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传统时期,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供给来源。而土地占有不均与生产工具的落后使得南陵村呈现出紧张的人地关系状态。本节将从人与土地的关系、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两个方面来考察传统时期南陵村的人与土地及生产能力的关系。

一、人与土地的关系

1949年以前,南陵村村民大多以土地为生,人地关系是理解南陵村经济形态的突破口。本部分将从土地概况、人地关系、生产规模三个方面来考察传统时期南陵村人与土地的关系。

(一)土地概况

据县志记载和老人讲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南陵村所在的县域共有土地1315427亩,南陵村共有土地约5800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0.44%。

从自然聚落的土地占有情况来看,南陵村铁炉堡有土地687亩,约占全村土地的11.93%;南刘堡有土地1200亩,约占全村土地的20.85%;北刘堡有土地约1630亩,约占全村土地的28.31%;赵家堡有土地2240亩,约占全村土地的38.91%。南陵村土地的具体数据没有详细记录,数据主要为村中老人预估数值,其情况如表3-1所示。关于南陵村的土地占有情况,村中老人说:“我们的土地还是比较多的,在民国后期的时候,我们有大概2000亩的土地,这都是私人的,另外还有240亩陵地,但也是租给农户种” ;“这个土地就没有具体的数量了,我们北堡子差不多是有1500亩,还有130亩左右的祠堂地,我们的土地要比南堡子的多,他们大概就只有1200亩,他们人也要比我们少一些”

表3-1 1949年以前南陵村各自然聚落土地的占有情况

从土地类型来看,南陵村的土地主要有社地、祠堂地、陵地(官田)、私有土地四种。其中,有社地约200亩,占全村土地的3.41%;有祠堂地约130亩,约占全村土地的2.21%;有陵地240亩,约占全村土地的4.09%;有私有土地约5300亩,约占全村土地的90.29%。1949年以前南陵村不同类型土地的占有情况如表3-2所示。

表3-2 1949年以前南陵村不同类型土地的占有情况

(二)人地关系

南陵村所在的县域土地主要有灌溉水田、水浇地和旱地三类。而南陵村的土地以旱地为主,从总体上来看,土地相对富足;具体来看,农户间土地占有差异大。

1. 土地相对富足

南陵村位于塬区,从数量上来看,土地资源相对富足。

据县志记载,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南陵村所在的县域共有土地1315427亩,有农户36188户,198688人,户均占有土地36.35亩,人均占有土地6.62亩。南陵村共有土地约5800亩,有农户约180户,约1000人,户均占有土地32.22亩,人均占有5.80亩。

具体来看,南陵村铁炉堡有农户19户,约110人,有土地687亩,户均占有土地36.16亩,人均占有6.25亩;赵家堡有农户约65户,约350人,有私有土地2000亩,户均占有30.77亩,人均占有5.71亩,有陵地240亩,户均占有3.69亩,人均占有0.69亩;南刘堡有农户约40户,约220人,有私有土地1200亩,户均占有30亩,人均占有5.45亩;北刘堡有农户约55户,约300人,有私有土地1500亩,户均占有27.27亩,人均占有5亩,有祠堂地130亩,户均占有2.36亩,人均占有0.43亩。

1949年以前南陵村人地关系的情况如表3-3所示。

表3-3 1949年以前南陵村的人地关系情况

说明:表中数据根据村中老人讲述整理,为估计值,非准确值。

2. 农户占有差异大

从农户占有情况来看,农户间占有差异较大。

之前已经提到,1949年以前南陵村有土地约5800亩,有农户约180户,户均占有土地32.22亩。但从具体农户占有情况来看,农户间土地占有量悬殊较大,土地多的农户有上百亩,土地少的农户则只有几亩,甚至没有土地。据村中老人讲述,南陵村各自然聚落情况大体相同,原住户土地相对较多,迁入村较晚的农户土地占有相对较少。下面以南陵村铁炉堡19户农户土地占有情况为例,来对南陵村农户间土地占有情况进行分析。

南陵村铁炉堡共有土地687亩,户均36.16亩。从阶级成分来看,铁炉堡有富农1户,有土地80亩,占土地总量的11.64%;中农7户,占有土地464亩,占土地总量的67.54%,户均占有66.29亩,高出户均占有量30.13亩;有贫农11户,占有耕地143亩,占耕地总量的20.82%,户均占有13亩,约为铁炉堡平均水平的1/3。从个体来看,刘振海、刘玉庭占有耕地最多,均为100亩,有5户耕地面积超过70亩,而有8户耕地面积均不足20亩,有的只有几亩,甚至没有土地。1949年以前南陵村铁炉堡土地的占有情况如表3-4所示。

表3-4 1949年以前南陵村铁炉堡土地的占有情况

总体来说,南陵村土地相对富足,农户占有土地的差异较大,但阶级分化不严重,以贫农和中农为主,中农土地一般在25亩以上100亩及以下,贫农土地一般在25亩以下(具体情况详见表3-5)。这些土地在正常情况下基本能维持铁炉堡农户的基本生活,刘兴汉老人这样回忆道:“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一般不会将自己的土地卖出,在铁炉堡,除了遇到大灾之年外,基本没有出现卖土地的情况。因为土地的数量比较多,尽管占有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总的粮食产量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养活南陵村全村村民的。”

表3-5 1945年南陵村铁炉堡土地的占有情况

资料来源:数据根据刘兴汉老人的回忆整理。

(三)生产规模

1. 土地经营规模

从土地经营规模来看,在1949年以前,南陵村共有土地约5800亩,农户约180户,户均占有土地32.22亩。其中,南陵村铁炉堡户均经营面积为36.16亩,南陵村南刘堡户均经营面积为30亩,南陵村赵家堡户均经营面积为30.77亩,北刘堡户均经营面积27.27亩。

具体来看,南陵村最大的土地大户为赵家堡的张一鹏,大约有200亩土地,刘家南北两个堡子最多的种了100多亩,铁炉堡最多的是刘正海和刘玉廷,均种100亩土地;但是有的农户就只耕种几亩土地甚至没有土地,大部分村民的土地经营规模都在四五十亩。“南陵土地还是比较多的,很多人家都是有几十亩土地,甚至有上百亩,但是在划分阶级的时候,中农和贫农比较多,富农都很少,一般百十亩土地的都划了中农。南陵这四个堡子,来得早的家户一般都种有几十亩地,只是那些逃荒过来的人土地少一些,来了要给别人拉长工,有了钱慢慢地再去置办几亩土地。”

2. 劳动力规模

1949年以前的南陵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主要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但之前也对南陵村人地关系进行了考察,南陵村农户之间土地占有量差异较大,单家单户的劳动力规模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农户的农业生产,需要进行相互合作。除去单家单户的劳动生产单元外,还出现了两家或多家合作的生产单元。如相互协助的换工,即是两家或是几家人之间相互帮助;以大户带小户的搭庄稼,则由一个大户与2—4家小户构成,大户支援生产工具,小户支援劳动力,实现抱团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请工,请工的规模由雇主家的土地数量决定,包括长工、短工、忙工等。

关于民国时期村庄的生产规模,村中老人还举了一些例子。“如距离南陵村约2公里的桥南,宫里乡最大的地主詹家成,自家有劳动力七八个,请了15个长工,在农忙时(种麦和收麦)还会再请很多短工和部分忙工,所构成的生产规模就较为庞大。再如,南陵村铁炉堡的刘邦富,因为自己有手艺,家中80亩土地主要靠雇来的长工耕种,农忙时再请上一些短工和忙工,其所构成的生产规模就相对较小。又如,南陵村铁炉堡的刘邦斌,家中有土地50亩,平日主要靠和其搭庄稼的农户一起耕作,在收麦的时候再请上十来个日子工,便能完成家中的劳动生产。除此之外,只有几亩土地的农户主要就是以自己家庭为单位开展农业生产,其生产规模最小。”

二、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生产能力直接决定着生产水平,而生产能力又受到了劳动力和生产工具两个因素的影响。本部分将从劳动力与劳动分配、劳动工具两个方面来对传统时期南陵村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进行考察。

(一)劳动力与劳动分配

在传统农耕时期,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劳动力是土地产出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劳动力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家户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也影响着家庭财富的积累能力,甚至还影响着农民的职业选择。

1. 劳动力观念:“能够完全从事农业生产”

据村中老人讲述,在南陵村,对劳动力没有严格的限定,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一般认为15岁以上,能够完全从事农业生产的男性都属于劳动力,有的家庭因为父母去世较早,家中男丁早早扛起这个家,十三四岁就能完全从事农业生产,这样的一般也能算作劳动力。 15岁以下只能干一部分活的男性不属于劳动力,这样的一般就是帮家中减轻一些劳动负担或者出去当放牛娃来维持自己的生计,一些贫穷的家庭也会将孩子送去学手艺,但这些都不属于劳动力。“老人是否属于劳动力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认为,五六十岁仍然能从事农业生产的男性老人都属于劳动力,如果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则不再属于劳动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也不属于劳动力。”

在传统时期,女性被称为“屋里人”,无论其是否具有劳动能力都不属于劳动力,女性一般也不下地干活,不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只是负责一些家务活,甚至在一些家庭中家务活都需要听从家长的安排。当家里男人去世,且无其他劳动力的时候,女人不得不下地干活,但是一些重活还是干不了。另外,当家中男人去世后,一般与外界的交往都是由家中未成年的男子去进行,或是委托亲戚和邻居家中的男性帮忙,女性一般不能参与社会交往活动。

2. 劳动力与生育:“生了男孩还能加个劳力”

生育是劳动力代际更替的主要途径。在南陵村,生孩子不只是家中添丁,后继有人,生男生女还与劳动力有关,当地认为“生多了劳力就多了”。

关于生育与劳动力,村中老人讲道:“生男孩和生女孩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意味着不同的意思,男孩是顶门立户的,生女孩没有生男孩那么开心,生了男孩还能加个劳力,帮助生产。穷人倾向于多生,越穷越生,男孩多了,劳动力就多了。” “都说‘一儿一女活神仙’,原本是一个家庭能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应该是最幸福的,但生了男的想生女的,生了女的想生男的,一个家庭总想男孩女孩都有,一般来说,每个家庭都有六七个小孩,或七八个小孩。生孩子没有生到女儿无所谓,但是生不到儿子就不一样了。生不到儿子不能传宗接代,家里也没有一个能下地的劳动力啊。”

3. 劳动力与麦作

根据村中老人讲述,在南陵村,整个麦作过程基本由家中的男性来完成,但是一些环节也离不开女性的参与。具体来看,麦作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劳动力有所不同。

从性别上来看,“家中壮劳力”为整个麦作过程的主要劳动力。犁地、播种、压苗、割麦、碾场均是由男性劳动力来完成,只有在除草这一环节一些女性会参与进来。“女人都称作屋里人,他们不下地干活,种麦子都是家中男人的事情,他们最多就是在除草的时候可能会帮一下忙,平时都是不让女人出去抛头露面的,他们就在家里做饭,时间紧的时候做好了要送到地里去。”

从劳动力的需求情况来看,麦作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劳动力均不同。根据老人的描述,具体来看,一是犁地(翻地),如果是采用牛耕,则至少需要一个劳动力,如果是人耕,至少需要两个劳动力。二是播种,民国时期的下种方式一般是犁开沟,人下种,仅下种就需要至少一个劳动力,但是犁地和下种一般是同时完成,二者加起来则需要2—3个劳动力。三是压苗,压苗一般需要两个劳动力,如果采用人加耕牛的方式则至少需要一个劳动力。四是除草,除草一般一个劳动力就能进行,但是为了加快除草进度,一般是家中空闲人员都会到地里除草。五是割麦,割麦是与时间做斗争,从劳作方式来看一个劳动力就能进行割麦,一人一天割麦面积为1.5—4亩,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与家庭土地面积有关系。六是碾场,碾场一般都需要两个劳动力,一个负责牵着耕牛碾场,一个人负责翻动麦子。下面以一个家庭10亩土地来分析麦作过程需要的劳动力情况,如果需要一天内完成,其各环节劳动力需求情况如表3-6所示。

表3-6 1949年以前南陵村麦作各环节劳动力需求情况

4. 劳动力与家庭

1949年以前,南陵村家庭人口数量不一,但以6—8人的家庭为主。总体上来看,一个家庭一般都有1—3个劳动力,劳动力极多和没有劳动力的家庭较少,自有劳动力总数难以完成家中全部土地的耕种,在农忙时节需要劳动力外援,如短工、麦客等。根据刘兴汉、赵俊喜、郑生林等老人的讲述,家中的人不一定都是劳动力,但是农业生产和家里的人均有关系。

第一,从劳动分工来看,一个家庭中各成员各尽所能。首先,家庭中的壮男性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承担家中农业生产、牲口喂养和较重的家务。刘兴汉老人说:“喂头牯也是家中的男人去喂,头牯对一个家庭来说太重要了,只有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让家里的女人去喂,财东家就是由长工去喂的。”其次,家中的妇女主要承担家务活,“妇女是屋里人,一般不会出去抛头露面” 。然后,家中的老人也根据身体状况帮忙做一些农业生产或是家务事,“老人一般不做重活,但是老人也下地”。最后,家中的小孩主要帮忙做一些较轻的活,如帮忙送饭、拿生产工具等。“女娃儿就帮忙做家务,男娃儿就要帮忙干活,要学习怎么种,有的家庭没有劳动力,男娃儿十三四岁也和大人一样下地干活了。”

第二,从家庭劳动时间分配来看,在传统时期,南陵村的土地耕作制度为一年一季制,冬种小麦夏种玉米。从小麦的耕种来看南陵村的劳动时间,种植小麦最忙的时候应该是播种和收麦的时候,夏玉米一收,就要开始耕地播种,种植小麦的时间一般是10月上旬,收获的季节一般在端午节之后,约在5月下旬,这两个时间为种植小麦最忙的时间。从玉米的耕种来看南陵村的劳动时间,收完小麦就要着手准备玉米的耕种事宜,玉米的耕种时间一般为每一年的5月下旬6月上旬,到了9月上旬玉米成熟开始收获,“耕种和收获的时候同样是最忙的时间,但是和小麦种植相比,玉米在收获的时候显得不是那么的急”。每一个家庭的土地是相对固定的,其劳动时间的长短受家庭劳动力状况的影响,相同的耕地面积,劳动力状况较好的家庭,其劳动时间会比劳动力状况相对较差的家庭短。对于同一个家庭来说,农忙的劳动时间要比农闲的劳动时间长一些,劳动生产主要由家长进行安排,家长的作息时间、生活习惯等主观因素也同样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劳动时间长短。

第三,从劳动力数量来看,劳动力多少也对一个家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男性多的家庭,相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会稍微富裕一些。首先,男孩在长大之后能够成为家中的劳动力,减少请工的支出;其次,家庭劳动力多了,完成自家土地种植多出来的劳动力就可以去拉长工、做短工增加家庭的收入;最后,家庭劳动力多,在农闲的时候就可以去发展副业,如石刻,也能增加家庭的收入。

(二)劳动工具

生产工具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传统时期,南陵村的劳动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性的劳动工具,另一类是诸如耕牛、骡子等的生物性的劳动工具。

1. 生产工具概况

南陵村农业生产中主要用到大车、拉拉车、地老鼠车、土车、犁、耧、耙、耱、锄、镰、挽子、打土骨㪷子、麦钩、杈、推耙、木锨、晒耙、碌碡、间杈、碾子、撒子、场等生产工具,这些也是基础性的生产工具。老人讲述道:“基础性的生产工具基本上是种地的人家都会置办一些,财东家或是土地大户家的生产工具齐全一些,基本什么都有,小户人家或是土地比较少的人家一般就只有小的生产工具,比如锄头、镰刀等。”

关于村中生产工具的类型和占有情况,村中老人还讲述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对家庭的条件也有要求,我们这里主要有这些生产工具。大车,需要用两头或三头牲口拉,只有土地大户家里才有。拉拉车需要用一头牲口拉,只有土地大户家里才有。地老鼠车是木质结构的小推车,比较简单,个头低矮,车身大约不到三米长,方形车头,车身前窄后宽,车头下有一个小木轱辘,车后有两条腿支撑。地老鼠车需要用人推,不需要用到牲口,主要用于运输粮食。在南陵村铁炉堡只有刘兴运(刘润侄子)有一辆。土车,是运输工具,一般只有一个轮子,主要用于出粪,养牲口的人家都会用其出粪,一般养牲口的人家都会有。犁,主要用于翻地,在南陵村,大户人家每家都有。耧,前面需要靠牲口拉,后面需要人扶把,能够同时完成开沟和播种两项工作,但在南陵村主要用于播种,大户人家每家都有。耙,主要用于松土、平地和聚拢谷物,大户人家每家都有。耱是麦刚收时防止土壤水分被晒干用来耱地的,10月耱地是保苗防冻。挽子,用来收棉花的一种工具,在南陵村凡是家里种了棉花的农户家里都有。杈,主要用于晾晒麦子,一般有晒场的人家都会有杈,没有晒场的人家个别也会有该工具。间杈,碾麦时用于打草,在南陵村几乎每家都有。碾子,用于碾压青苗,需要用两头牲口拉。不是每年都需要碾压青苗,只有麦苗长得旺盛的时候才会碾,主要是防止麦苗疯长,在南陵村铁炉堡只有大户人家才有。场,主要用于晾晒麦子,在南陵村铁炉堡只有大户人家才有。撒子是收麦的大工具,一天能收十二三亩麦,该工具一般只有土地多的大户人家才有。打土骨㪷子是种麦时使用的工具,在南陵村铁炉堡大户都有,在小户中就不一定,有的人家有,有的人家没有。锄头、镰刀是家家户户都有。”

根据刘兴汉老人的讲述,可以了解到1949年以前南陵村生产工具的占有情况,南陵村其他村堡生产工具在土地大户、一般农户家中的占有情况与铁炉堡类似。南陵村生产工具的占有情况如表3-7所示。

表3-7 南陵村生产工具的占有情况

2. 生产工具借用

在南陵村,除了锄和镰,其余生产工具均会相互借用。生产工具的借用分为有偿借用和无偿借用,耕牛和长腿子牲口等生物性的劳动工具属于有偿借用,生产工具的借用都属于无偿借用。

借时一般是小户人家向大户人家借,且一般是向邻居和本村关系好的农户借,一般不会向外村人借用生产工具,即便是外村的亲戚也不会向其借。生产工具一般是在工具持有方使用完后或是工具闲置的时候才会借出。一般工具的借期不固定,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好几天。

一般只有犁损坏需要赔偿,赔偿是赔物品,不赔钱。其余物品损坏不需要赔偿,但是谁损坏的一般需要修好后再归还。农户之间也不会因为生产工具借用时发生损坏而破坏双方之间的关系,下次还能继续借,借用工具也不用给钱或粮食。

3. 耕牛及其借用

在传统农耕时代,耕牛是完成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有能力的家庭独自购买耕牛,不具购买能力的家庭只能通过借用或雇用的方式来完成农业生产。之前已经提过,耕牛的借用属于有偿借用。

据村中老人讲述,一般只有大户人家才会养耕牛。以南陵村铁炉堡为例,大户人家都有耕牛,小户人家只有刘登魁家买了一头耕牛,其家中有12亩土地,其余的小户人家均没有耕牛。各家的耕牛都是单独购买,没有合买的情况。

耕牛借用一般发生在农忙时节,没有耕牛的农户种地需要耕牛就只能向有耕牛的农户家借。借耕牛一般向村中关系好的人家借,如果村中借不到也会考虑到邻村亲戚家借(但这样的情况较少)。耕牛一般在耕牛拥有者家里用完之后才会借出。

耕牛借用属于有偿借用,借用耕牛和犁来耕地、借用耕牛拉磨都需要给牛料,给多少没有定数,由借方自行决定。耕牛借用一般不需要以人工换牛工,如果请外村非亲戚关系者帮忙耕地,就需要以人工换牛工,但这样的情况较少出现。耕牛的借用期一般为一天,借的时候需要提前至少一天打招呼。

耕牛借出后生病,由借方医治。如果耕牛在借出前就已经生病,耕牛拥有者也不会考虑借出,耕牛对于农民来说和土地一样重要,同属于农民的命根子。耕牛借出后死亡,借方需要承担责任,耕牛用完归还后耕牛再生病或是死亡,借方视情况承担责任。借牛双方关系均较好,一般不会因为耕牛借用的事情打官司。如果因为耕牛借用的事情发生纠纷,一般会请甲长进行调解。

在南陵村有这样一句谚语:“有牛不借无牛汉,一晌能抵一晌半。”不喜欢借牛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自己也要用牛,有的时候自家的地耕完了还要帮亲戚家耕地;另外一个是因为牛借了生病了不好办,容易产生纠纷。

4. 耕牛及其雇用

自己家没有牛和借不到耕牛的时候就会选择雇耕牛,雇耕牛的农户家里的土地也不会很多,一般都是1—2天能耕完。雇耕牛由家长去请,雇耕牛时一般都会选择关系较好的人家,且先考虑本村,再考虑外村。

雇耕牛,雇主家只需要管两顿饭,如果是家庭经济状况好一些的农户家,会管三顿饭,除了正常的两顿之外,晚上还有一顿,当地叫这一顿饭为“喝汤”。雇主家不需要管牛的草料,中间也不需要管耕牛的吃喝。受雇方需要自己牵牛和带农具(如犁)去耕地,还需要给自家的牛带耕地期间吃的草料。

雇耕牛一天的报酬是两斗麦,一般是在耕完地回家之前给。雇牛耕地,如若耕牛生病,与雇主家没有关系,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5. “长腿子牲口”租借

“长腿子牲口”是指骡、马、驴,能驮能骑,但是不用干太重的活。一般是在回家探亲时会借长腿子牲口,借用长腿子牲口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给报酬。借用长腿子牲口需要提前至少一天向主人打招呼,借期一般为一天,如若一天不能往返也能借两天,具体借期由租借双方协商确定。借用长腿子牲口在归还的时候不需要给料,但是借用期间要负责借用牲口的料,不能让其饿着。长腿子牲口借出后生病,由借方医治,借出后死亡,借方需要承担责任,用完归还后再生病或是死亡,借方视情况承担责任。 zwy5IgR8r6d4pEZg/4IBF18qejFkJKphV44iKtzwRRnh/qp5czaYH38iAEJhXVi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