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梳理与探究

读书有计划

本书精选了《聊斋志异》中的四十篇小说,这些小说或书写爱情故事,或敦促人们养成良好品行,或批判腐朽的封建制度,或批判科举制度,或赞颂极富个性的女性……主题很丰富。建议用六周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完成“阅读·思考·生活”中提出的问题。为了保证阅读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本书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和重点阅读篇目可参考下面的安排。

通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 阅读时标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并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理解其含义和用法;每通读完一篇小说都概述一下其主要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阅读需要精读的篇目时,注意结合批注的内容来读,加深对这些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手法的认识。同时要有意识地练习做批注,批注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种批注方式中选择合适的:感想式、质疑式、联想式、补充式。

3. 摘抄你认为优美、精彩的语段,多诵读几遍,并尝试翻译成现代文。

读书有方法

掌握几种自读文言小说的方法

针对《聊斋志异》的文体特点,以下列举几种阅读文言小说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知识

《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集,存在较大的阅读难度,所以,一定要有意识地积累文言知识。对于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句式中的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等,我们需要借助书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才能充分理解。比如,本书中多次出现“遽”字,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可查到它有“迅速,急速”“就,竟”“恐惧”等意思,按照语境,“王喜,遽起”中的“遽”是“迅速,急速”的意思,“妪在室惶遽无色”中的“遽”是“恐惧”的意思。

2.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经历,辩证地看待小说内容

《聊斋志异》诞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融入了作者的不少个人经历,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局限性,因此在阅读的时候要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经历,辩证地看待小说内容。比如,《司文郎》一文这样解释王平子落榜的根本原因——王平子以前误杀了一个婢女,在福禄簿上被削去了官职、功名;在一些小说中,很多书生都是得到花妖狐魅的帮助后,或发家致富,或考取功名。在这类小说中,作者并没有从根本上揭露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性。联系作者屡试不第的经历,就不难发现,作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却又对科举制度心存天真的幻想。

3. 用写读后感、续写结尾、片段扩写等方法,深入了解“聊斋世界”

从《聊斋志异》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篇来写读后感,或者为其中一篇续写结尾,或者选取一个片段进行扩写。比如,《续黄粱》的结局是:曾孝廉隐居到山林中去。到山林以后他会展开怎样的生活呢?你可以根据他大梦一场后与老僧谈话的内容及其最终的选择,进行合理想象,续写他的归隐生活。

小组互助,专题探究

一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而借助团队的头脑风暴,激发思维的火花,可以拓展我们的认知。你可以和若干名同学组成小组,以灵活的形式来开展小组活动,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可以参考下列小组活动项目。

1. 选取《聊斋志异》中一篇情节曲折的小说,和小组成员一起将其改编成剧本,并进行表演。可以参考下面的提示,选择其中一篇小说或小说中的个别片段进行改编和表演。

(1)《席方平》讲述了席方平到冥府为父申冤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还有精彩的对话和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表演时要注意抓住席方平、鬼卒、城隍、郡司、冥王等角色的特点。

(2)《叶生》讲述的是叶生屡试不第,抑郁而死,以致魂从知己,直到完成遗愿才化为乌有的故事。文中叶生和丁乘鹤的交往细节感人肺腑,叶生和妻子的对话令人动容。演绎台词的时候,要融入真情实感。

(3)《促织》讲述的是木讷老实的成名,因为促织而陷入绝境,又因为促织而得到荣华富贵的故事。文中的“占卜问卦”“幼儿投井”“促织互斗”“发财高升”等情节都非常生动传神,很适合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

2. 你可以参考下列专题,选取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探究,也可以自行设置小组成员都感兴趣的专题。

(1)专题一:探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个性特征

本书部分小说侧重记叙一些女子的传奇故事,这些女性的性格既有共性也各具特色。在探究这一专题时,你可以把不同的女性形象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通过她们的行为、语言、神态等来精准地解读出她们的特点。比如,可以阅读《聂小倩》和《鸦头》,对比聂小倩和鸦头的异同。聂小倩和鸦头具有共性:勇敢地追求爱情。但她们具有迥异的性格:聂小倩温柔善良,鸦头敢爱敢恨。

(2)专题二:理解蒲松龄对科举制度所采取的批判态度

本书部分小说着重讲述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所遭受的不幸,但是每个读书人的品行、经历和结局却千差万别。比如:《司文郎》中余杭生傲慢奸诈、文章低劣,最后却升官发财了;王平子虽然最后考中了进士,但失去了进取心;宋生历经曲折后终于受到赏识,成为司文郎。这个结局反映了蒲松龄对科举制度抱有怎样的看法呢?在其他一些小说中,如《叶生》《于去恶》,蒲松龄也猛烈批判了科举制度,你可以在细读这些读书人的遭遇后,综合思考科举制度对他们的影响。

(3)专题三:探讨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统治

书中许多小说的情节都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迫害,比如:席方平在冥府的遭遇反映了官官相护,联合欺压百姓的现象;《冤狱》中的冤案反映了官府胡乱断案的现象。那么犯下恶行的统治者是否被惩治了呢?面对统治者的迫害,普通百姓是如何反抗的呢?作者给出了怎样的建议?请你搜集相关情节,并思考上述几个问题。 FllZ7W7KZMuRD2BvjzaSTmNhUWkupNbwbTZICOjisz6mjk7tFVJODepVsNe1KoG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