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西方哲学史上的“物质”观念

希腊哲学中并无现在所谓的“物质”概念,当然也就不会有以“物质”概念为中心的唯物主义。我之所以要指出这一事实,是因为过去按照日丹诺夫关于哲学史的定义,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两军对阵”作为哲学史的唯一线索和内容。希腊哲学中没有“物质”概念这一事实却说明,“两军对阵”在一开始并不存在。

希腊哲学包含着以后一切哲学概念的萌芽。预示着后来的“物质”概念的希腊哲学概念是“质料”(hyle)。hyle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木材”,哲学家借用这个生活用语表示世界万物构成的原材料。亚里士多德说,最早的哲学家都主张质料是世界的本原,但这只是他从自己“四因说”的观点对过去的哲学史的一种概括而已。最早的哲学家并没有使用“质料”这一概念,这是亚里士多德创造的一个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概念。hyle在中世纪被翻译为materia,但其基本意义仍然是“质料”。直到近代哲学中,西文中的matter才表示“物质”的意义。但因为“质料”与“物质”在现代西文中是同一个词,一些人便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把最早一批主张世界本原是“质料”的哲学家说成是“唯物主义者”,这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解释。

姑且不论最早哲学家的观点是否能够归诸亚里士多德所谓的“质料因”,即使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他们的观点也不是唯物主义。正如亚里士多德注意到的,这些哲学家需要“动力因”来说明“质料”是如何结合和分解的;于是阿那克萨戈拉设定了“心灵”,恩培多克勒设定了“爱”和“恨”作为推动“质料”运动变化的原因。按照“两军对阵”的标准,这意味着精神是推动物质的力量,这当然不属于唯物主义。最早一批哲学家中的另外一些人,如主张“水是万物本原”的泰勒斯和主张“火是万物本原”的赫拉克利特,根本没有区分物质和精神,作为世界本原的“水”或“火”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物质形态,而是有着活力的灵魂。因此,“泰勒斯说万物都有灵魂,并进而把水的能动力量奉为神圣的力量,也说万物都充满了神” 。赫拉克利特所说的“火”是“永恒的活火”,等于logos(相当于后来所说的“理性”),又说:“logos为灵魂所固有。”这些哪里是什么“唯物主义”呢?后来的斯多亚派把赫拉克利特所说的“火”等同于“精神”和“神”,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希腊哲学中,唯有原子论可被算作唯物主义。原子论只用物理属性解释原子和原子的运动,并把灵魂解释为“精细的原子”。但这一孤证不能支持“两军对阵”的说法,因为原子论力量太弱,根本无法与希腊哲学的其他学派“对阵”;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斯多亚派等主流派别,也不把原子论当作主要论敌而与之“对阵”。

不过,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质料”虽然不是“物质”,却包含着近代哲学的“物质”概念的萌芽。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亚里士多德虽然认为质料既不可以直接感知,也不可以用概念加以描述的现实,但他承认,可以用“类比”方法来把握它。 这就是把“质料”类比为有形的材料。比如,他在举例说明“四因”的意义时,说“铜”是“铜像”的“质料因”。也是在把“质料”类比为“有形物”的意义上,他把早期自然哲学家所说的“水”“火”“气”等概括为“质料”。他甚至在《大伦理学》第5章中把“质料”说成是有形状、大小的东西。“质料”的这一类比意义即后世所说的“广延”。

其次,在《物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把“质料”当作事物运动变化的载体。他认为,运动变化是在不变的载体的基础之上,既有形式朝向它所缺乏的形式的过渡、转化。变化的只是形式,例如,水变成气时,构成水或气的质料不变,变化的只是水的“湿性”变成了气的“热性”。同样,在位移运动中,变化的只是事物的位置,构成事物的质料并不变化。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把质料视为运动载体的观点,与近代力学把物质视为运动的载体的观点是一致的。

更重要的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把“质料”与“实是”“本体”“本质”等关键概念联系在一起。亚里士多德说,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是“实是自身”(being qua being),“实是”的中心意义是“本体”。但是,“本体”的基本意义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6卷中,首先说明“质料”非常接近于“本体”的意义,因为本体是一切属性所依附的“基体”或“支撑”(hypokeimenon)。他做了一个思想实验:如果把依附在本体上的所有属性都剥离之后,那么最后剩余的必定是本体。他说:“把其他一切都剥离之后,剩下的只有质料。”如此看来,质料应该是本体。但亚里士多德笔锋一转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可分离性和‘这一个’是本体的主要特征。”他的意思是说,没有任何属性的质料只是一团混沌,不能彼此区分开来,不是独立的个别存在;我们甚至不能说质料“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它当然不能成为“实是”的中心意义,即不可能是“本体”。

在以后的论述中,亚里士多德虽然说,形式或本质是主要的、基本的本体,但这只是从可用定义来认知的角度来论述的。他承认,在现实中,可感的本体都是质料和形式的复合物;没有质料的形式与没有形式的质料一样,不可能是具体存在的本体。总之,亚里士多德的质料观建立在“载体”或“基体”“实是”“本体”等一些根本概念的基础之上。这些也是后来的“物质”观念的基础。

在中世纪,“质料”的意义逐渐向近代哲学意义上的“物质”的范畴过渡。中世纪的神学家把质料解释为上帝创世时最初创造的原材料。奥古斯丁解释《创世记》中“上帝创造了天和地”这句话时说,“地”就是质料;质料“近乎虚空”,但不完全是虚空,因为最初的质料已经具有形状。 托马斯·阿奎那进一步区分了“共同质料”或“原初质料”与“能指质料”。原初质料是不可区分的一团混沌,“能指质料”(materia signata)却是可以区分出形状、大小的东西。托马斯·阿奎那明确地说:“所谓能指质料,我指的是按照一定的形状来规定的质料。” 亚里士多德虽然以“形状”来类比“质料”的意义,但托马斯·阿奎那首次明确地把“形状”作为“能指质料”的属性。这是向近代哲学的“物质”概念迈进的重要一步。

托马斯·阿奎那的另一个贡献是在“实是”的意义中区分了“存在”和“本质”。中世纪哲学家用拉丁文esse表示希腊文to on(实是),兼有“存在”(existence)和“本质”(essence)的意思。托马斯·阿奎那用esse表示本质,用ens表示存在。他说,“存在”(ens)的意义来自动词“是”(est),“‘是’的纯粹意义是‘在行动’,因而才表现出动词形态” 。上帝的存在是创造活动本身,它赋予一切事物现实性。任何事物的本质在未获得存在之前都只是一种潜在,一种可能性;上帝的存在活动是使潜在转变为现实。因此,存在高于、优于和先于本质。本质依赖存在,没有存在,就没有实在的本质。托马斯·阿奎那所说的“存在”(ens)仍是拉丁文“是”动词的名词形式,直到16世纪,经院哲学家才创造出拉丁文ex⁃istens代替ens的意思。从构词法上就能看出,existens(存在)与sub⁃stens(本体)有不同的前缀。“本体”中的sub⁃表示属性“之下”的支撑点或基体,“存在”中的ex表示“走出”这一基体,即走出本体的范围,“存在”的意义就是在不断超出自身的活动过程中创造自身。

自从区分了“存在”与“本质”之后,哲学家遇到的问题是:“本体”的首要意义究竟是存在还是本质?这一问题成为近代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儿首先回答了这一问题。他对“本体”的定义是:“一个不依赖其他任何东西而自身存在的东西。” 他承认,严格地说,只有上帝才是不依赖于任何东西的存在,上帝是唯一的本体。但他又说,“本体”是多义词,它可以在相近的意义上运用于不同的对象。在与“本体”的定义相近的意义上,心灵和物质也是本体,因为除了上帝之外,它们不需要依赖其他任何东西而存在。

笛卡儿还认为,我们只能通过属性认识本体,“上帝”这一本体的属性是“无限完满”,“心灵”的属性是“思想”,而“物质”的属性是“广延”。“思想”和“广延”是清晰、明白、最为广泛的属性,因此,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只有心灵和物质才是本体。

笛卡儿开启了“心灵”与“物质”的二元论,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心灵与物质关系这一重要的哲学问题。斯宾诺莎按照笛卡儿的逻辑推理说,如果只有“上帝”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本体,为什么不始终如一地坚持上帝是唯一本体的一元论呢?既然“物质”和“心灵”只是通过其属性才能被认识,为什么不把“广延”和“思想”看作唯一本体的属性,而把物质的事物和心灵的观念分别看作“广延”和“思想”的“样式”呢?莱布尼茨则认为,“广延”是一个无限可分的属性,具有此属性的“物质”不可能是真正的本体,只有绝对不可分的“单子”才是本体,而只有“精神”才是绝对不可分的;因此,单子必然是精神本体。

除了以上的唯理论者以外,经验论者也就“物质”是不是本体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洛克为物质本体辩护。他的理由主要有两点:第一,物质的存在是所有属性的“基体”或“支撑点”;第二,物质的“广延”及其相关的“运动”“不可入性”等属性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力的“第一性的质”,与依赖人的主观能力的“第二性的质”相区别。贝克莱通过推翻这两点理由,否定了“物质本体”的概念。贝克莱说,作为“支撑”可感属性的“基体”是不可感的,既无理由,也无必要承认物质本体的存在。另外,“广延”及其相关属性与其他可感属性一样,也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力,具有“心灵”的属性。

以上各种观点,不管是肯定还是否认“物质本体”的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预设,即物质的属性是广延。肯定者争辩说,因为物质具有广延的属性,所以物质是本体;否定者说,因为广延不能成为理智或感觉所把握的属性,所以物质不是本体。他们的物质观都是把物质归于广延的本质主义。 uOH9jGb6G/r3fxR1n95VvyOpvRZf9a+o5upcvIjpFfYCPkNTs2cY1B9f193SSX+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