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传统时期的南陵村,各村堡之间相互独立,村堡之内互相依存,各村堡独立筑起城墙,形成了“小聚居,大散居”的布局。村堡内村民集聚而居,村堡外村民相互走动,地缘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地缘关系。本节将从邻居、熟人、乡亲等地缘主体出发,考察传统时期南陵村村民基于地缘关系而发生的不同行为。

一、邻居及其关系

“邻居、邻居,相邻而居”,邻居是重要的地缘关系主体,是南陵村村民日常交往的主要对象。

(一)邻居对象及其范围

在南陵村,邻居也称为“四邻”。同一个自然聚落内的村民不能都叫作邻居,邻居是以房屋的位置来决定的,房屋紧靠或是相邻的人家,则为邻居。邻居之间不一定都是共用一口井,也不是共用一口井的人家都是邻居,邻居之间没有共用物。对于农户来说,距离近的算作是邻居,多近算近没有定数,是一个心里的默认值。土地有四邻,则是和自己土地相邻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土地主,农户的邻居亦如是。

在南陵村,农户集中居住,每一户都会有邻居,但是每一户邻居的数量不确定,在每一排街道两端以及紧邻街道的农户,邻居数量会相对较少一些。邻居一般都是同族人,甚至是同族中的同一门,关系比较近的人。也有一些农户家的邻居是非同族人,主要是外迁农户的进入以及逃荒之人进入之后,购买了原有农户的空宅和土地,建起房屋后导致了邻居非同族人的现象。“外来者”的邻居是随机产生的,没有选择性,因为购买建房宅基地的时候具有限制性。四邻不能通婚,四邻都是同族人,族内不能通婚。

邻居都是紧挨着的,最近的邻居就是左邻右舍,距离之近甚至表现在共建(用)一堵院墙,距离远的也不过一二十米,距离过远则不能称之为邻居。本家的兄弟一般都是相邻,如果因为房屋建设宅基地的占有等情况导致本家兄弟分家之后没有成为邻居,那本家兄弟一般距离都较近,都会在同一个自然聚落内。

邻居中多为本家兄弟是分家导致,分家的时候需要分房,当一个家庭扩建房屋的时候都会以原宅基地为中心进行扩建。平时家里一般都不会上锁,只是在有事出远门的时候才会上锁,即便邻居不是亲戚也不会上锁。另外,只有大家庭的院子才有大门,方便车出进。从建筑风格来看,南陵村的房屋外高内低,雨水都是往内流,这样的设计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进邻居家也必先进门。男性可以到邻居家里去,但是女性一般不能随便到男性家里去。如果邻居家里只有女性在的时候,男性不能进邻居家的门。

邻居大多是种地的农民,在传统社会时期,农民以土地为生,没有土地的人家靠帮工维生,还有一些手艺人靠做手艺活维生。邻居家所从事的职业是否与自己家一样,取决于两家人的生产资料占有量、受教育程度及是否有手艺等因素。

邻居中与外村村落中都有技术工,如果家里需要请,一般会先请邻居,因为邻居比较近,方便;如果外村的亲戚离本村不远,且亲戚关系近,平日来往较多,也可能会请外村亲戚。如果本村落中和邻居家中都有技术工,一般会先请本村的亲戚,因为距离不远,且关系更近。

邻居中有为官者或者富裕者,如果是本家兄弟,可能还会相互帮衬,如果只是一般的邻居,帮忙则比较少。即便是本家兄弟,分家后,家成了基本生活的单元,凡事多以家庭为单位。

从邻居的家庭情况来看,以南陵村刘邦斌为例,虽然其邻居都与自己同姓,但是家庭情况却不尽相同。邻居刘邦成,土地改革运动中被划为贫农成分,家中只有五亩土地,除了种地,靠打短工帮忙维持生计;邻居刘邦富,家中有七十余亩土地,雇伙计种地,自己不种地,一心做医生;邻居刘学勤,土地改革运动中被划为中农成分,家中有五十亩土地,靠种地为生;邻居刘邦积,土改运动中被划为贫农成分,家中有四十亩土地,靠种地为生。刘邦斌家也是土地大户,父亲早年还在外面经商(当铺),也有文化,是村中的头面人物,在村中威望较高。这些邻居在村落内的地位也不一样。其中,刘邦斌和刘邦积是本家兄弟,刘邦富、刘学勤、刘邦成是同族人。

“进家先进门”,邻居家一般都会建起围墙,先富的人家一般不会带着邻居共同致富。如果邻居家遇到经济困难,一般都会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大多是在邻居的请求下,主动去帮助的比较少。即便邻居不是亲戚,只要邻居来请求帮助一般都会帮。请求帮助也是两家掌柜的商量,邻居来请求帮助,需要得到掌柜的的同意,家里的其余人没有决定权。

(二)邻居关系

在南陵村,邻居关系表现在邻居的界线、邻居间串门、生产工具借用、邻居间纠纷、生产合作、婚丧互助、邻居间的帮工等各个方面。

1. 邻里界线

自家与邻居家的房屋有明显的界线,一般都是以墙为界。自家的土地与邻居家的土地也不一定都挨着,但是不管是否挨着都会有界线。如果界线遗失,则是根据纳粮的土地面积来重新丈量和确定新的界线。

如果邻居是本家兄弟,房屋一般都有界线,即便是兄弟俩同分一个大房子也会有界线,如以房梁为界。田地在分家的时候是以块为单位进行划分,一般都是有边界的,如果两块土地紧挨着,一般没有界线,以心理上的边界来确定各家土地,如果因为土地面积发生纠纷,就会丈量和立新的边界。

2. 串门

邻居会串门,但是一般不会随意串门,女性一般不串门,串门的都是男性,家里的除掌柜的外的其余男子也能串门,但是男子去邻居家串门的时候,邻居家必须有男子或是掌柜的在家,如果只有女性在家则不能串门。吃饭的时候一般不会串门,如果去串门遇到吃饭,一般都会邀请一起吃饭,但是邻居一般都不会吃。

3. 借用生产工具

借用生产工具是农业生产中较为常见的行为,如果家中缺乏某一生产工具时就会借用。借用生产工具一般是先与邻居和村内的亲戚借用,其次是和村里关系好一些的人借用,只有最后借不到才会和村外的亲戚借用。借用生产工具不需要还利息,需要请中间人,由掌柜的亲自上门去借。借用生产工具也不需要立字据,借用的时候一般都会说借多长时间,如果主家觉得能够借出才会借出。借用工具使用完了一般都会及时归还,借期不固定,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好多天。农户之间也不会因为生产工具借用时发生损坏而破坏双方之间的关系,下次还能继续借。

4. 纠纷

邻居间吵架,一般是靠其余的邻居相劝,如果相劝不行会请甲长、村中的头面人物来帮忙调解,另外村中好管事的人也会帮忙调解。去请甲长、村中头面人物来帮忙调解,是由掌柜的去请,两家掌柜的都能去请,去请时不需要带礼物,也不用给报酬。

5. 合作

基于地缘形成的合作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生产资料之间的合作,即搭庄稼;另外一种则是劳动力之间的合作,即换工。

搭庄稼的农户都是一个村里的农户,关系一般都较为和谐;不同村落之间的农户不会搭庄稼。搭庄稼的农户中由大户提供生产工具或生产资料,小户奉献劳动力,以此来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实现共赢;农户之间不计较干活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之差不需要补偿。

换工也叫变工,一般是邻居变工,同村人也会变工,但是没出现本村和外村变工的情况,变工的农户,关系一般较为缓和。换工时不计较工作量的多少,也不计较工作时间多少,一般是以换工之事结束为止。一般变工都需要管饭,做谁家的活就是谁管饭,管两顿饭,有的家庭晚上还会喝汤。变工的一般都为小户人家,大户人家不变工,一般都是请工。保长不需要变工,甲长和村民同等变工。

6. “婚丧嫁娶,邻里相助”

家中无论是喜事还是丧事,主要还是靠街坊邻居的帮忙,当地称来帮忙的街坊邻居为“相逢”。如结婚时,“相逢”会主动来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洗菜等。主家一般会让一个“相逢”负责某一事情,但是具体怎么做,“相逢”之间会相互商量,相互帮忙。“相逢”前来帮忙不需要给报酬,但是一般都会宴请他们吃饭,有的人家除了在酒席上请帮忙的“相逢”吃饭外,在酒席结束之后的几天里还会请主要的“相逢”来家中吃饭,以示感谢。亲戚中只有主要的亲戚,如出嫁的女儿、分家的儿子等才会帮忙,其余的亲戚一般都是前来祝贺或是吊唁,不需要帮忙。

7. 帮工

帮工不需要请,都是主动去帮忙,一般不存在主动去请的情况。亲戚、关系好的街邻都会去帮工。亲戚和邻里帮忙没有什么区别,做活时分工也没有区别。帮工多为本村人,如果工作量比较大(如修建房屋),外村的亲戚也会来帮忙,不需要请,主动来。一般大事在平日的走动里就会说,到了时间,亲戚就会主动来。如果帮工的活一天做不完,有远房亲戚来帮忙的,主家要管住宿,住宿在前殿或正院。

帮工不拿工资,属于互相帮忙,帮工用工还“人情账”,但也不计较帮忙的数量多少和时间长短,即便帮忙的工作量存在差距也不需要补偿。帮工需要管饭,一天三顿饭,晚上需要喝汤,帮工时吃的都要比平日里自家吃的稍好一些,菜品和菜数没有讲究,都是同桌吃饭,座位没有讲究。如果一桌坐不下,会分成两桌或多桌,谁和谁坐一桌没有讲究,帮工时也一般不存在喝酒的情况。

二、熟人及其关系

熟人是除邻里之外的另一地缘关系主体,熟人的范围更为广泛,熟人之间也有亲疏远近之分。

(一)熟人界定及其范围

在南陵村当地,村民认为知道对方情况的人都可以称为“熟人”,经常交往的则算作是朋友。熟人不以交往次数来衡量。熟人最近的是居住在本村的,最远的居住在县里、县外,甚至是省外。距离较远的熟人也会相互串门,只是串门的次数相对较少。家中有红白喜事的时候不一定会请熟人,但是请了一般都会来,有的熟人甚至不请也会来。家中有喜事,掌柜的的熟人会来,但是掌柜的儿子的熟人就需要请了才会来,请是由儿子去请,儿子去请自己的熟人,需要和掌柜的打招呼。儿子的熟人没有请一般不会来,如果来了掌柜的也欢迎。距离较远的熟人来参加红白喜事,随礼和距离较近的熟人一样,没有特别的讲究,主要根据熟人家中的经济情况,经济条件较好的,随礼多一些。

熟人的数量和个人的社会阅历有关系。普通村民在村落范围内熟人较多。受访者刘兴汉,全村人与他都可以算作熟人(除了亲戚之外全部都算作是熟人),其在周围村庄也有很多熟人。于男性而言,在村落外一般都会有熟人,都是在平日的社会交往中成为熟人的。而对于女性而言,熟人基本都在本村落内,且本村落内除亲戚之外的人不一定都是熟人。

每个人的熟人,其职业情况也不一样。如南陵村的刘兴汉,因其参加过工作,担任过干部,加之自己比较喜欢石刻,对石刻颇有研究,所以他的熟人中有从政的,有搞文艺的,有搞石刻和书法的,这些熟人基本上都参加过工作,但是做官的熟人比较多。

熟人中和村落中都有技术工,一般是优先请村落中的技术工;亲戚中和熟人中都有技术工,如果距离相差不大,优先请亲戚中的技术工。熟人中有为官者或是富裕者,有事的时候也会找其帮忙,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找熟人帮忙,与个人有关系,有的人就不愿意麻烦熟人。

自己家与熟人家的土地不一定紧邻,但是紧邻的土地一定有界线,能够区分各家土地的边界及面积。

(二)熟人关系

熟人之间会相互串门,但是在吃饭的时候一般不串门,串门都是在吃过饭后或是吃饭之前,如果吃饭的时候有熟人来了,会邀请,也会欢迎。熟人串门一般不需要带礼物。熟人不能随便进门,一般都需要得到同意才能进去。熟人串门的时候,如果所找的熟人不在,一般不会待太久就走了,一般也不会留宿。朋友之间也会相互串门,特别是关系比较好的朋友,闲时有空了都会互相走动。朋友之间相互串门,距离有近有远,近的就在同乡,远的需要到县里甚至县外,如果一天不能来回,一般都会在其家中留宿。去朋友家串门会带东西,带什么东西不确定,可以是吃的,也可以是朋友喜欢的东西,如刘兴汉老人热爱书法,也结识了一些热爱书法的朋友,他们相互串门的时候就会带上字画等礼物。

熟人之间借钱需要还,是否需要利息不一定,如果是熟人中较好的朋友可能就不需要利息,是否需要利息由双方商量决定。熟人借钱需要担保,一般找双方的熟人作为担保人,担保人不需要承担责任。熟人借钱(粮)需要写借据。

熟人之间吵架,其他熟人会来调解,熟人的邻居也会帮忙调解,另外村中好管事的人也会帮忙调解。调解主要是站在中间说公道话,帮助化解矛盾。矛盾解决之后不需要给调解人报酬,也不需要请其吃饭。

三、乡亲及其关系

传统时期,乡亲是村民对当地人的一种称呼,一般同一个乡镇的人都可以称为“乡亲”。因为社会交往和社会经历不同,所认识的乡亲数量也不同,有的村民只知道自己村堡里的农户和少数外村堡的农户,有的人不仅熟悉村庄内的人,对村外的人也较为熟悉,但总的来说,南陵村村民之间大多算是熟人,即便不住在一个村堡,但也认识,南陵村与外村人之间一般才称作“乡亲”。

旧时,南陵村村民相邻建房,乡亲的距离可近可远,近者同居一村,甚至相邻而居,远者相距数十里。自家的土地一般都与乡亲家的土地相邻,至少每一个农户都知道自家土地的四邻。土地之间有界线,多以田埂为界,如果不因越界产生纠纷,一般不会在界线上立界石、插界牌。

乡亲中大多以种地为生,有手艺者闲时做些手工活补贴家用。靠山吃山,在南陵村,有手艺者半数以上为石匠,其余手艺者人数较少。较少人掌握的手艺可称为“小众手艺”,此类手艺一般是祖传或是世袭,如石匠这样的大众手艺,可以祖传、世袭,也可以拜师学艺。传统社会中,学习手艺者,大多是为了谋生,同一家庭成员从事职业可以不一样,不同代际之间从事的职业也存在差异,乡亲之间的职业选择更是多样,乡亲具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一般不受村庄、官府干预。

因为职业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乡亲在村落范围内的社会地位也有所差异。一些职业决定其在村落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如教书先生、看病先生,而另外一些职业在村落中不仅没有地位,甚至是被人看不起,如优人。经济实力也对乡亲在村落中的社会地位造成影响,如财东家在村中的地位一般不会太低,财东家因为有钱,孩子都能上学,多少都会有一些文化,只要其不施恶行、不欺压乡邻,村民都比较尊重。大部分乡亲的收入主要是靠种地,土地资源占有不均和劳动力质量的差异,也影响着乡亲的收入,但是一般的人家都会有几十亩土地,如南陵村铁炉堡在1945年时户均土地占有量超过三十亩。 5XoVk3sP9jSYsADcxjlKn3wqHvPrxeOK+wbFok0iHU7eQWD/30l5wQqi0QpbU7F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