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一、系统解剖学的定义和任务

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是按照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只有在学习和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否则就无法区别人体的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据统计,医学名词中约有1/3来源于解剖学。因此,通过学习系统解剖学可以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正常形态结构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需的形态学基础。

二、人体解剖学分科

广义的解剖学包括 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 胚胎学 。解剖学又分为 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 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阐述人体器官形态构造的科学。

局部解剖学 regional anatomy是在系统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人体各个局部的层次结构、器官的位置与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的科学,其与外科手术的关系密切,是学习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

组织学 histology是借助显微镜观察,描述人体器官、组织微细构造的科学。

胚胎学 embryology是研究人体胚胎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描述人体的形态结构,故又称之为巨视解剖学;而把借助显微镜观察的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称之为微观解剖学。

三、解剖学发展简史

我国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代(前770—前221)《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人体形态结构的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皆有大数”,而且认识到“诸血皆居于心”,“心主全身血脉”。秦汉至两宋时,有解剖的文字记载和《五脏六腑》《存真图》等关于人体结构的绘制。宋慈著《洗冤集录》(1247),对全身骨骼和胚胎的记录更为详细,并附有检骨图。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作者亲自解剖观察30余具尸体,对脑的描述有“灵机记性不在心在于脑”“听之声归于脑”“两目即脑质所生”“两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

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前460—前377)和另一位学者Aristotle(前384—前322),在其著作中有对头骨、人体其他器官参照动物的躯体结构记载。Galen(前201—前130)的《医经》中,有许多解剖学记载。Avicenna(980—1037)的《医典》对四肢的静脉有较正确的记载15~16世纪,Leonardo Da Vinci的解剖学图谱,描绘精细正确。A.Vesalius(1514—1564)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他亲自从事人的尸体解剖,进行详细观察,于1543年出版《人体构造(全书共七册),系统、完善地记述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17世纪,W.Harvey(1578—1657),首先提出心血管是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M.Malpighi(1628—1694)用显微镜观察蛙的毛细血管,证明动脉与静脉沟通。19世纪,C.Darwin(1809—1882)的《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提出人类起源和进化理论。20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被发明并广泛运用于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我国现代解剖学研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医学解剖事业蓬勃发展,在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达到相当水平。在应用解剖学显微解剖学、断面解剖学、运动解剖学,以及应用生物学、流体力学等原理进行形态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并在许多领域达到国际水平。

四、人体的器官、系统和分部

人体由许多器官构成,每一器官由数种组织构成,每种组织由特定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人体诸多器官按其功能的不同,分为下列各系统: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骨连结)和骨骼肌,具有保护躯体与运动功能;消化系统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功能;呼吸系统具有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功能;泌尿系统具有排出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的功能;生殖系统具有生殖繁衍后代的功能;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具有输导血液、淋巴液在体内流动的功能;感觉器官具有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功能;神经系统具有调节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活动协调统一的功能;内分泌系统具有控制系统器官活动的功能。人体主要局部有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会阴部、上肢、下肢、脊柱等。

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为了正确描述人体的形态结构,必须有一些众所公认的统一标准的描述术语,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为此确定一些轴、面和方位名词。

(一)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二)方位术语(图0-1)

按照解剖学姿势,规定了相对的方位名词,按照这些方位名词,可以正确地描述器官或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

superior与 inferior,是描述部位高低的名词。按照解剖学姿势,头在上、足在下,故近头(颅)侧的为上,近足侧为下。在描述中枢神经时,常用颅侧和尾侧代替上和下。

anterior或 腹侧 ventral与 posterior或 背侧 dorsal,凡距身体腹面近者为前,距背面近者为后。

img

图0-1 常用方位术语

内侧 medial与 外侧 lateral,是描述各部位器官或结构与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关系的名词,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internal与 external,是表示器官或结构与空腔相互关系的名词,也表示管或腔壁的结构距腔的远、近关系,凡近者为内,远者为外。

superficial与 profundal,是指与皮肤表面的相对距离关系的名词,离皮肤近者为浅,远者为深。

在四肢,上又称为 近侧 proximal,指距肢体根部近;下称为 远侧 distal,指距肢体根部远。前臂的 尺侧 ulnar与 桡侧 radial和下肢的 胫侧 tibial与 腓侧 fibular,则相当于内侧和外侧,其名词是根据前臂和小腿相应的骨,即尺骨、桡骨与胫骨、腓骨而来的。还有 left与 right, 垂直 vertical、 水平 horizontal与 中央 central等则与一般概念相同。

(三)轴和面(图0-2)

1.轴 axis 为了分析关节的运动,可按解剖学姿势做出相互垂直的三个轴。

(1) 垂直轴 vertical axis 自上而下与地面垂直,与人体长轴平行。

(2) 矢状轴 sagittal axis 由前向后与地面平行,与人体长轴垂直。

(3) 冠状轴 coronal axis 或称 额状轴 frontal axis,由左向右与地面平行,与上述两条轴垂直。

img

图0-2 人体切面术语

2.面 按上述三条轴,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个面。

(1) 矢状面 sagittal plane 按矢状轴方向,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其 正中矢状面 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2) 冠(额)状面 coronal(frontal)plane 按冠状轴方向,将人体为前、后两部的切面,这个面与矢状面互相垂直。

(3) 水平面 horizontal plane 或称 横切面 ,与上述两个平面相互垂直,将人体分为上、下部分。

在描述关节运动时必须明确其轴。在描述个别器官的切面时则可以按其自身长轴为准,与长轴平行的切面称纵切面,与长轴垂直的切面称横切面。

六、解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必须重视对尸体标本与模型的学习,学会运用图谱联系活体学习,全面、正确地认识人体形态结构。

(一)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由许多系统和器官组成,也可分为若干局部。任何一个器官或局部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器官或局部与整体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影响的统一整体。学习中必须始终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注意各器官系统或局部在整体中的地位,注意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即从整体角度来理解各器官系统或局部,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形态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每一个器官都表现出一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形态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功能的改变,功能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形态的改变。理解这些相互影响关系,对更好地认识与掌握人体器官结构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三)进化发展的观点

人类是由动物进化发展而来的,是种系发生的结果,而人的个体发生反映了种系发生。从种系发生或个体发生的过程来探讨,常可发现其返祖现象或胚胎发育异常,有时形态上出现变异或畸形。人在出生后也在不断生长发育,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社会生活、劳动条件等,均可影响人体的形态发展。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人体解剖学课程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体,为进一步学习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奠定基础。因此,学习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特点,必须注意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形态特点,必须掌握与诊治疾病有关的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课打好必要的基础。 2xzt2KymOCKXuCo73HaKaex+KAMLldek2pa217EWzvmkOTkXKgmUHrVqTNWjsc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