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钝感

主题词:元能力,钝感

钝感是一种能力,与敏感一样,都涉及先天禀赋和后天养成。但从修炼上来说,人从敏感回归钝感,是一种逆向培养,其难处可想而知。

因此,郑板桥才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他说的“糊涂”,大约就是钝感吧。

契诃夫曾写过一个故事——《小公务员之死》。

一名小公务员到剧院看戏,不小心冲着一位将军的后背打了个喷嚏,便疑心自己冒犯了将军,几次三番地跟将军道歉,最后惹烦了将军,在遭到对方的呵斥后,竟然一命呜呼了。

小公务员身上的敏感、脆弱、过度紧张,读来似曾相识,想来,他是很多人的生活缩影罢。

在人生的压力下,人会不由自主地活成一个雷达,时刻扫描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他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落在敏感的人眼中,可以发展为无数推测演绎,演变成无数的心理活动。现代人的精明世故、随圆就方之能,无不与察言观色的机敏相关。

不过,有一利就有一弊,过度敏感的代价是自我的客体化,它使人成为依附环境之物,而非独立的自己。

很容易地,他会成为流言的受害人和传播者。很容易地,他会成为把轻响当作雷霆的凄惶人。

钝感者则不然,他们舒缓自在地活在自己的心灵中。他人无事生非,他当无事发生。他人目中无人,他当查无此人。他人否定千百回,他也就当东风吹马耳。在世俗看来,这种钝,形似迟钝、驽钝,于是常常笑其不开窍,讥其不入时。殊不知,正因为钝感,他才安安稳稳地活成了自己。

过度敏感是一种社交病,病人不惮以恶意揣度他人,捕风捉影,吠影吠声,结果自己不得安宁,旁人也渐生厌弃。

钝感的人则健康无比。他看见周遭的世界,常觉得太平安定,对他人的批评,也能感到善意,环境再窘迫,也不能让他失落怨恨。聪明人经常提的一个词是“眼力见儿”,赞的是人有七窍玲珑心,可是,对钝感者,我要提的一个字是“定”,赞的是人因定而致慧心。

我们去动物园,会看到小动物都是敏感的,游客的言行,总能引发它们叽叽喳喳,稍有惊动,便四散奔突。唯大动物才有钝感之力,狮子、老虎,大象、河马,往往举止安闲,对造访安之若素,甚至对惊扰也无动于衷。

钝感的人,内心如大动物,内心足够强大,能力足够超卓,流言奈我何,流俗奈我何,世事纷纷攘攘,又何有于我哉?

钝感的人在人群中,有如巨人之在旷野,他们举手投足,无不意态从容,他们徜徉大地,一任自身性情。

“钝感力”一词,是渡边淳一的发明,其字面涵义为:迟钝的力量。它要求人在面对外部刺激时,反应悠缓淡定,举止不为所动,且这钝感发自内心。

我以为,“钝感”绝非迟钝一义,它其实是从容、笃定、坦荡、自信、举重若轻的人格统一体。

与之相对的,则是过敏型人格。敏感自然也有好处,但如果驾驭不好,过度的敏锐往往带来脆弱的情绪,甚至发展为玻璃心人格。玻璃心,很难成大器,也时常会遭遇悲剧命运。他们容易将际遇里的负面放大,怨天尤人,更自怨自艾,思虑久之,于身心之不利当可想而知。

譬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宝玉在初次见面时,就发现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似西子胜三分”,但也正是这份敏感多思,让她始终感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旁人不相干的闲话、丫鬟们的斗嘴置气,对她而言,都句句扎心,及至彻夜难眠、病弱体虚,为一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有一个观点,钝感力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细读他所拟定的钝感力五律,当知所言不虚:

1. 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 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 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 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 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迅速忘却不快之事,是要人能够驾驭自己的记忆,不介意其所不当介意,这必然要从价值观中修行。

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是要人不把失败当作羞辱,而只当事务流程来看,如若内心不够强大,气概不够坚毅,又哪来的如斯淡定?

至于“坦然面对流言蜚语”,“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以及面对表扬不得意忘形,无非都是要你宠辱不惊。如此看来,钝感之人,是以通达化解纷扰。试问,人若看得清捧、看得穿骂,能以钝感之力屏蔽周遭噪音,则心中又有何忧,又有何惧?

要在这一生的荆棘中穿行,你自当披挂浑然不觉的铠甲。钝感,值得我们一生修行。

愿你铭记。 eohy2G0IgW1tRI9WWUa26mJsBk1Q1cMTth/K+4R738VDuSx+AATG9NRE1SgEoYT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