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征服者会成为统治阶级,本民族所有人的地位都居于被征服民族之上。伊斯兰征服中的征服者民族基本上都是如此,他们制定法律,明确规定基督徒和犹太人低自己一等,即便遭到穆斯林殴打或被穆斯林小孩扔石块,被征服民族也不敢还手或防卫。与之类似,根据南非的法律,黑人长期以来地位低于白人,且多生活在赤贫中。奥斯曼帝国中还不乏基督徒和犹太人的生活水平比穆斯林统治阶层富裕的情况,南非的黑人境遇比他们差多了。
另外,也有一些征服者主动收买被征服民族中的贵族或阶层不高但有一定才干的人,让他们为征服者的利益服务,并许以财富和权力。在罗马帝国,非罗马出身的人可以被擢拔为军团指挥官和行省总督,甚至能当上罗马皇帝。苏联也有过类似情况,但跟沙俄时代一样,实际掌控权力的还是斯拉夫民族,或者更具体说是俄罗斯族人。
还有些征服者会让本族人聚居到新收疆土的战略要地上,以巩固军事优势,防范外敌内患。古代的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的奥斯曼帝国都曾如此,在战略要地驻兵或屯戍退伍兵丁。 28 另一些征服者会挑选外族中的英勇善战者封赏土地,给予优待,让他们守卫被征服土地上易受攻击的关塞。正是这种安排,让中世纪波兰边境的一些匈牙利战士变成了小贵族,克罗地亚的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匈牙利人和日耳曼人贵族 29 ,还有一些盎格鲁-诺曼人成为苏格兰贵族而定居下来。 30 有时候,征服者更害怕新开拓的疆土上发生内乱,而不那么担心外部的军事威胁,于是在本国的臣民中挑选政治可靠者迁过去定居。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后,就派遣土耳其人和犹太人去屯戍。 31 后来,哈布斯堡王朝把奥斯曼帝国逐出巴尔干半岛,又调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日耳曼人等到前线定居以拱卫安全。 32 西半球的阿兹特克帝国也采取过类似的策略。 33
有些征服者有意清除被征服民族的文化,他们不将其人口杀绝,只是强迫他们接受征服者的语言、技术和生活方式。法国人在非洲的法属帝国力求将当地人同化为“黑皮肤法国人”,沙皇俄国有组织地把被征服的异族俄罗斯化,穆斯林占领北非与中东后推行伊斯兰文化传播等,都是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征服者则在权衡各种因素后,选择以最低的成本维护霸权,往往是允许被征服民族保留文化自治。大英帝国对治下很多地方实行的“间接统治”就有文化包容的意思,不过其目的只是低成本维持政治统治。在新大陆被发现以前,阿兹特克人也常用这种方式。 34 即使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征服者民族也可能在不同地方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策略。例如,英国人将有些殖民地规划为自己民族出海定居的社会,在这些地方推行绝对殖民,采取文化灭绝政策,比如在北美和澳大利亚,还有17世纪的爱尔兰。
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的种族差异有时十分明显,有时却相对模糊,有时还可能被其他更显著的差异淡化,例如宗教信仰的差别。体貌特征的差异到底给统治民族和被统治民族造成了多大影响,是一个没有定论的经验性问题。历史上,种族主义行径确实给很多地方造成过伤害,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回忆。直到今天,在北爱尔兰、印度、中东等地由宗教原因导致的积怨和伤亡仍然触目惊心。历史上的基督教“十字军”、犹太大屠杀、伊斯兰“圣战”、宗教裁判所等也都凸显了这种矛盾。世俗信仰和意识形态也可能将千千万万平民拖入灾难,例如柬埔寨的红色高棉杀人场和苏联的“古拉格”集中营。从中我们看到,虽然种族差异确实一直是征服发生的一个重要背景,但那些惨无人道的历史悲剧,并不只是种族差异导致的。
伴随征服而传播开来的器物和思想道德观念等,不见得都是征服者民族的创造。中世纪由阿拉伯征服者传往欧洲的很多数学、自然科学、哲学及其他领域的文化进步都不是阿拉伯人的原创,而是源于波斯人、印度人等。 35 欧洲人所说的“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这充分体现了征服在传播外源文化上的作用。“外源文化”可能像阿拉伯数字这样来自被征服民族,也可能来自其他地方的独立民族。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也是由伊斯兰各帝国传到欧洲的,正是因为伊斯兰征服了亚洲部分地区,欧洲人才能在涉足远东之前就接触到这些技术。
说到远距离文化传播,另一种能与征服相提并论的机制是移民迁徙。其实征服在很多角度上都促进了迁徙,发生移民的不仅是征服者民族,也包括那些愿意离开故土去往强权治下过安定生活的人。例如,在罗马军团的身后跟着犹太人的商贩和生意人; 36 欧洲人占据西非之后,黎巴嫩商人随之而来;英国在马来亚建立了殖民强权,印度人和华人接踵而至。这些移民不一定与征服者有种族或文化上的亲缘关系,他们迁徙的唯一必要条件是征服者要建立起一定的法律秩序,营造出外人也能享有的安全感。
这里所说的法律秩序不一定要对人人平等公正,事实上也很少如此。重点在于它要可靠,不仅法律政令要有实际的执行效力,法律和政治体制也要稳定可预期,不会被腐败或任性者颠覆。在那些强势但可靠的殖民政府取代了软弱腐败、反复无常的本族自治政权的地方,移民数量往往会上升。即便新来的移民享受不到跟统治民族同等的权利,甚至不能与被征服地的民族平起平坐,移民依然纷至沓来。例如在东南亚的很多殖民地,虽然华人的合法身份只是三等公民,他们仍然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移民东非、斐济、加勒比等欧洲殖民地的印度人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