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一、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

(一)生涯的含义

“生涯”一词出自两千多年前庄子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里,生为生命,涯为边际、极限,后来引申为“生计”“生活”“生命历程”。广义上说,生涯是指人的生命意义的全部历程,包括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的生活内涵。狭义上指仅与职业有关的生涯过程。本节关于生涯的论述大多是从狭义的角度出发。中国台湾地区著名生涯辅导专家金树人将生涯概括为“一个人一生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职位”的总和,包括各种有薪和无薪的职业角色,甚至包括公民和家庭角色,也包括职业的维持与变更、职务的升迁与职位变动等,是个体职业发展的整体“线路图”。

(二)生涯的四个属性

不同的学者对生涯的看法各不相同,然而各种观点均离不开生涯的四大属性,这四大属性分别为个人性、职业性、时空性和可变性。

1.个人性 职业生涯是个人有关职业的发展历程,并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内心体验、认知特征和目标期待。一个人对其职业生涯是否成功的判定与外在评价和身份地位的获取不无联系,但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个人判定和主观感受。

2.职业性 职业属性是职业生涯的最基本属性。因为我们一生奋斗的过程,都是以身心条件和技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绩效评价、薪酬福利、岗位等级的变动或迁移为标志的职业历程。

3.时空性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如同人的生命一样具有周期性。职业生命周期是建立在职业萌芽认知、入职前教育、寻找工作、职位变迁、职业转换、职业终结等一系列事件上的时间序列。而职业生涯又无法脱离自然与社会环境以及心理空间,生涯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空间而发生,空间既可为职业生涯提供无限的机会,也可能成为生涯发展的瓶颈,这便是空间性。

4.可变性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从最初的职业理想到最终的职业成功,受个人条件、生活背景、文化教育、组织环境、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而使生涯具备了多种发展的可能。在中医药界,有的人秉承家学,不断在专业领域上勤学苦练,最终成为一代名医;也有一些人在从事许多行业后,最终选回了治病救人之路;还有的人本来对医学之道并无向往,却因机缘巧合,被名师点化而入医门。这些不同的发展历程看似命运的安排,实则是个人不断选择与实现的过程。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职业生涯的可变性造就了每个人职业生涯的与众不同,为每个人挑战自我提供了机会。

资料链接

当代百名名老中医的医学成才经历

当代名老中医开始学医的年龄平均为18岁,最早的6岁,最晚的40岁;独立行医年龄平均23岁,最早的11岁,最晚的40岁;成为当地名医的年龄平均34岁,最早的19岁,最晚的56岁;省内成名年龄平均40岁,最早的24岁,最晚的59岁;国内成名年龄平均46岁,最早成名于25岁,最晚达60岁。

开始学医到独立行医的年龄平均为5年,独立行医到当地成名时间平均为12年,独立行医到省内成名时间平均为18年,独立行医到国内成名时间平均为25年。

82%的名老中医有启蒙老师,只有3%是无师自通的。

名老中医的学医动机以行医济世和继承家学为首位,以行医济世为学医动机的达76人,占总人数的76%。

老中医的学医形式以科班和家传为主要形式,超过50%的名医有从师、科班、自学的学习经历。

[资料来源:黄利兴当代百名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调查〔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

19(2):87-90.]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也可称为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或职业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中医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中医药及相关专业学生在对自己的个体特征和外在社会、行业、组织及个人环境因素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为自己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制订相应的发展步骤、各阶段职业发展子目标和具体活动的过程(图2-1)。具体操作详见第五章。

img

图2-1 中医药大学学生职业规划流程图

需要指出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是基于现实环境分析、未来职业环境预期及职业生涯规划者自我分析而做出的一系列科学决策与行动计划,但不是“一规定终身”。它是相对稳定的计划,但当主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在对个人与环境因素再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与完善,有时甚至要对长期的职业目标“动手术”。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对自己的个体特征和外在社会、行业、组织及个人环境因素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为自己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各阶段职业发展子目标和具体活动的过程。这里的职业发展要符合时代要求、突出专业特点,体现自我发展,最重要的是科学合理,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综合而论,职业生涯规划对医学生的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职业世界与行业前景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医药事业的发展,医药卫生事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全面执行、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正式启动等,都让医学生的教育成本、时间成本、成长成本有所增加。不少医学生正是因为对政策的不理解和制度的不了解、对就业形势缺乏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导致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而惊慌失措,对前途感到迷茫,觉得就业越来越难,特别是随着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如何提早应对困难,如何客观分析,也没有长远的设想和思考,一定程度影响了自信心的建立和就业的成功。

本书对“外部世界的探索”环节,可以有效地引导医学生充分了解新医改政策及就业政策的最新趋势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帮助医学生分析有利的政策和把握时机,从而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

(二)促进医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和统一

医学职业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之一,其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中医药院校学生要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意识地在规划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医学价值的统一。

新医改政策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原则,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要求将全体居民纳入保障范围、方便城乡居民求诊就医、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用药需求、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把资金、项目、人才政策长期向基层倾斜,尤其是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使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发生变化,就业重心逐步转移到基层。

(三)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技能提升的转变

中医药院校学生相对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而言,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不可替代性和学制较长等因素,决定了其专业技能要求高、职业素养标准高,学业压力也较文史类学科大,往往在职业理想的坚持和学业规划的实施上有着双重的职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阶段,可以运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的模型、方法和理论对职业前景充分想象,培养积极的心态,进而增强动力,产生更大的执行力,确保学业规划中理论学习的顺利完成。然而,医学生的职业环境决定了他们实践技能的应用及时性、紧迫性和专业性,“与死神赛跑”“与病魔斗争”的职业特征不允许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平台去磨合和培养技术的成熟度,而是需要学、练、用同时进行。因此在大学期间,医学生就必须在获取学历学位证书的前提下,重视专业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这也成了目前医药行业选聘人才的首要条件。

资料链接

有目标才有前行的方向

在茅以升的家乡,每年端午节的时候都会在秦淮河上举行龙舟竞赛。有一次当人们正兴高采烈地观看比赛时,桥突然坍塌,许多人掉到河里,人员伤亡不少。这件事让茅以升万分痛苦,随之一连串的想法在他脑海里翻滚:桥为什么会坍塌?能不能造一座承载压力大而又长期不塌的桥呢?正是秦淮河上这座桥的坍塌,使少年时代的茅以升下定决心:将来上大学一定要攻读土木工程专业,一定为国家造出永不坍塌的桥梁,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从此,茅以升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开始了向桥梁事业高峰的艰难跋涉。

他处处留心、观察桥的构造,191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学习。在校学习的5年中,他经过无数次的考试,每次大考都是全班第一名,5年各科总平均为92.5分,这在以考试严格著称的唐山路矿学堂的历史上极为罕见。他记录了200本笔记,约900万字,摞在一起,足有一人多高。

1937年,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铁路公路两用桥。这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现代化铁路、公路两用桥,它的建造成功揭开了我国造桥史上新的一页,也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里程碑。

茅以升的名字和我国许多新建大桥一起,永远留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他实现了个人的职业理想,也实现了为人民造福的愿望,推动了中国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茅以升茅以升科技文选[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三、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规划者认识自我、分析环境、整合信息、做出决策的过程,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为保证规划过程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应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一)量体裁衣原则

制订生涯规划就像给人做时装,除了要满足美学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与人的气质搭配,款型要合身。人与人之间的内外在条件有很大的差异,他们的发展潜力无疑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个性化的任务,没有千人一面的成功模板,必须要根据个人的具体特点进行规划。

(二)可操作性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达成目标而设定的规划与步骤,而非表达一下决心那么简单。规划的可操作性主要指目标的现实性、计划的可行性、效果的可评估性。其中目标的现实性表现为职业生涯的目标建立于个体现实条件基础之上,是规划者未来可能实现的目标;计划的可行性指规划者具备实现职业目标的资源,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效果的可评估性指目标的实现与计划的执行过程有明确的评价指标,用以掌握实施的进度,使效果具有可以度量和检查的标准。

(三)阶段性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与前面提到生涯的时空性特点有关。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不同,承担的角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能力状况也存在着一个周期性的变化,因而不同阶段需实现的目标也会不同。一套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既要有长期目标与人生终极目标,也要有短期目标与中期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进行阶段性评估,以调整既定目标,这就是阶段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职业规划不仅仅是帮助大学生找到工作,更主要的是着眼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着眼于实现人生理想,因而生涯目标的设定是面向未来,且具有前瞻性。发展性原则还体现于以更积极的角度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比如,某学生英语基础水平不高,这限制了其成为中医药海外文化交流专家这一长期发展目标的空间,发展性原则指导下的职业规划会帮助学生去突破而不是回避问题,并制订详细的提升计划以协助其一步步趋近目标。

总之,职业规划的原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是职业规划活动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资料链接

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四个阶段

国外有很多职业指导机构,有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做性格测试,看他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在西方许多国家,他们的职业生涯教育从小学便开始了,特别是进入大学之后,他们的教育形式更是多样化,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他们非常注重学生对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邀请社会上各种职业的人士到学校介绍各自的工作;学校还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模拟实践活动,年满14岁的学生则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打工,积累宝贵的工作资本。

国外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大学一年级:收集信息。学业方面:和辅导员计划学习课程;参与小组项目或研究。择业方面:在就业中心注册,了解就业中心资源,与职业咨询师接触;通过测试和问卷,了解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和职业选择;和高年级学生或系里了解不同的专业和相关的职业;学习写简历,寻找暑期实习。社会活动方面:参加协会或俱乐部活动;休闲时间,和朋友在一起。

(2)大学二年级:探索职业。选择国外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的四个步骤。学业方面:选择专业前了解各专业的信息;积极地去认识一些老师、教授;取得一个好的学业成绩;加强计算机使用能力。择业方面:与职业咨询师评估和确定职业目标;更新修改简历;发展专业技能,做与职业目标相关的实习或研究项目;暑期实习工作。社会活动方面:参加或组织协会或俱乐部;参加学校运动队;认识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

(3)大学三年级:获取经验。学业方面:选择学习其他专业或双学位,拓展职业选择;参加行业的讨论会;成为行业的学生会员;加强计算机使用能力。择业方面:和职业咨询师见面,确定兴趣、目标和价值观;准备考研或工作,留意考研信息和讲座;准备校园招聘;参加实习就业招聘会;留意就业中心的实习、工作机会。社会活动方面:参加协会或俱乐部活动;业余休闲,多和朋友在一起。

(4)大学四年级:做出决定。学业方面:积极地去认识一些老师、教授,最后选择专业,申请研究生;取得一个好的学业成绩;加强计算机使用能力。择业方面:分析总结四年来获得的经历,确认强项和技能,以及与职业相关的价值观;更新简历,参加就业技巧和面试技巧的培训;实际练习应聘技巧,并进行模拟录像面试;与亲朋好友和老师建立关系,抓住就业机会;参加校园招聘,同时留意校外招聘信息。社会活动方面:社会关系对你求职的帮助;意识到即将与亲朋好友关系的改变;对经济开支有一个预算。

该校的职业规划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对学生职业发展观的形成,增强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很有帮助。

(资料来源于网络)

四、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的误区

有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西方的舶来品,其实不然,我国古代就有学者对生涯规划有了较为完整的理解与认识,如《论语》中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完整地描述了一个人生涯发展的时间节点与意义;孙步凌先生也在一篇文章中分析到《三国演义》中的《出师表》就是典型的“职业生涯规划”。当然,在引入部分西方理论到中国的过程中,因为历史背景、经济文化差异等各种原因的影响,确实也导致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偏差。

(一)计划不如变化快,何须规划未来

这种观点认为,现在信息世界的变化太快,没有人能预测未来,只要踏实走好现在的每一步,就完全没有规划未来的必要。诚然,变化是无处不在,这正如河流里的泥沙,不知道下一秒是随浪花冲入大海,还是尘埃落定在当下的沙砾中。生涯规划的目的不在于帮自己确定一成不变的终身目标,而是在于让自己以积极、乐观、希望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不断探索自我与环境,做到知己知彼,审时度势,以不变应万变。

(二)只要做好规划,以后就万事大吉了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认真做好生涯规划,按部就班地执行就可以。事实上,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它是相对稳定的计划,但当主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职业规划需要在对个人与环境因素再评估的基础上,不断实施、调整、完善、整合自己的规划,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首先完成小目标、近期目标,再根据变化与实际情况调整中长期目标,最终实现长期目标。

(三)等有时间了,我再进行规划

这类观点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时间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需要沉下心来去思考、探索与总结,在目前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张的情况下,确实无法完成,等有时间了再做也不迟。然而,所谓“时不我待”,生涯规划“未雨绸缪”的早期启蒙远好于晚期的“亡羊补牢”,提早花点时间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是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主动选择,越拖延会让自己越被动。

(四)我的人生目标已经很明确,不再需要规划

这种观点认为,我的人生已经有了清晰的设定与设计,不再需要按步骤做那么详细复杂的规划了。比如,子承父业的富二代、兴趣爱好鲜明的艺术特长生,他们认为家庭或自己已经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或提前做好了各项安排,自己只需要按照既定的路线就可以达到目标,确实没有规划的空间。这同样是错误地把职业生涯规划看成是墨守成规的买卖。世事无常,没有人知道你行走在计划好的道路上会遇到怎样的障碍和变数,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正好可以做到“居安思危”,而不至于在面对突然变故的时候措手不及,手忙脚乱。

(五)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就业的需要

这种观点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局限在了狭义的范畴,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总觉得那是毕业前找工作才要面对的事情,而非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实际上,“找工作”“就业”只是一个行动的具体实施,它较多地关注行为层面,比如如何写简历、自荐信,如何参加面试等,这些都是很具体的技巧与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可以通过短期、集中的方式来达到预期效果的,不能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功能混为一谈。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自我、认清自我和如何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就业”的行动执行上做到有的放矢;还可以帮助我们在面临就业困境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自己筹划未来,拟定人生的发展方向。

【联结自我】

1.计划与规划的区别是什么?

2.影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因素有哪些?

3.你有做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吗?如果有,你坚持按照规划的路径在前行吗?如果没有,是什么阻碍了你前行的脚步?

4.如果你愿意现在开始正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你想怎么做?

5.谈谈你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是什么,以及你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Fq06lhWgtlVjole5FKgzTg/XLZT+Rldlu5M+p0F7T7qwTAwMsmMs1NdlSLylYwK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