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庄子》

《庄子》是先秦道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想象丰富,纵笔自如,议论纵横,既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又是哲学史上的经典,堪为世界文化史上一大奇书。

《庄子》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其先祖系楚国贵族,因楚国内乱迁至宋国,庄子出生于宋之蒙地。庄子仅做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吏,几乎一生隐居,楚王慕名,拟聘他为相,他因崇尚自由而不予答应。庄子是中国古代自由主义旗帜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后成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中的祖师,称南华真人,其著作《庄子》也被称为《南华经》。

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现存的《庄子》一书仅33篇,65000多字。现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辑,内7篇,外15篇,杂11篇。宋代前均认为《庄子》一书系庄子本人所著,宋代始有人提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杂篇为后人托名。前学术界一般接受这种观点,但是《庄子》一书的观点、文风均是统一的,只是内篇、外篇思想更为严谨,文风更见恣肆,而杂篇及外篇中的少数几篇则比较粗糙,很可能这些文章是未经加工的草稿。

《庄子》的学术思想上承《老子》,但两者存有一些差异。在著作的主旨上,《老子》为哲学治国与养生兼具,《庄子》则弱化了前者而强化了后者,为了某种需要有时还将两者对立起来。在人生态度上,《老子》思想进取性与退避性兼具,然《庄子》似是弱化了前者而强化了后者,但这并不能说明《庄子》思想消极。在天人关系上,庄子是最为彻底的以人合天派。也许,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最能见出庄子哲学的消极性,也最能见出他的积极性。

《庄子》于儒家的仁义观有着强烈的批判,但不证明庄子反对仁义,只是他认为,无论在养生还是治国上,仁义均不如他所标举的回归自然,而且仁义在实践中往往成为统治者欺骗人民的手段。

《庄子》哲学对环境美学的意义主要在其对于“天地”的论述。“天地”在《庄子》一书中兼具实体与精神两个方面的意义,就实体意义言,它与自然同义,就精神意义言,它为道或者说“天道”“天地之道”。 X/yCWp9xQ2XhTTCbPFdBbKAPomKc11PJlKQhlgLmlQHWZuTDYke+Os9gz44xG6+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