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略王朝是拜占庭帝国第五个正统王朝,统治了几百年,其间在位的皇帝有七人,分属六代人,包括伊拉克略一世(Heraclius Ⅰ,610—641年在位)、君士坦丁三世(Constantina Ⅲ,641年在位)、伊拉克洛纳斯(Heraklonas,641年在位)、康斯坦斯二世(Constans Ⅱ,641—668年在位)、君士坦丁四世( Constantine Ⅳ,668—685年在位)、查士丁尼二世(Justinian Ⅱ,685—695,705—711年在位)和提比略(Tiberius,706—711年任共治皇帝)。伊拉克略一世是王朝的创立者,其父是前朝驻扎非洲的迦太基(Carthage)总督区总督。前朝末代皇帝莫里斯(Maurice,582—602年在位)于602年被福卡斯(Phokas,602—610年在位)兵变推翻并遭到全族祸灭后,帝国政局大乱。他受父亲的委派率领陆路大军讨伐篡位皇帝,在埃及行省联合帝国舰队共同北上,于610年占领首都,杀灭反叛的残余势力,建立新王朝。可以说,新王朝是帝国军事高官建立起来的。
伊拉克略王朝实际统治约为91年,因为其间皇帝查士丁尼二世时期被军事叛乱推翻了10年左右。总体看,六位皇帝分属五代人,传承清晰,但也矛盾重重。伊拉克略一世只有一个弟弟塞奥多利(Theodore),后来任王宫贵族和内廷高官,他和他的同名儿子塞奥多利似乎都没有什么作为,而且后者一度卷入皇室内讧。伊拉克略一世和两任妻子共生育了13个儿女,前妻法比亚[Fabia,后改名为欧多基娅(Eudokia)]患有癫痫,生产后去世,留下长女欧多西娅·埃皮法尼娅(Eudoxia Epiphania)和儿子君士坦丁即后来的皇帝君士坦丁三世。伊拉克略的第二任妻子玛蒂娜(Martina)是他的侄女,虽然是近亲结婚,但先后生下11个孩子,即儿子弗拉维乌斯(Flavius)、君士坦丁、费比厄斯(Fabius)、塞奥多利、伊拉克洛纳斯、戴维(David)、马林努斯(Marinos)、奥古斯提努斯(Augoustinos)和女儿玛蒂娜、菲布洛尼娅(Febronia)及未及起名的女婴。由于是近亲结婚,他们的儿女大多天生有缺陷,不是过早夭折,就是患有智能和身体上的先天疾病,只有伊拉克洛纳斯侥幸身心正常,与其同父异母的哥哥君士坦丁三世继承了皇位。近亲结婚生下的第一代人几乎都有毛病,因此他们也都没能产下第二代。王朝皇权传承的重担就由伊拉克略一世的长子君士坦丁三世一支承担,其长孙康斯坦斯二世及后者的长子君士坦丁四世、长孙查士丁尼二世基本按照长子继承的传统。据称,伊拉克略还有个私生子叫约翰·阿斯纳提斯(John Athalatichos),曾伙同伊拉克略的侄子塞奥多利,密谋反对自己的父亲,但东窗事发,约翰惨遭削鼻剁手之刑,并被流放到普林西波岛(Principo);塞奥多利不仅被削鼻,还被砍去了一条腿,后被流放到高杜梅雷特(Gaudomelete)。关于伊拉克略一世私生子和侄子的传闻并不可靠,但第二任妻子玛蒂娜为自己的亲儿子伊拉克洛纳斯与继子君士坦丁三世爆发内讧是确有其事,且当时年老多病的伊拉克略也无暇干涉。老皇帝黯然离世后,皇后玛蒂娜极为活跃,干涉朝政,力图阻止君士坦丁三世及其长子康斯坦斯二世继承皇位,而力主伊拉克洛纳斯和她的另一个儿子戴维承继大统,甚至有传言说她毒死了本就不太健康的君士坦丁三世。因后者深受老皇帝和朝野内外的喜爱,所以传言一出,动乱四起,连伊拉克洛纳斯答应加冕康斯坦斯二世为共治皇帝都压不住沸腾的民怨,大将军瓦伦提乌斯(Valentinus)起兵反叛,在起义民众支持下,推翻了玛蒂娜和伊拉克洛纳斯的统治。伊拉克洛纳斯惨遭削鼻,与被割去舌头的家人一起被流放至罗德岛(Rhodes)。
君士坦丁三世在位仅三个月,他的妻子即其侄女格里高丽亚(Gregoria)生了长子康斯坦斯二世和次子塞奥多西(Theodosius),他们的一个女儿曼娅(Manyanh)后来嫁给萨珊王朝末代国王耶济德三世(Yazdegerd Ⅲ,632—651年在位)。依照长子继承的原则,康斯坦斯二世即位,他的妻子皇后便是大将军瓦伦提乌斯之女福斯塔(Fausta),因此在与弟弟塞奥多利争夺皇权的内讧中占有优势地位。他们育有三子,即长子君士坦丁四世、次子伊拉克略(曾在659—681年担任共治皇帝)、幼子提比略(曾在659—681年担任共治皇帝)。康斯坦斯二世在位虽长达27年,但结局悲惨,他在出征西西里的叙拉古(Syracuse)时被刺杀在浴室里。继任为皇帝的是他的长子君士坦丁四世,妻子是阿纳斯塔西娅(Anastasia),两人婚后至少育有两个儿子即长子查士丁尼二世和次子伊拉克略。查士丁尼二世13岁时成为共治皇帝即皇位继承人,17岁登基。其第一任妻子欧多基娅育有一个女儿阿纳斯塔西娅,后嫁给保加利亚汗王特尔维尔(Tervel);其第二任妻子哈扎尔公主塞奥多拉(Theodora)为查士丁尼二世生育了儿子提比略(706—711年担任共治皇帝),只是父子俩在菲利彼库斯(Philippicus) [1] 军事叛乱中均被杀害,提比略当时年仅6岁。伊拉克略王朝到此断绝。
伊拉克略王朝在拜占庭帝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至于后世学者们多以之为拜占庭帝国中期历史的标志。其所以如此,主要在于该王朝最早开始试行和推广军区制改革。伊拉克略一世迫于对波斯战争的东部前线吃紧而开始进行的军区制改革不仅解决了当时帝国面临的财政危机和兵源枯竭难题,还加速了帝国的军事化。这恰好与当时整个中亚、西亚、东地中海和东欧地区广泛的移民运动新趋势相吻合,适应了这个时代的新形势,满足了最紧迫的需求,也为嗣后数百年拜占庭帝国应对频繁的战争奠定了制度性基础。也许正是军区制试行初期显现出的制度优势,使得自伊拉克略一世开始的对波斯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后,伊拉克略王朝又抵抗阿拉伯人的攻势,将扩张势头正旺盛的哈里发军队阻止在拜占庭东部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