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1.火、气、水、土四种实体是构成苍穹之下所有造物的基本元素。这个世界的一切有形实体,诸如人、牲畜、飞鸟、爬虫、鱼、植物、矿物、宝石、珍珠、石材、山峦、大地,都是这四种元素的合成物。因此,月下世界除四元素之外的其他实体——作为质料与形式的复合物——其质料是四元素的合成物,而四元素本身则是原初质料和形式的复合物。

2.火和气具有从地心向天空上升的倾向,水和土具有从天空向地心下落的倾向,因为地心是整个宇宙的最低点。这些倾向对元素本身而言是无意识的,也不是出于它们的意志。毋宁说,这是它们被给定的自然本性。火的自然特性是热与干,它是最轻的元素;气的自然特性是热与湿;水的自然特性是冷与湿;土的自然特性是冷与干,它是最重的元素。水轻于土,故水在土之上;气轻于水,故气在水之上;火轻于气,故火在气之上。因为四者是构成月下世界一切有形实体的基本元素,所以诸如人、牲畜、野兽、飞鸟、鱼、植物、矿物和石头之类的单一实体都是火、气、水、土的合成物。四元素的每一种处于合成状态时都会发生改变,因此合成物的性质不同于每一种元素单独存在时的性质,在合成状态下每一种元素都发生变化而形成一个单一实体。

一切由四元素合成的有形实体,都是冷、热、湿、干的复合体。有一些实体中火元素占据优势,如有灵魂的活物,它们由此而具有较高的体温。还有一些实体中土元素占据优势,如石头,它们由此而具有极干的性质。同样还有一些实体中水元素占据优势,它们由此而具有湿性。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如下现象:有的事物比其他事物更热,有的事物比其他事物更干,有些事物比较冷,有些事物比较湿;有些事物同时具有冷和干的性质,有些具有冷和湿的性质,有些具有热和干的性质,还有一些具有热和湿的性质。诸元素的合成物会表现出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元素的倾向与特性。

3.一切由四元素合成的事物,最终将分解为四元素。有一些事物数日便分解,另一些则要许多年才分解。合成物必然要分解,哪怕是黄金、宝石也不例外,它们终要归于火、水、气、土四种各自分离的元素形态。

4.既然所有合成物都要分解为四元素,那亚当为何被告知“你将归于尘土” 59 呢?这是因为人作为合成物的主要成分是来自尘土。合成物在分解的过程中通常不会直接归于四元素,而是分解、转化成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再进行分解、转化,最终还原为四元素。因此,一切事物不断地处于回归其构成元素的循环过程中。

5.四元素处于不断的相互转化之中,但每一种元素都只有部分发生转化,不会全部转化为别种元素。这意味着,一部分接近于水的土会溶解而转化成水,接近于气的水会蒸发而转化成气,而接近于火的气会经由质变而转化成火。同样地,一部分接近于气的火会经由质变而转化为气,接近于水的气会凝结为水,接近于土的水会凝结为土。这种转化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次进行,但一种元素不会全部转化,如水不会全部转化为气,气也不会全部转化为火,因为四元素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可能被取消。只有一部分火会转化成气,一部分气会转化成火,与此类似,四元素中的每一对都处于不断往复的循环转化之中。

6.这种转化是由天球的旋转引发的。天球的旋转导致四元素相互混合,从而形成人、动物、植物、石头、金属等事物的质料。神通过被称为“那人”的第十级天使将适当的形式赋予每一个有形实体。

7.你无法看到无形式的质料或无质料的形式。人通过心灵认识到有形实体是质料与形式的复合体,并认识到世界上有由四元素合成的质料构成的有形实体,有由一种单纯质料构成的有形实体,还有无质料的、不能被肉眼看到而只能被心灵认识的纯形式。同样,我们也是通过心灵而非肉眼来认识万物之主的。

8.生物的灵魂是神赋予它的形式。人类灵魂中所具有的超常的理智,是人的形式,人的理智是完善的。关于这一形式,律法书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60 就是说,给予人一种形式,使他能够认识和理解非物质的理智(如作为无形体的形式的天使),从而使他能够与天使相像。这里所说的形象或样式,不是指可被肉眼看到的形体形式,如嘴、鼻、脸或其他身体构造,这些通常被叫作“形状”(to’ar)。这里所说的形式,也不是指所有生物据以从事饮食、生殖、感觉、想象[等活动]的灵魂,而是指以理智为形式的灵魂,所谓“我们的形象……我们的样式”指的就是这种形式。这种形式经常被叫作“心魂”(nefesh)或“心智”(ruach)。所以,处理这些名词时当谨慎从事,以免误导他人,因为每一个名词都有其特殊意指。

9.这种灵魂的形式并非四元素的合成体(后者终将解体)。它也不是来自生气(neshamah),不像生气那样依赖于身体。事实上它来自神,来自天界。因此,当由四元素合成的身体质料分解之时,生气便消亡了,因为生气必须与身体共存,生气的一切活动依赖于身体,而这种形式却不会中绝,因为它的活动不依赖于生气。它能够知晓和理解分离于质料的理智,并认识万物的创造者,故而永世长存。所罗门凭他的智慧指出:“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 61

10.上面所阐述的原理只是其完整体系的一点枝节,这是一些非常深奥的原理,虽然其艰深程度还不及第一、二章的内容。第三、四章所阐述的内容就是所谓的“创世论”(Ma‘aseh Bereshit),早辈贤哲们曾敕令不得公开教授创世论,其内容只能在个人之间私下传授。 62

11.“神车论”与“创世论”的区别何在呢?神车论不能对任何人传授,哪怕是个人之间私下传授;只有在对方是一个具有足够理解力的智者的条件下,才能传授给他要点。而创世论则可以在个人之间私下传授,哪怕传授对象无法凭自身能力理解其内容,也可以根据其能力尽可能地教授给他。但为什么不能公开教授呢?因为要掌握相关内容的解释,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备的。

12.当一个人通过思考和认识天使、天球、人及其他一切造物而赞服其中所体现的独一真神(赞颂归于他)的智慧时,将增添他对神的爱,他将全身心地渴求热爱神(赞颂归于他)。当他将自身与伟大而圣洁的天球相比较、与分离于质料的纯形式相比较时,他将因自身的低微而心怀敬畏,视自身为一个充满了卑污缺陷的容器。

13.以上四章关于前五条诫命所阐述的内容,就是早辈贤哲们所谓的“乐园论”(Pardes)。他们是这样说的:“有四位贤哲进入了乐园……” 63 尽管他们都是以色列的伟人与杰出贤哲,但他们并不都具备充分理解这些内容的能力。我主张一个人只有当“蓄积”充足时才可涉足“乐园论”的领域,这里的“蓄积”是指关于允许与禁止的法则及其他诫命的知识。尽管这些知识被贤哲们称为“小学问”——我们的贤哲说“大学问”是指“神车论”,小学问是指拉比们如阿巴耶(Abbaye)和拉瓦(Ravva)之间的争论。 64 后者在教学次序上还是应当被放在居先的位置,因为它们具有安定人之心智的作用。这乃是独一真神(赞颂归于他)的恩赐,神赐予人这些知识,使其得享今世的安稳并获得来世的生命。这些知识可以被所有人(无论老幼、男女、智愚)掌握。 YZD48NsZJMiyP8B7WNCKN9PT09OZsQE4ZaVCV8Wuxh/6TJxd9Kop93lF0RImbjP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