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为什么说自由解放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中间原理

前面提到,马克思提出的自由解放理论是他把黑格尔的辩证法改造为社会历史的批判方法的结果。我们知道,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改造伴随着一个崭新的唯物主义的诞生。如果把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的、普遍的原理,那么,我们需要认识到它的三个特点,才能看出这些最高原理与自由解放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一个特点涉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对象。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从1845年的《神圣家族》开始的工作是建立“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马克思在创立他的新唯物论时,并没有区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块,更不是先按照自然规律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而后把它“推广和应用”到社会,创立“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以“存在”(Sein/Being)为最高、最普遍的研究对象,但“存在”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界的“物质”“本体”,而是“社会存在”。马克思的唯物论的最高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它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是生产劳动)和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中概括出来的,而不是单纯从自然规律概括出来的“物质决定意识”的一般性原理。关于这一点,我在《“物质”观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嬗变》一文中有所论述,兹不赘述。

第二个特点是,马克思的唯物论没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隔阂。马克思之前的旧唯物论所强调的“物质”没有人的价值,是名副其实的“物本主义”;而马克思所说的物是有价值的,首先是人类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包括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马克思从分析商品价值的两重性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他的经济学理论把唯物主义置于生产实践的基础之上,论证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一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相一致。关于这一点,近年来有很多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论述,兹不赘述。

第三个特点是,马克思的新唯物论包含着人本主义的价值观。与马克思之前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人本主义不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是价值论的人本主义。就是说,马克思以人为最高的价值,以人为哲学的前提和基础。关于这一点,近来有很多关于人道主义、人性论、“以人为本”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论述,我在《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文中也有所论及,兹不赘述。

马克思用以表达唯物论最高原理的范畴和概念,如“存在”“物质”“社会”“类存在”“实践”“劳动”“异化”等等,都是理论的抽象,但这些是具体的抽象,是从社会历史事实中概括出来的。马克思的自由解放理论为从具体到抽象的理论概括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中介。这一关于自由的理论为对经验事实进行价值判断提供了一个历史尺度。如果缺乏这样的价值尺度,那么,劳动的异化和消除劳动异化的途径,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性质及其进化的方向等重要理论问题,将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存在、人性、实践和社会规律的最高原理,那么,马克思的自由解放理论也将缺乏历史的必然性,价值(自由)与事实(社会存在)将是分离的,自由有无客观基础、人类的解放有无客观规律等重要问题,也将得不到解决。

马克思的自由解放理论处于中间原理的层次,它向上与唯物主义的最高原理和人本主义的价值观相贯通,向下与阶级斗争的理论相衔接。马克思和恩格斯确实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阐述社会问题,以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为纲领。马克思所主张的革命是“人的高度的革命” ,其理论依据是他的自由理论的实际应用。

马克思早在青年时期就认识到,真正的民主就是“人民的主权”,争取政治民主是实现自由的最佳途径。德雷帕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位把为不断扩大自下而上的民主控制权而进行的斗争视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必由之路的社会主义者……他首次把以彻底的政治民主为目标的斗争和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斗争融为一体。”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是唯一愿意并有能力实现真正民主的阶级。他的一个理由是“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原则。他设想,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矛盾必然把中产阶级抛进无产阶级的队伍,无产阶级在人数上将占社会大多数,贫困化将加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在绝大多数人和极少数人之间进行,斗争的结果将是每一个人和全体人的自由。

关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途径,马克思有两方面的设想:一是普选的、和平的方式,一是暴力革命的方式。正如侯才所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暴力革命的论述尔后成为列宁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而他们的有关和平发展的假设,则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在1871年的巴黎,人数上并不占大多数的无产阶级用专政的手段打破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用强有力的领导来推行民主。巴黎公社的民主原则得到马克思的高度赞扬,他所盛赞的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是实践“真正的民主”的典范。

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革命的另一个根据是他关于世界历史的学说。他说,按照“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的“铁的必然性”,“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他敏锐地看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必将取代世界各地的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那里重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同样的历史进程,其结果是无产阶级在全世界的兴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世界范围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全面胜利。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预言并没有实现;在苏联等国家,他的预言一度被实现,但现在还是落空了。这是否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被证伪了呢?如果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直接被应用于革命的实践,那么,当今世界的现实情况确实可以被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证伪。但是,如果我们把马克思的自由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阶级斗争理论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那么,问题的答案将完全不同。

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之所以没有按照马克思设想的方式发生,首先是因为应用马克思的自由理论的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并没有被抛进无产阶级的队伍,甚至工人阶级也不再是真正的无产者,无产阶级并没有成为社会的大多数,也没有被绝对贫困化。马克思没有想到,资本主义会推行严格的反垄断措施和广泛的社会福利事业,阻碍他所设想的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发生。但是,人们却公正地看到,这些挽救资本主义的措施得益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揭露和批判,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和人本主义的唯物论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没有那样幸运。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之后,马克思的自由理论被忘却,马克思的唯物论中的人本思想被抛弃,马克思主义成为僵硬的教条,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成为与人的自由相分离的政治强力,马克思强烈反抗的普鲁士式的专制集权以“社会主义”的名义重演,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被证伪的不是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和人本主义的唯物论,而是假马克思主义的教条,那种连马克思本人也不愿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 I98DcnK0cmqxffwgrz5OzwZEW5PN/qO3TFOedWYsQaI80HES6WDCCGIxLq1EngO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