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流行音乐学设置的学理论证及其他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其中第十条的第二点指出,“学位授予单位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本单位学科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条件,按本一级学科学位授权权限,可在二级学科目录内,自主设置与调整本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对于高等院校自行设置二级学科的相关要求,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信息平台简介”指出,“教育部有关职能部门将定期编制发布二级学科目录。学位授予单位不仅可按一级学科授权权限,在二级学科目录内自主设置与调整二级学科,也可自主增设(含更名)目录外二级学科或跨多个一级学科或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与自主设置目录内二级学科不同的是,增设目录外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的,须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 。同时,教育部还颁布了《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论证方案》,主要涉及新设置二级学科的基本概况、新学科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新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新学科的建设规划四个大的方面。由于此处的论述与填写申请设置报告的方式、逻辑不同,笔者在参照《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论证方案》相关要求的基础上,从流行音乐学的学理性层面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综合论证。

一、流行音乐学的学科内涵

流行音乐学是一门对流行音乐的表演实践、创作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的学科。其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西方古典音乐并列,属于不同音乐类型的学科。适用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的一般性研究方法,同样也适用于流行音乐的研究。国内流行音乐学的相关发展已经在上文有所阐述。在国外,1945年美国波士顿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以爵士乐为主要研习对象的音乐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其已经成为世界流行音乐教育与研究的中心。该校设有流行音乐演唱、爵士乐演唱、爵士鼓演奏、流行萨克斯演奏、吉他演奏、电贝斯演奏、流行音乐史、爵士乐发展史、流行作曲、流行编曲、流行音乐制作等专业方向。另外,1980年代,英国、德国、俄罗斯的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流行音乐学院(系),设有流行音乐演唱、流行音乐演奏、流行音乐理论专业。例如:英国利物浦大学设有流行音乐研究所,德国慕尼黑音乐和戏剧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München)设有爵士乐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Московски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音乐系设有流行音乐演唱方向。国外虽未正式提出过流行音乐学的学科概念与名称并对其进行系统论证,但对于流行音乐学相关方向的教育与研究,从1945年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建立开始算起,要比我国早四十余年。这些院校对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仅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就培养出世界级的流行音乐明星近千人,这些流行音乐明星不但来自欧美地区,有的还来自亚洲、非洲等地区,例如:演唱与创作《江南Style》风靡世界的韩国歌手鸟叔(朴载相, )就毕业于此校;中国的庾澄庆、伍思凯、翟黑山、翁清溪、熊汝霖、王珏、顾嘉辉、鲍比达等都在此校学习过,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重要力量。同时,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获得过数百个格莱美奖项。可以说,以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为核心的高校,为流行音乐学的学科建设,尤其是流行音乐表演实践方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流行音乐学下属(三级)学科的设置与理论基础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一书,对音乐与舞蹈学这一一级学科进行了四个下属主体的划分——音乐与舞蹈表演、音乐与舞蹈创作、音乐与舞蹈理论、音乐与舞蹈有关的交叉学科。流行音乐学作为音乐与舞蹈学的下属二级学科也完全可以按照此逻辑对其下属三级学科进行再划分。流行音乐表演类的学科有:主流流行演唱、爵士乐演唱、摇滚乐演唱、乡村音乐演唱、当代R&B音乐演唱、布鲁斯演唱、流行歌舞表演、电吉他演奏、民谣吉他演奏、电贝斯演奏、流行萨克斯演奏、爵士鼓演奏、流行键盘演奏、爵士钢琴演奏等。流行音乐创作类的学科有:流行作曲、流行作词、流行编曲、流行音乐制作、流行音乐录音等。流行音乐理论类以及流行音乐有关的交叉学科有:流行音乐美学、流行音乐传播学、流行音乐社会学、流行音乐史学、流行音乐批评学、流行音乐教育学、流行音乐分析学、流行音乐产业学、流行音乐心理学、流行音乐管理学等。从以上的下属三级学科设置可以发现,流行音乐学的理论基础主要以音乐表演为中心。

三、流行音乐学的学历学位设置

流行音乐学的学历学位设置,完全可以与其他相关学科平行进行,建立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学历学位层次。这里特别指出的一点是,不但本科、硕士层次可以设立流行音乐相关表演专业,博士层次也可以设立,例如:对于流行音乐演唱专业达到一定的标准的人,完全可以授予博士学位。中国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设有民族声乐专业博士学位点,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设有美声唱法专业博士学位点。流行音乐表演专业的硕博学位要求,完全可以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与《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上、下册)的相关要求来制订与实施,具体内容不再赘述。关于音乐表演专业设置硕博学位的问题,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的贾达群教授在2011年时指出,“艺术表演与应用实践型博士学位的合理设置,MFA学位的优化调整,既遵循教育规律,又符合艺术规律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学科级层目录与专业方向的对应关系等” 。另外,对于流行音乐学本科层次的培养要求,可以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基础上适当下调,并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总而言之,流行音乐学学科培养的表演实践型人才应具有高超的表演能力、一定的理论修养;理论型人才应在掌握一种及以上表演方式的基础上,对流行音乐的某一领域有较为精深的研究能力,以及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四、流行音乐学下属(三级)学科教学体系的建立、完善与规范——以流行音乐演唱专业为例

新兴学科不像传统学科,有一个约定俗成、相对统一,具有历史积淀的教学体系,因此,流行音乐学下属学科教学体系的规范化设置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流行音乐学学科建立后,一个长期、艰巨且重要的工程。流行音乐学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注定深化与丰富流行音乐学学科的内涵。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流行音乐演唱实践、演唱教育与理论研究的中年学者,结合自己的研习经历,以流行音乐演唱专业教学体系的设置为例进行阐述,以期以点带面,辐射流行音乐学下属其他学科教学体系的设置。

我国的流行音乐演唱专业,是流行音乐学中最早提出并建立的专业,但至今各大高校还未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教学模式。虽然艺术本身是个性化的,但艺术教育还是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宏观的把控,即教学体系要明确与规范,不能天马行空、各自为战,更不能盲人摸象、以讹传讹。欧美国家的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体系基本一致,教学模式基本统一,教学思想与观念也较一致。他们大多采用美国流行声乐教学大师赛斯·瑞格斯(Seth Riggs)的说话式演唱法(Speech Level Singing) 。赛斯·瑞格斯是美国著名的流行声乐教育家、歌唱家,受其教学方法影响的歌手不计其数。赛斯·瑞格斯的说话式演唱法在欧美国家被奉为流行声乐教学的“圣经”,其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科学的体系,受到了国际流行音乐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评价。但目前我国的流行声乐教学鱼龙混杂,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模式或体系,对于赛斯·瑞格斯的流行声乐教学法或孤陋寡闻、或一知半解、或完全曲解,对其体系进行深入且系统研究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笔者在这里并不是要系统介绍赛斯·瑞格斯的流行声乐教学理论,而是抛砖引玉,借此阐明我国流行音乐学下属学科体系的建设需要规范与完善,此工程任重道远、意义重大。毫不夸张地讲,流行音乐学下属学科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事关流行音乐学学科的生死存亡。

五、流行音乐学的科研建设

作为新兴学科的流行音乐学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科研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学家于润洋先生曾指出:“教学为科研提出明确的目标,科研则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基本的保证。” 科研看似不温不火、悄然无声,实则意义长久、反哺教学。笔者认为,在流行音乐学学科建立的初期阶段可重点开展流行音乐演唱理论、流行音乐演奏理论、流行音乐作曲理论、流行音乐编曲理论以及流行音乐史论等方面的科研建设。以流行音乐的表演实践为圆心,进行“围点打援”式的研究,往往能贴近实际、聚拢人气,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在流行音乐学中,表演实践是核心,社会对其的关注和认可度最高,其他环节大多由表演环节引发。以表演实践研究为核心不断向外进行拓展与辐射,是一种较为理想、符合流行音乐学自身发展规律的良性运转方式,也是一种根植于音乐本体的研究范式与科研建设方案。另外,需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流行音乐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科研建设尤其不能松懈,切勿出现“重表演轻理论”“重实践轻科研”的倾向。于润洋先生曾指出:“这种‘重技轻文’‘重技轻艺’的倾向在不少(音乐专业)学生(与教师)的思想和学习中存在着,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从长远看,后果将是严重的: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将来可能是一批技术训练不错,但整个文化素质(包括音乐文化素质)低劣的‘音乐匠人’,而不是真正够格的‘音乐家’。” 艺术表演的实践者、教育者,必须要知晓表演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内在逻辑关系。民族音乐学家赵塔里木教授曾指出:“表演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强大的理论和创作支撑的基础上的。我们把创作比作整体学科建设的发动机,理论研究是思想库,表演才能作为一双翅膀飞起来。” 综上,流行音乐学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与理论要同时进行,它们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指出:“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和领域。” 可见,当下流行音乐学学科的提出与设置是非常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一,流行音乐学的设置是其内在的诉求,完全符合其发展规律。第二,艺术学升级为门类后,音乐与舞蹈学成为一级学科,为流行音乐学的设置提供了空间。第三,流行音乐学的设置,对于流行音乐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第四,流行音乐学的设置,能促进流行音乐的良性与繁荣发展。总体来讲,流行音乐学的设置是其内在发展与外在社会文化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下一步,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 流行音乐学作为新兴学科承担使命、肩负重任,必将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中作出贡献。 3ipNZ0Pl+tu/ccP3qUs0yKFNS/lO092ToxDwTewtYnqOClctK6V2OrC+ZSm5aaN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