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物质”观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嬗变

众所周知,“物质”这一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基石。这一范畴并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独创的,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很久之前,“物质”就已经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仅视为对西方哲学史中“物质”概念的批判性吸收,也未免过于简单。这是因为:“物质”在西方哲学史上并不是中心范畴,西方哲学的中心范畴有“实是”(being)、“存在”(existence)、“本体”(substance)、“实在”(reality)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以“物质”范畴为中心,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变革表现为用“物质”消解了西方哲学的中心范畴。马克思哲学之所以能够用“物质”来消解西方哲学的那些中心范畴,不但是因为那些中心范畴之间互有联系,而且是因为,在西方哲学史上,它们与“物质”概念也有密切的联系。由于逻辑思维的缘故,西方哲学的基本范畴都与“是”相关。西语的逻辑判断的基本形式是“主语+是+谓语”。比如,“树是绿的”。我们可以看到树和绿色,但“是”一定也表示一个实在,而“不是”表示非实在,否则的话“树是绿的”和“树不是绿的”就没有差别了,真理和错误就没有区别了。并且,“是”表示的实在是普遍的、统一的、无所不在的;主词和谓词表示的实在是变化的、多种多样的,但所有判断都有一个不变的“是”,它表示的普遍的实在就叫“实是”。“实是”是哲学研究的首要对象,而具体科学研究主词和谓词表示的那些具体的、变化的实在,因此哲学比具体科学更普遍,更基本。至于“实是”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回答:存在、本质、本体等是几个最常见的答案。只是在进一步解释“实是、本质、存在和本体是不是有形的”“是不是在时空之中”等问题时,一些哲学家才使用了“物质”的范畴。绝大多数哲学家只是把“物质”当作一个次要的范畴,或是存在的附属物,或是第二位的本质,或是本体派生出来的东西。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是西方哲学传统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畴来自传统的哲学理论,与本体论的中心范畴“实是”的意义有着尤其复杂和深刻的联系,正是通过对“实是”的意义的深入分析,马克思哲学把“物质”置于中心地位,并说明了“物质”与西方哲学的那些中心范畴之间的联系。我愿以“物质”的观念为例,展开和重建马克思著作中的逻辑论证的成分,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真正的“说理”的哲学,而不只是一些论断和结论的简单凑合。 oZzPQcaqSu7AIu9gGqOC9iBOW1t9wx8PNhrHlKJhIfD8AiqLsB2PPJEpnC2gYiJ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