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干旱与水利

南陵村属于大陆性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少于蒸发量,且村域内水资源有限,旱灾常发。干旱不仅造成了农作物减产,还对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节将从干旱概况、水利与生活、水利与农业生产三个方面来考察传统时期南陵村的干旱与水利形态。

一、干旱概况

从干旱时间来看,南陵村从12月至翌年2月份,降水极不稳定,一般干旱少雨雪;3—5月份也容易发生干旱,6月份易夏旱,8月份易伏旱;只有7月份和9月份降水相对稳定。其一年干旱情况如表2-3所示。

表2-3 南陵村年干旱情况

从雨季时间来看,南陵村的雨季来临时间变化大,雨季平均从5月中旬开始,10月中旬结束,最早于3月下旬开始,最晚于7月下旬开始;雨季最早结束于8月上旬,最晚结束于11月下旬。

从降水量与蒸发量来看,年均降水量为533.3毫米,年均蒸发量为1012.7毫米,差值479.4毫米。具体来看,仅有9月份的降水量高于蒸发量,其余月份的降水量均低于蒸发量,常年处于降水量少于蒸发量的状态,对庄稼的生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可见,南陵村一年12个月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干旱状态。据《富平县志》记载,1949以前,南陵村所在的富平县域内干旱次数达到81次之多(仅有记载的数据),旱情轻时则减产,旱情重时民不糊口,甚至饿殍载道,人相食(如表2-4所示)。据村中老人介绍,仅民国期间,南陵村发生较大旱灾就有3次,分别为民国九年(1920年)、民国十八年(1929年)和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其中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旱情最为严重。

表2-4 1949年以前南陵村所在县域的旱灾发生情况(部分)

二、水利与生活

南陵村,北靠凤凰山,往南是塬地,属于旱原地区,村中没有河流、小溪等水源经过,村民生活用水主要取自村中水井。此外,南陵村各村堡均修筑了涝池来收集雨水,以补充生活用水之需。本部分将从水井与生活、涝池与生活两个部分对传统时期南陵村的水利与生活形态进行考察。

(一)水井与生活

水井是南陵村村民生活的源泉,生活用水,甚至建筑用水均取自水井。虽然地处半干旱地区,但井水相对充沛。

1. 水井及其分布

南陵村的水井以私井为主,大户人家一般都会有井,多是祖上所打。根据刘兴汉、刘守斌、赵俊喜、刘学良等老人的回忆统计,1949年以前,南陵村共有水井约40余口,其中铁炉堡有8口私井、1口公井,赵家堡有9口私井,南刘堡有8口私井,北刘堡有井10余口。

南陵村铁炉堡共有9口水井。其中,8口井位于村民家中院子里,刘振海(中农,有土地100亩,种地为生)、刘学勤(中农,有土地50亩,种地为生)、刘邦斌(中农,有土地50亩,种地为生)、刘邦富(小土地出租,有土地70亩,是一名中医,靠行医为生,雇伙计种地)、刘登魁(中农,有土地24亩,是一名泥水匠)、刘均禄(中农,有土地70亩,种地为生)、刘均庭(中农,有土地70多亩,种地为生)、刘玉廷(中农,有土地140亩,种地为生)的院子里各一口,属于私人所有;另外还有一口井位于村中窨子里,为全村人公有,但平日里一般不用。南陵村铁炉堡的水井具体分布情况可见图2-3。

图2-3 南陵村铁炉堡的水井分布情况
说明:图中的黑点代表水井的位置,水井分布情况根据刘兴汉老人回忆整理。

在南陵村赵家堡,共有10口井,其中,北巷4口,中巷4口,南巷2口,分别位于雷生华、赵德志、田彦林、赵仁杰、赵金玉、杨宗旨、姚振忠、张一鹏、杨吉林、陈守昌、赵忠正家院子里,均为私井。赵家堡的水井分布情况如图2-4所示。

图2-4 南陵村赵家堡的水井分布情况
说明:图中的黑点代表水井的位置,水井分布情况根据赵俊喜老人回忆整理。

在南陵村南刘堡和北刘堡中,水井水量和具体分布已经难以弄清,根据老人的回忆能略知大概。“我们南刘,生活用水主要是靠水井,每一条街道都有水井。靠北的这一条街道有两口井,靠南的这一条街道有一口井,中间的两条街道,一条有两口井,一条有三口井。” “北刘的井还是比较多的,从我记事起,没有出现村民没有水喝的时候,具体的分布情况想不起来了,一共四条街道,每条街道差不多都有三四口井。”

2. 井的产权

南陵村的水井大多是私人自己打的,产权为私人所有,只有在南陵村铁炉堡的窨子内,在修建窨子的时候打了一口井,该井主要在南陵村铁炉堡村民进入窨子避难时使用,产权归南陵村铁炉堡村民公有,全村的村民均可以使用。

3. 水井的使用:私井公用

南陵村的水井产权归私人所有,所有者拥有使用权,没有井的人家可以到村中任意一家的井里取水,井中水源充足,即便天旱不雨三年也不会干涸。取水不收取任何报酬,只需要和主人家打一声招呼,打招呼之人不一定是家长,只要是家中之人就可以,但是取完水后要将井盖盖好(石头井盖),防止孩子落水,如果没有盖好井盖,被主家见到了会提醒你,但没有惩罚,也不会拒绝你再次来取水。即便没有盖好井盖,导致小孩落水身亡,一般也不会追究取水者责任,如刘邦积家7岁孩子落井身亡,也未追究取水者责任。

在铁炉堡,8口私井均位于农户自家院中,井深约30米,均是由祖上使用至今。一般情况下,刘邦成到刘邦斌家井里取水,刘润到刘登魁家井里取水,巫学春、曹振忠、王文英、余明德、刘邦积、韩增财、王凤鸣均到刘均禄家井里取水,刘邦有、王凤岐到刘均庭家井里取水。

取水没有时间限制,需要水时就可以去取,取水也没有先后顺序,谁家用水谁家就可以去取。村中井里的水一般为本村人所用,没有出现外村人来村中挑水的情况。有外人经过讨水喝,主人家都不会拒绝,但一般不直接喝井中的凉水。

逃荒之人逃到村中庙宇,需要取水时,也可以来取水,逃荒之人取水需要向主人家打招呼,并借用主人家的打水工具,打水只要主人家家中大人同意即可,不一定非得家长同意。逃荒之人来到村中取水不需要向甲长报告。取水不收取任何报酬。村中水井之水一是用于人畜饮用,二是用于村中建设(村中建设多到刘邦斌家井中取水,其井出水量大),三是可用于洗衣服,但是洗衣服多在涝池中洗,四是用于救灾(火灾)。村中井里的水不能用于浇地,也浇不到。

4. 井的维护:“打井靠自己,淘井众人帮”

打井不需要请人,自己家中两个人就可以打井,打井人家中一般都是有劳力或者雇有伙计。民国以来村中没有挖过新井,关于如何打井已无从考证。但是“淘井”现象还存在,即井出水不好时会将井里的泥淘出。淘井自家淘,街坊邻居都会来帮忙,乡情好的人家全村人都会来帮忙,淘井时间一般为2—3天,只有在农闲时才会淘井。如果在本村内有亲戚,本村内的亲戚会帮忙,外村的亲戚一般不会来帮忙(本村人手够,不需要请外村亲戚),邻里帮忙的比较多(平时来此井取水的人家都会来帮忙)。淘井不需要提前通知,不需要请人帮忙,也不需要提前告知原来在此井取水的农户,他们来了看到在淘井自然会到其余的井中去取水。淘井要请青壮年和有经验的年轻人下井,下井人从自家劳力、伙计或来帮忙的人群中选,如果自家伙计能下井就由自家伙计下井,其次是自家劳力,最后才是帮忙的街坊邻里。帮忙淘井的人在主家吃饭,一天吃两餐(当地习俗就是一天吃两餐),一般不会带孩子,谁帮忙淘井就谁吃饭。帮忙淘井不需要给报酬,也不需要还工。在南陵村,“冠婚丧祭,邻里相助”,帮忙者分文不取,也不会刻意记工。淘井不需要报告甲长,也没有什么仪式,淘井时甲长也会帮忙。淘井的事由主家家长指挥,甲长前来帮忙也会听主家家长的话。

5. 公井

在铁炉堡中有一窨子,窨子为村中“地下城堡”,主要用于躲避人祸。窨子中有一口井,为村民共同所有,此井没有人专门管理,平日里很少进窨子,也不会用到此公井,即便天旱不雨多时(如民国十八年年馑),村中的私井也不会干涸,不需要到公井取水,只有躲避人祸藏于窨子中时才会用公井的水。躲避灾难时,谁都能使用,取水也没有先后之分。

(二)涝池与生活

在南陵村,每一个村堡都建有涝池,涝池均是先祖留下的财产,修建的时间比较早,每个涝池面积一亩多大,距离城门四五十米,产权归村民共同所有,村民均有使用权。

1. 涝池与村庄的位置关系

南陵村赵家堡的涝池位于村庄的东南方向,距离城门约40米;铁炉堡的涝池位于村庄的西南角,距离城门四五十米;南刘堡的涝池位于村庄的西南方向,距离村庄约50米;北刘堡的涝池位于村庄东南方向,距离村庄三四十米。

“涝池一般都是建在村庄的南方,但一般都不会是正对的方向。建在南方,一是南方的位置更低;二是如果遇暴雨涝池满了水流不会淹到村庄。另外,这个涝池离村庄的距离都不是很远,都在城门外面四五十米的地方,这样比较方便,不仅村民到涝池洗衣服方便,村中发生火灾救火也近,牵着牛去喂水也不用走很远。”

2. 涝池的功能

涝池是村中储水设施,在下雨天能储存雨水,以便村民生活之用。涝池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为村民提供洗衣服的水。

二是提供牲口饮用水。

三是储备救火用水。

3. 涝池的使用与管理

涝池常年有水,只是旱期水量相对较少,湿润期水量相对充足,一般不需要清理和维护,也没有专人管理。在民国期间,没有组织过维修。

虽然涝池没有专人进行管理,但是关于涝池的使用存在以下禁忌:

第一,涝池中不能养鱼。一方面是因为涝池是村庄的共有财产,不归任何个人所有,私人不能养鱼;另一方面是因为养鱼的话会水质不好,夏天还会出现馊味。

第二,池中之水不允许用来浇地。

第三,涝池边上不允许种树。

虽然这些都只是口头约定,但也没有见人违反过。周边每个村都有涝池,不存在外村人使用本村涝池的情况。路过之人和逃荒之人都能使用涝池,不需要向甲长报告。涝池没有防护措施,出现溺水不需要担责。

三、水利与农业生产

顺阳河从南陵村南方流过,但因河流与村庄土地的落差太大,取水不便;地下水位较高,打井费用高;地处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因此,南陵村农业用水严重不足,农业生产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

(一)河流与农业生产

在南陵村向南约4公里处有一河流——顺阳河,因河水流向与太阳运行方向相同,故而称顺阳河。古时候顺阳河中有泉水冒出,河水湍流不息,两岸芦苇丛生,流经之地,土地肥沃,庄稼绿茵。到了明代的时候河水干涸,到了清代时又断断续续有些水流,至民国年间已完全干涸。关于顺阳河干涸还有一个传说:魏征一梦斩龙王,斩的就是顺阳河的龙王,龙王被斩,河水干涸。

南陵村北高南低,土地大部分集中在村庄周围,距离顺阳河有一定的距离,即便顺阳河水流充沛之时,也难以灌溉到南陵村的土地。只有南陵村的大户人家在顺阳河边上购买了土地,其土地能被顺阳河之水浇灌。“以前顺阳河水流是很大的,河两岸的土地都能被水浇灌到,当时南陵村一些有钱的大户就会到那里去购买土地。但是到了民国时期,顺阳河已经完全干了,即便是河道两边的土地都浇不到水,以前买的土地也卖了。”

(二)水井与农业生产

南陵村生活用井深约9丈,地下水位较深,打井灌溉庄稼成本较高,故而村中仅有一口生产灌溉井。

关于南陵村水井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村中老人回忆道:“民国时期南陵村仅有一口灌溉用井,为财东赵一鹏所打,能灌溉一两亩的土地。能灌溉到的土地主要是用来种一些菜,井中的水也不多,不能灌溉其他的庄稼。整个南陵村就只有他们家打了唯一的一口灌溉用井,其余的土地就只能靠老天下雨。村民们不打井,一个是因为地下水位太深,打井需要的成本太高,绝大部分的农户都负担不起;还有一个是即便打了井,水量比较少,灌溉不了多少土地。五几年的时候,村民也打了一些井用来灌溉,但是效果都不好。”

前面已多次提到,南陵村是一个生产用水极度匮乏的村庄,农业生产基本上靠天吃饭,当遇到干旱的时候,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神灵。据村中老人回忆,南陵村经常遭遇干旱,所以基本上过上两三年就会组织一次祈水。 /rtx9MZVkw0DLKJOAwbklhQYoyuW2JYZ5LxwpxzfoXM7as33rDixKQZhl1w9lV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