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相貌,女性,化妆
编辑注:五月某日,饭桌上,同学们谈起了女性的相貌危机问题,引来了杜老师的长篇大论。
女生问: 欧洲有一项社会心理调查显示,只有2%的女生对自己的长相表示满意,为何大多数女生对自己的长相不满意?
答: 我想,这个话题里有三个关键词值得讨论。
第一,“女生”。这里蕴含着女生与男生的差别,与性别差异有关。女生与男生到底有什么差别?女生更多被评价外貌,男生被评价外貌则少得多。
第二,“自己的相貌”。你对别人的相貌可能没那么关心。因此,这并不是一个审美的问题,而是一个利益、面子和认同的问题。
第三,“不满意”。它指的是相对不满意,不是绝对不满意,是价值期许的不满意,不是外部评价的不满意。
这三点导向一个判断:女生对自己的看法是“宾格化”的,她把自己置于一个被观看、被支配、被评价的地位。同时,她要用他者的价值观来评判自己,且追求评判的最大值。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她才会“总是”对自己的相貌不满意。
这时,她充满了功利性,还具有对个人容貌资本变现的期待。往好处说,这是女生爱美的本性,希望更多被他人关注,从而得到更大众化的承认,拥有更为广阔的情感市场。
“宾格化”,是我的一个不成熟的术语。那么,什么是“宾格化”?“宾格化”是生命自我意识中的被动语态。原本,“我”这个词,是“I”,但是很多女生是用“ME”来看待自己的,这就是“宾格化”。
在文明社会中,一个人在什么状态下才会自我“宾格化”,才会定位自己是被注意、被支配的、被评价的、被展现的?
也许,是强大的世俗压力使她自我“宾格化”了,她从小被训练自己不是“I”,而是“ME”。
原本,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自己是个主动的、独立的、不同寻常的人,坚持自己是个支配自己生活的人。
不良的教育、不良的媒体环境、不良的社会心理压力,会导致主我转向宾我,这时,女生们才会忽略自己内心的感受,转而追逐他人的感受,不理会自己内心的追求,转而理会他人的追求。
如果从美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一个人比另一个人要匀称好看,但这是一个主观评价。从一个主格的“我”来说,我就是我,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自我,这个自我就像花园里的花一样,每朵花都有着自己的花瓣和色彩,也都有自己芬芳的使命。
从全知全能的视角来审视,其实,没有人可以裁判这朵花比那朵花更好看,充其量,人们只能说:这朵花和那朵花不同。
女生问: 同样是注重外表,为何女生打扮自己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很正常的事情,男生注重外表却会被异样的眼光看待?
答: 动物界的雌性似乎大多貌美,但事实上也有很多相反的情况,比如公鸡要比母鸡长得漂亮,孔雀也是如此。
男人也有过度看重相貌的时代。东晋时期,男人都是化妆的,女人倒是不怎么在乎。
“宾格化”是一种政治。在宫廷政治中,后宫、宦官和那些讨好皇帝的大臣,都很在意自己是否受到皇帝青睐,他们的人格都是“宾格化”的。所以人的这类心理追求,是环境压力和社会养成的结果。
在当代,大部分男生从小没有被“宾格化”培养,没有人过度注意到他的相貌。如果长相不是极品,也没有什么人评价他,于是,他也就养成了这样的自我认同,即不以相貌来衡量自己。
不过,当某些男性选秀节目之类的“阉割美学”甚嚣一时,当鼓吹耽美、男色消费的影视充斥荧屏时,家长们要当心了,你们家那些观影的男孩们或许会日趋自我“宾格化”,当他们长大后,满身脂粉气倒在其次,其被动人格与社会角色错位才是最可悲的。
如果说女性的自我“宾格化”,使女性难以成就自己,难以在人格进阶上求得完美;那么,男性的自我“宾格化”,则是社会的灾难,因为男性集体化的阴柔、被动、缺乏承担,对族群命运的影响更为致命。
你刚才问我,为什么同样是人,男生注重外表却会被异样的眼光看待?
答案是,其实没人在意你梳妆打扮,其实也有人欣赏你美如彩蝶,不过,健全的社会更在意的,恐怕还是你的自我“宾格化”。准确地说,整个社会都应该对集体“宾格化”的后果保持警觉。
大家问: 该怎么修炼才能摆脱容貌危机,自信起来,避免日益“宾格化”的命运?
答: 在一个致力于现代教养的社会中,“宾格化”的人应该越少越好,“宾格化”的现象越少,意味着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越可能得到保障。
谈到相貌和自信的问题,各位在日常生活中,要像上台演讲一样,每天培养自己的内在认同和外在风貌,对待自己的相貌,亦复如是。
每个女生出门之前应该照镜子,照镜子不是来评价自己美不美的,而是跟自己说话:
“我就是我,我是自己的仰慕者,然后才是被其他人喜欢的对象。”
“人不是生来被支配的。”
“我要去审视和塑造世界,而不要只被这个世界评判。”
“我要有所行动,我要实现我自己。”
男生出门前,也会照镜子,男生照镜子原本也有丰富的潜台词,不过,如果他只是无所作为地揽镜自照,恐怕潜台词就很平淡了:“我叫某某某。”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