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一个承诺四十年来还

我到国内外几个地方旅游,写了一些游记(配有照片)。有部分游记被一网站登载。有读者来电话说,游记写得有意思,特别是看到文章里讲述他也曾经游览过的景点,颇有亲切感;希望接着写,写详细点,多配照片。

“接着写,写详细点。”写哪儿好?知道我去过庐山的同事建议我写庐山游记。

庐山,我是去过,而且是去过两次。第一次是1982年。那次,我们在山上待了半个月,比较尽兴,也记录有不少文字,但是大部分文字不适用于游记。照片也拍了不少。那时照相器材落后,拍的照片是黑白的,加之摄影技术又差,几乎没几张照片能用。那时拍摄的有些照片,我自己现在看甚至都看不明白是什么景点了。第二次上庐山是2005年,那次我报了旅游团。不巧,连续几天都有雨,时时举着伞参观,照片自然没有拍多少;我从导游那里拷贝了一些照片,要了一些关于庐山的文字资料,都是碎片式的。游览时我只顾观赏,没有刻意收集资料。写游记,缺少资料,怎么下笔?

江西庐山,不是由一两座或几座山峰组成的,而是由90余座山峰(也有说170余座)组成的;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最高的是汉阳峰,海拔1474米。整个庐山地区,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庐山景区,一般分为西线、东线,以及不大出名的南线。西线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是锦绣谷、石门涧、东林寺等,东线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是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等,白鹿洞书院、庐山瀑布(李白瀑布)、康王谷等为南线有代表性的景区、景点。

我在庐山相识的“庐山通”(是旅游部门的老同志,因他对庐山地理、人文了解甚多,我们佩服他,如此称呼他)也动员我写庐山游记。我们在庐山上,曾得到他的帮助。他安排车辆,不辞辛劳地伴我们游览康王谷等景点,还请我们一行人品尝庐山的“石鸡”“石鱼”“石耳”等特产。后来我们才知道,“庐山通”知道我们一行人多是大学的教授、副教授,以为我们能写书,希望我们深入了解庐山的地理和人文,然后写一本介绍庐山的书。我对他说,我们缺少资料,若有资料可以写。他说他可以帮我们找。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庐山通”真的帮我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足见他对庐山的热爱。我将手头所有关于庐山的资料放在一起,翻来翻去,总是没有思路,下不了笔,所以写游记一事,并没有什么进展。后来我与“庐山通”只偶有联系。

几年前的一天,我接到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庐山通”的熟人,问我庐山游记写得怎样了。我对他说,不打算写了。对方却十分热情地动员我写,并给我发来一些资料(含有一些景点照片)。

“庐山文化景观”举世闻名,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我觉得应该写一本书出来,宣传庐山,让更多的人来观赏、领悟庐山胜景。这才重新下定决心,写庐山游记。还有个原因是“庐山通”已于几年前离世,而我的承诺却未能完成,每每想起,心中总是遗憾、愧疚……“庐山通”熟人发来的照片数量不足,能当插图用的更少;之前“庐山通”提供的照片,可用的倒多一点,但也远远不足。现在我已高龄,要我再次上山,拍摄各景点的照片,力不从心。

北京明翊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周骁总经理得知此事,决定亲自上庐山为本书拍摄素材;2021年9月,拍摄庐山各景点照片逾4000幅,并且对文字做了细致的整理、编辑,使《游庐山记》一书得以付梓。《游庐山记》不仅是一本关于庐山的游记,也是一本精美的摄影集。在给“庐山通”承诺的40年后,我们终于兑现了承诺。

《游庐山记》成书,与“庐山通”和其熟人的动员、帮助分不开,也得到雷殿福、肖恩芳、董寅初以及休养所、旅游公司同志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致谢!

《游庐山记》是我们于1982年、2005年以及2021年三次游览经历的整合,书中一部分历史人文故事是导游或当地人所讲,若有舛误,请读者斧正。

2021年于北京万寿园 rDNSyOv2Wohf2+NE2UohxtMy2IwY72D5+3iBfpTAsVCDlgRCOwvRrZTsK0eJtr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