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什么是马克思的自由解放理论

有人可能会问,马克思是否提出过任何关于自由解放的理论?对这个问题持否认或怀疑态度的人,最好先读一读马克思在《莱茵报》期间所写的论文。他在那里说了一句精彩的话: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本质。这些人可能会继续质疑道,马克思早期对自由的关心和追求只是早期的不成熟的思想,只是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影响;在他的思想成熟阶段,他只是要利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来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而没有提出一般意义上的自由理论,如此等等。他们都忽视了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即,马克思是用批判的方法对待关于自由的概念和学说,在此意义上,我们肯定他的自由理论是批判性的。

马克思的批判方法是被他改造了的黑格尔的辩证法。他把黑格尔的“否定”“扬弃”“异化”等概念的思辨的抽象意义转变为具体的社会历史意义。“异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造成的人的异化,特别是劳动异化;“否定”是通过改造社会来克服异化,表现为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扬弃”是辩证的批判,它既保留了前一阶段社会改造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局限性。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辩证法的扬弃是同一个过程。

马克思继承了启蒙时代的批判精神,生活在康德以降的德国的思想批判时代。从1843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开始,马克思始终自觉地以辩证的、社会历史的批判阐述自由的理论。这一批判方法使他超越了以往的思想家:辩证的扬弃使他克服了启蒙学者关于自由和奴役的简单化的二元区分;社会历史的批判使他克服了德国哲学家只是在精神领域寻求自由的局限性(这在他看来是出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马克思把一般意义的“个人”“自由”“人权”看作是历史的范畴,它们的意义只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得到实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商品交换的领域称作“天赋人权的真正伊甸园”。他解释说:

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自由!因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他们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现的最后结果。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占有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有权!因为每一个人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边沁!因为双方都只顾自己。使他们连在一起并发生关系的唯一力量,是他们的利己心,是他们的特殊利益,是他们的私人利益。

随着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而产生的自由、平等和利己的人际关系是历史的进步。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前资本主义时期,个人依附于部落、家族,没有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可言。在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表现的秘密,即一切劳动由于而且都是一般人类劳动而具有的等同性和同等意义,只有在人类平等概念已经成为国民的牢固的成见的时候,才能显示出来”。就是说,商品在全社会范围的自由、平等交换造就了具有平等地位的个人,他们的平等地位表现为“法律关系上平等的人” 。在《资本论》的手稿中,马克思更明确地把人类自由发展的历程分为三个社会阶段。前资本主义是人身依附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是人依赖于物(商品)的社会形态,虽然个人有自由权,但个人自由仍然是商品经济的异化的产物,资产者和无产者同样被异化。只有到了共产主义,才能有“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包括历史的、现实的和理想的三种成分。历史的成分是通过对前资本主义的批判,说明个人自由和自由权的起源;现实的成分是通过对现实的政治专制和经济剥削制度的批判,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自由和人权的内容和性质;理想的成分是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说明“每一个人和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关注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解放,在《共产党宣言》以及其后的著作中宣扬共产主义能够达到的个性自由,在《资本论》等著作中考察了人类朝向自由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毕生争取的现实中的自由,实际上是公民的自由权,包括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结社、集会的自由,普选的自由,平等的公民权,等等。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自由权,早已写在《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之中。能否说现实中的自由权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呢?当马克思指出个人的自由权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他的意思绝不是说,这些只是资产阶级才享有的自由和权利。如果人们在现实中不能享有这些自由和权利,这也不是因为它们是虚幻的欺骗,而是因为封建贵族专制(比如普鲁土国家)的干预和阻挠,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民众不能在现实中充分享有这些自由权。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主张,即使争取自由权的斗争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也应该在其中占领导地位,因为这场革命所争取的自由权属于全体人民。

马克思争取现实的自由权的理论和实践最突出地表现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他指出:

自由报刊是人民精神的洞察一切的慧眼,是人民自我信任的体现,是把个人同国家和世界联结起来的有声的纽带,是使物质斗争升华为精神斗争,并且把斗争的粗糙的物质形式观念化的一种获得体现的文化。

这篇战斗的檄文堪称是与洛克的《论宽容》、穆勒的《论自由》相媲美的论述言论和表达自由的经典文献。马克思与洛克和穆勒等自由主义代表人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但在积极争取现实中的政治自由权,而且有着让人“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自由生活的共产主义理想。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他区分了“droitsdu citoyen[公民权]”和“droits de l' homme[人权]”。公民权指政治上的自由权。公民权或自由权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然而在现实中往往不具有的基本自由,因此需要以“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积极地争取和捍卫基本的自由权。而人权只是“可以做和可以从事任何不损害他人的事情的权利”,其实际应用“就是私人财产这一人权” 。马克思说,为了达到人类解放的目标,不能满足于资产阶级已经争取到的个人(“利己的人”)的人权,而是要通过争取公民权的社会革命,建立自由人的联合共同体。他说:

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体劳动、自己的个体关系中间,作为类存在物(species⁃being)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相分离的时候,人的解放才能完成。

在以后的著作中,马克思认为,政治自由是免除压迫的自由,为了免除压迫和奴役,必须从根本上消除产生压迫和奴役的原因。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揭示了产生压迫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政治上的不平等,经济上的匮乏,心理上的恐惧,归根到底产生于这一经济上的原因。马克思的自由解放理论以争取公民的政治自由为基础,以“消灭私有制”为途径,以“解放全人类”为归宿。这是一以贯之的辩证发展过程,即从政治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发展过程,其中没有什么“不成熟”和“成熟”、“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思想割裂,也不是从什么“资产阶级自由观”到“共产主义自由观”的根本转折。 QFpdgYtEnBU0+AnQ/LTYj4XzkW4Y4MyN2GGNfV8Y3SmmBYn67nrcIULdqiaTXp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