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何维孜

南海古郡,人文鼎盛;石门屹立,蔚为荣光。1932年秋,陈凤江、邓刚、黄咏雩等贤达为谋乡邑子弟发展,于南海县第二、三、九区筹建一所农村学校,并取羊城旧八景之一“石门返照”之意,命名为石门中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石门中学办学至今已九十年矣。九十年来,一代代石中人历战乱,度苦难,迎春风,写鸿章,以朴素的教育情怀书写了非凡的奋斗故事,铸就了全体石中人的精神丰碑。

九十年,我们凝练了“任重道远,毋忘奋斗”的石门校训。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纵观石门中学九十年发展史,“奋斗”是主旋律。肇奠基业之初,校业清贫,建校所需费用,复承地方殷商捐助,始建得校门、礼堂、图书馆和九间教室。1935年秋,石门中学新校舍建成后,遂由里水临时校址(同声社学)迁到黄岐并矗立至今。抗战时期,部分师生辗转至里水、香港等地,坚持办学,弦歌不辍。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石门中学迎来了发展的飞跃期,并在20世纪80年代初重新明确了“任重道远,毋忘奋斗”的校训。自90年代起,石门中学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逐步成长为如今享誉全省的现代化名校。可以说,没有“奋斗”就没有今日之石门中学;毋忘“奋斗”,才能创造明日之石门中学。重任在肩,道阻且远,石中人当切记之,传承之,笃行之。

九十年,我们锻造了“爱生如子,以校为家”的朴素之师。石门中学首任校长李景宗先生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要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思想,多么纯朴;这样的教育情感,饱含深情。李景宗校长的这句话传承至今,早已成为石门师者熔铸进血液之中的基因。作为一所区县级中学,我们充分认识到,引导全校老师积极为“人师”、努力为“人师”对于育人的重要性,并在教育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打造了一支赤诚、务实的教师队伍。石门中学的教师宿舍区与学校仅一墙之隔,很多老师便把学校当成了家。时至今日,石门中学也没有硬性的坐班制度,但是主动回学校晚修辅导的老师却越来越多。在他们眼里,回学校辅导就跟回家一样正常。一所真正的名校,必须是一个强调尊重、合作的大的学习“场域”,必须创生一种尊重学习、尊重专业、尊重探索的学校文化,为教师的共同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九十年来,一代代石门师者对学校的认同皆是源于内心深处的归属感和实现教育理想的成就感,这种朴素的情感便是“恒久”的深层原因。唯有如此,这支“科学、协作、拼搏”的朴素之师才是真正的教育雄师。

九十年,我们培育了“精诚报国,全面发展”的有为学子。“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一所学校永恒的追问,“精诚报国,全面发展”便是石门中学九十年来育人的价值追求,也是石中学子最生动的精神画像。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学生当中流传着一首《石门中学学生进行曲》,其词曰:“我们要做社会完人,我们要为个人而奋斗,我们要为民族而拼命。”自建校以来,石门中学为祖国和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有陈玲、郑维城等献身革命或国防事业的中华好儿女,有钟麟、李国桥等在科学领域取得伟大成就的科学家,有体育艺术界优秀人才,有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还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等。他们在德、言、身、业、品等方面全面发展,他们都以“石中人”自居,以“石中人”为傲。岁月如歌,灿若星辰。石门中学只此一隅,石中学子却遍布世界各地。感慨系之,情难自禁。

九秩芳华,一世情深。而今的石门中学,已经从一所乡村学校蜕变成一所享誉全省的现代化名校。清华大学生源中学、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获得的诸多荣誉与称号,见证了石门中学的奋斗之路,既是荣誉,更是责任。立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头,全体石中人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对标名校,对接高校,领航湾区,辐射全国,以更大的魄力和担当续写石门中学下一个九十年的新辉煌!


2021年9月24日
(何维孜,广东省南海县人。1964年毕业于石门中学高中。1980年10月,调回母校任教。1985—1995年任石门中学校长。) ebifZ7neHUtVy186z292aM1Agq8rmq1rqrwwV1UDG67i3KGzm9AnQkq0FIkf0EJ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