彻“预防为主”,并规定各地健康教育事业费不少于当地卫生经费的5%,一直将健康教育学列为医学专业教育的必修课。苏联健康教育机构十分丰富,中央设有中央健康教育研究所,各州、市、区设健康教育馆,较大的医院设有健康教育科,各地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19世纪末期,美国开始开展健康教育,此后死亡率呈稳定下降。据统计,1900~1977年,急性传染病的死亡人数由580/10万下降至30/10万,冠心病死亡率下降近40%、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近50%。同时人们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0年与1963年比较,美国居民食用动物脂肪量减少38%,植物油和鱼类消费量增加57.6%。1971年后,美国设立健康教育总统委员会,国家疾病控制中心设健康教育中心。197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国家健康教育规划和资源发展方案》,明确规定健康教育为国家优先项目之一。1979年,美国卫生署发表《健康人民》指出:美国人们的健康不只是需要增加医疗经费,而且需要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的知识。于是美国发动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目前美国的健康教育事业发展较为完善,大约有300所院校提供有关健康教育的学士学位教育,有20多所大学培养健康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

加拿大政府在1974年发表《加拿大人民健康新前景》,首先将死亡与疾病的影响因素归为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生物学、卫生服务4类,阐明改善行为与生活方式是降低疾病患病率与死亡率、改善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并制定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行动计划。

英国于1927年成立全国健康教育委员会。在1975之后的10年时间,通过健康教育使男性心脏病死亡率下降了12%。1992年,英国通过制定健康计划、政策和策略,倡导各种健康行动,并同时界定了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精神疾病及HIV/AIDS等5个主要实施领域的目标。英国社区从2003年开始,每4年举行一次论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国际也成立了许多家组织机构,推进国际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1948年,WHO成立,明确将协助各国人民开展健康教育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下设公共信息与健康教育司。1951年,成立国际健康教育联合会,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主要对健康教育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1964年建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权利和健康。1969年建立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致力于计划生育和妇女生殖健康、预防性传播疾病和AIDS、保护妇女权益和制止家庭暴力等。1996年建立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进行防治AIDS活动,减轻AIDS对人类的伤害。

自1986年起,WHO先后召开了8次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国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取得长足的发展。1999年,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国际联合会总结了欧洲近20年来与健康促进的3个行动,即健康教育、社会动员、倡导运动。2002年,WHO西太区域出台了《区域健康促进框架2002-2005》,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做了新的界定,进一步确认了立足于场所开展健康促进的意义。

二、国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

中国的健康教育可以追溯久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记载了健康教育的方法:“知之则强,不知则老。”即知七损八益,全性保命之道。《灵枢·师传》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仁人志士,也有许多健康教育的实践,留下许多传播医药、防病、养生健体知识的著述。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曾说:“他若自驱陷阱者,炼食洋烟最癫狂;如今多少英雄汉,多被烟枪自打伤。即如好酒亦非正,成家宜戒败家汤;请观桀纣君天下,铁桶江山为酒亡。”通过民歌劝群众戒毒、戒酒、戒烟。但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各种原因,健康教育并未真正开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1920年我国发行了第一部健康教育影片《驱灭蚊蝇》。1924年创立了最早的健康教育期刊《卫生》。1927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了以健康教育为基本任务的“丙寅医学社”。1929年在赣东北的红军总医院开设卫生宣传栏。1931年《健康》(《健康报》的前身)在江西瑞金创刊。1933年红军总卫生部出版大众健康教育刊物《卫生讲话》。1936年“中华健康教育学会”在南京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1年中华医学会成立,学会的宗旨之一就是向民众普及现代医学科学知识。1956年,卫生部发出《关于加强卫生宣传工作的指示》,明确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要求在省级和大中城市建立教育所,并把卫生宣传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积极推动卫生健康教育。随后各地纷纷成立了卫生宣传教育机构,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机构和学术团体不断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国家各部门的卫生宣教机构被撤销,健康教育处于低潮时期,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逐渐得到恢复。随着公众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健康教育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8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7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1997年全国已有健康教育机构2654个,健康教育专业队伍规模显著扩大。1984年我国政府主管部门正式引用“健康教育”一词。1988年5月,由贾伟廉主编的《健康教育学》出版,填补了高等医学院校健康教育教材的空白。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健康教育由以疾病为中心的知识传播和对危险行为因素的干预,逐渐转变为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政策、社会环境的改变。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十分重视健康教育”,突出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005年卫生部印发了《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2006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杂志创刊,由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主办。2008年,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它对于界定我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健康知识和技能、推动公民健康素养监测与评价、拓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内容、提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卫生部印发《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第一次明确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应具有技术咨询和政策建议、业务指导与人员培训、总结与推广适宜技术、信息管理与发布、监测与评估五大职能,对规范、指导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依托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由国家层面成立,制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作为我国近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行动纲领,为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指明了方向。

回顾全世界健康教育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已经从治疗疾病扩展到了预防疾病,不断前进,现在可以通过改善行为生活方式来提高健康水平,完成了疾病治疗到身心健康的完美转变。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健康智慧,“预防为主”也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方针,是建设健康中国的科学策略。作为预防工作的重要抓手,健康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医疗卫生机构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护理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是我们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相信现在的每一点努力在未来都将汇聚成建设“健康中国”的强大力量。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含义?

2.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何在?

3.国内外健康教育的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90Bv30DZRYS6MKBxekIxJEIsqI33Xg2TATXikzarmY1OsqUoI/Y4pdl++yqrfuT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