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序
一个教师的自白

我直到做了父亲之后,才慢慢领悟到,其实,眼前的每一个学生,包括那最平庸、最不起眼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珍宝,承载了他们的无尽希望。

如果我的孩子天资稍差,抑或顽劣不驯时,我希望他的老师如何,那我亦自当如何。

许多新生入学后,慢慢会在内心集聚起这样一种痛苦的感受:在这个校园里,乃至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其实没有人真正在意你。

于是,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让他知道:我在意你。即使你不用温和的鼓励和赞许,也要用严厉的批评和敦促告诉他。

即使是一句问候,一个提问,一个眼神,也能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

每一年的毕业时节,都在和我的学生告别。本科生,四年,研究生,两年或三年。从素不相识,到共享一份份喜怒哀乐,到教学相长,然后从相濡以沫到相忘于江湖。

往往是,师生之间刚刚成为真正的相知,就不得不在路口告别。这是每一个教师的酸楚时刻。我见证了你们的成长,见证了你们的青春光华,见证了你们步入更新的人生,却被迫移开视线,然后又回到下一个原点,等待下一个学年,面对下一批懵懂、陌生的你们。

所以,这真是甜蜜而感伤的职业。

在一个“百度知道”的时代,教师所能传授给学生的,其实已不是知识,而是智识。智识里有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超越知识的那一部分:例如意志力、方法论、价值观。

智识是方法,所以教师需要有方法。智识是智慧,所以教师需要有智慧。智识是态度,所以教师需要有态度。智识是性情,所以教师需要有性情。智识是人格,所以教师需要有人格。

这就是一个典范的教师值得尊敬的全部原因。

教师的职业本质,其实是从未来回来跟学生说话。

我曾经举《肖申克的救赎》为例,说明教育的意义。老瑞德说:“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大错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

真正好的教育,是像这样穿越未来和过去的玄秘低语。因为有教师的灵魂传信,学生才不至犯下他本可避免的大错。

经验表明,学生对教师的回避,未必是出自冷漠,而有可能只是期待;同理,沉默的学生往往思如泉涌,木讷的学生往往感情深挚,粗疏的学生往往大有担当。还有,中上之才往往前途无量。

但洞察这些,需要时间。一个阅人无数、愿意体察学生的老师,比执着于学分、成绩的老师更适合这个职业。

最好的教师不是为教书、打分而来,更不固执于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他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然后——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常跟弟子谈餐桌礼仪,特别是在中国式的酒桌上。我是刻意为之。

在今天,教导学生社会化,比教会他们写作论文更刻不容缓。论文关乎学业,而社会化水平关乎生存。

无论你是否相信,如何与人打招呼,如何敬酒和祝祷,如何回馈别人的善意、应对意外的挑战,确实比论文、作业和学分更关乎他们一生的命运。

如果一个人的身份是学生,他们大多是无所谓好坏的,在学校里,他们平等而无辜。这是一切教育、奖惩的逻辑起点。

当然,从他们成年后的历史来看,其中有好苗子,也有坏基因。

教师对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无能为力,但在告诉学生何为好坏时大有可为,这就是价值观教育。这是学校里唯一可靠的教育路径。

价值观的养成大多取径于耳濡目染的熏陶,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即风气。

学校很难改变所有人抽象的人生,但具体的教师面对具体的学生时可以!

教师不是用来教育一群抽象的“学生阶层”的,而是用于帮助一个一个具体而微的个人的。

好的教师,应该也的确能够改善他所面对的学生的人生。当他这么做时,眼前遍布预感,内心充满责任。

这就是教师的职业精神。

一个教师,难免会时常想到这个职业有什么回报。我也跟同学们说:等到退休后,我会走遍大江南北,挨家挨户地去你们家吃饭。还说:将来同学们要时常回来看望冷冷清清的老师。

但实际上,我知道,这些都是不重要的愿景,也是教师职业回报中最不重要的部分。

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我们有机会在学生人生中扮演如此关键的角色。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学生,偏偏是你来到我的面前。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教室,偏偏你只来到我的门前。正如这个教师节有那么多的文章,偏偏是你读到了这一篇。

我教了你,你成了我的成就,这是我能收到的最大的报酬。

英文里有一句话: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成为谁)。我想把它翻译得古雅一点:

眷爱非为君如是,

如是为我半由君。

那一天,从仙林赶回鼓楼,去参加同学们为我举行的教师节茶叙。坐在车上,窗外瓢泼大雨,使我忽然忆起了有一年的雪。

在那个大雪纷飞的清晨,我带学生在鼓楼茶馆上过一次课,结果课堂失控了,刚讲了两个段子,学生就兴奋地跑到露天打雪仗去了。

我还记得当时的热闹,以及香茶的味道,不过那些学生的名字、课上的内容,是再也想不起来了。

这大约是一个教师最纯粹的回忆,也是漫长职业生涯能给我的全部意义。

《常识课》,刊录了我作为一个教师的通识辅导。其内容,以微信公众号“杜课”为蓝本,我在致谢和跋里,讲述了“杜课”的故事。

本书在一千余篇“杜课”中,选编和改写了九十篇,题为《常识课》:它不是时政讨论,不是人物故事,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思想文化,而是一个讲述人生常识的选本。

那些未被选编的内容也很重要,但,还是留待以后吧。毕竟,在我们的教育中,最需要擦亮的,恰恰是那些被长久遮蔽的常识部分。

而人最重要的素养,也正是我们称之为“常识”的内容,它们大多无法用考卷来衡量,容易被专业教育、应试教育所轻视。例如:敬畏的能力,反思的能力,爱与同情的能力,社会化与同理心,容错性与宽容力,沟通与理解力,幽默感与快乐,运动家精神,忍耐与自我约束,遗忘力与钝感力,勇敢,专注力,想象力,奉献、牺牲与利他精神,审美,学习力,领导力,以及信仰的能力,等等。

这些内容,是《常识课》的主要部分。我希望,其中有一些吉光片羽,或能对读者有用;我更希望,《常识课》能像一些古老的思想故事那样,长久地陪伴一些读者的人生。

本书的编订,纯以教学的先后排序,也间或记录师生生活的场景。我想,流水般的讲述,或许才是自然的。好的人生故事,大概也像流水一样,朴素又安静。

杜骏飞
写于2017年教师节
2022年10月改定 wjgmZsC9c5dRQZ3tx9ywuI0hZ5g5IBCinNs1Po7pF50l9NdUFgi0mnyjUGzEax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