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名家导读

《猎人笔记》的艺术特色

王立业 主讲

苏联作家索洛乌欣曾说:“诗人若改行写小说,往往写得都很出色,反过来,却没有一个先例表明小说家转为诗人会成为著名诗人。”索洛乌欣如是评说自然融合了这位抒情小说家的主观偏爱,但写诗起步的屠格涅夫写小说,确实写得别开生面。

屠格涅夫的小说无疑有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的融入,诗的激情带入,体现在《猎人笔记》里面的是主观抒情的大自然描写、诗意盎然的人物肖像描写(我在这里说的肖像是指文学肖像,文学肖像是一个立体概念,它不同于日常肖像的是,后者是静止的,而文学肖像是流动着的,它不仅仅言说人的外在面貌,而且还包括人物的内在世界,其中人的气质、禀赋、性格、品质,还有人的心理,乃至人的出身和所处的社会地位,与周围人的关系等,合起来这是一个立体概念),以及优美简洁的俄罗斯语言和诗化叙事结构,由此而来的诗化散文的情节淡化等,为俄罗斯文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美范式。

毫不夸张地说,《猎人笔记》的价值其实不在其思想立意,而是在其为人们所称道的艺术。就连最挑剔的诗人、文学批评家维亚泽姆斯基,也认为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是作家所有创作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

首先是《猎人笔记》的大自然景色描写。作家直接师承普希金,但代之以开阔壮美以外的是温雅、婉丽,他文字中流淌的不是莱蒙托夫式的高加索的冷峻清丽,也不同于果戈理的乌克兰田园瓦舍的诗情幻想,而是他理解中的俄罗斯中部平原的大自然。这位风景画大师把大自然与人的内心激情结合在一起,在他的画笔下,一个普通的星夜被写得庄严辉煌,一个多露的清晨被写得溢彩流光,一团篝火跳荡着蓬勃的生命,一丝虫鸣也飘悠着女性的温柔。托尔斯泰说自屠格涅夫写了大自然以后,别人再不敢随便动笔,屠格涅夫在《猎人笔记》中寥寥两三笔,大自然就散出迷人的芬芳。冈察洛夫是第一位来中国的俄罗斯作家,当时他泛舟在黄浦江上,结果不知从哪里传来一本《猎人笔记》,他看了随即要求终止这场旅行,说“我要投到我美丽的库尔斯克怀抱”。正因为这部作品对大自然景色描写的成功,让屠格涅夫确立了下辈子还要当风景描写大师的创作信念。这部作品出来以后,他和几个同时代作家在议论各自的下辈子准备做什么,有的说这样、那样,屠格涅夫坚定地说他下辈子还要当一个风景大师。不用说,这种自信正是《猎人笔记》给他的。

屠格涅夫是一位极其敏感的风景大师,他不仅能够辨别出云雀、柳莺、黄鹂、夜莺、知更鸟等各种鸟的不同鸣叫,还能说出各种鸟鸣叫时的不同姿态与状态,这方面最美的描写就体现在《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中。屠格涅夫的自然景色描写调色板多姿多彩,让人目不暇接,但是他笔下的风景多数以素淡、优雅的特点而沁人心脾。在《猎人笔记》中,屠格涅夫感兴趣的并不是鲜亮耀眼的光色,也不是一片纯黑纯白,光、色、影在他的笔下都不是到一个极点,他乃中间色调和不确定语义的运用能手。在他的画面上,或是浓雾清晨中白蒙蒙的青草在猎人的足下留下一枚枚绿印,空气也泛着一层乳白;或是披着晚霞的白桦正在裸枝浅睡(半睡半醒);或者是午夜狗儿半个嗓子的低吼;或者是不知从什么地方飘来一丝苦艾的清香……正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把读者带入其中不停地玩味,不停地想象,不停地创造,与此同时,作品本身也就获得了永久的魅力。

屠格涅夫每逢夏秋季就到乡间短住,特别容易感受诗意的天性使他自然而然地对彼时的大自然有着较为深刻的观察和体验,有助于他“把生活提高到诗的理想境界”,在他看来,夏天百花盛放的大自然更适合烘托主人公的勃勃生机和富有诗意的情怀。再者,屠格涅夫不喜欢冬天,说“冬日魔女”的光环总是带给人沉郁和不快——尽管他单爱在酷寒的冬天里守着炉子写作。由此派生出特有的美学现象,即在屠格涅夫的画册中展现的多是春夏秋,尤其是夏季的景致,构成《猎人笔记》风景描写的基调。只有一个短篇故事《树林与草原》,因四季的变换而有了极小篇幅的冬景描写,且就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整体创作而言,这篇随笔不具代表性。在他的画笔下,读者欣赏到的是大自然里花草繁盛的景象,而不是一片衰败和凄凉;常常有日丽风和、绿荫斑驳,却很少有大雨滂沱,也不见冰天雪地。可以说,屠格涅夫笔下的大自然达到了一种生动祥和的完美状态,几乎不存在丑陋,即便是写农民的苦难与不幸,也是以美丽的景色作烘托或反衬。所以难怪梅列日科夫斯基如是慨叹:当你读着屠格涅夫祥和的诗句,便仿佛觉得生活本身就是为了享受其美丽才存在。

屠格涅夫笔下的大自然风景具有多重的艺术功能,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心理评价功能和人物性格刻画功能。在《猎人笔记》中,人物复杂的心理画图生动地、诗意地铺展在自然景色中,且两相映照和谐,大自然催发讲故事人和作品人物的情怀,作者和人物又将自己的主观感触融贯客观景物,客观景物常常是主观情感的对外投放,常常一改客观存在的本相,催生出一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心灵风景画”的艺术功效。在他的风景画中,情与景有时是相互对立的,然而短暂的对立常被同一所取代,更多的是相互渲染与烘托。巴金的话说得非常准确,屠格涅夫的风景与人的内在情感时而相融相谐,时而对立,时而反衬。但有时却又呈现出另外一种复杂景象,两者同一和对立常常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其表面的和谐掩盖着内在的独立,如《幽会》开头描写的绝美的树林景色,与其说是作者的心灵风景画,倒不如说是女主人公阿库丽娜的,渲染或暗示了她前来赴约的美好心情,但却独独反衬了少女潜在被抛弃的悲剧,从而把阿库丽娜的悲剧推向极致,大自然的美好只不过是爱情临死前的回光返照。而小说结尾,少女被抛弃,秋天的肃杀才是她心理情感的烘托。

揣摩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好多中国研究者已经发现,其美好的自然景色总是与他钟爱的主人公相依相伴,而与他憎恶的人毫无关系。比如《幽会》中大自然景色的变化以明丽助兴女主人公的美好心情,而身处同一美景中那个抛弃美丽姑娘的贵族喽啰却对此毫无知觉。随笔《孤狼》中,从守林员不知道有盗木贼到盗木贼被抓求救,从猎人讲情要求“孤狼”将其释放到“孤狼”果真放手,大自然从雨后天晴到雷声大作,继而电闪雷鸣,最终风雨停住,一切归于宁静和谐,让人不由得惊叹屠格涅夫风景描写的叙事功能,似乎即便抽去事件,凭借自然景色描写,就可明白特定背景下所发生的事件的来龙去脉。总而言之,《猎人笔记》为作家后来小说的风景描写做了艺术方法上的准备。

下面聊聊他的叙事手法。《猎人笔记》是以猎人狩猎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触而汇成随笔形式写出来的,其形式的独特性必然要求叙事手法要有多样性。在《猎人笔记》里,猎人不断地变换着角色,一会儿成为作品中讲故事的人,一会儿充当某一个作品的叙述者,时而是听众,时而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叙说的或是自己的一生,或是某些重要的事情。有时猎人是道听途说的过路人,而另一些场合则是把故事中的人物召来交谈询问;有时这位画中人走下文字圣坛对所述事件鲜明表态,或是直接参与。比如《孤狼》中穷困交加的那个农夫,因砍伐树木被抓获,猎人不仅仅是叙事者,同时也是作品中的人物,在关键时刻挺身相助,劝“孤狼”放了他,而“孤狼”基于猎人的温和正义,对农民寄予人道主义的同情,竟然当真放了这个农夫。就其艺术功效,猎人推动的不仅仅是故事的进程,同时也完成了自我形象塑造。

《猎人笔记》叙事手法的特征,在于猎人的感触和诗人的感想被巧妙地结合成一体,用我国学者胡日佳的话说:凭借猎人亲身所见,叙事不会流于浮泛;而依仗诗人的目光,又使叙事免于呆板。《猎人笔记》中猎人的形象是温和的、仁义的,作品借人物之口,表达出“有的人和你长期住在一起,彼此关系也很亲密,然而你从来不会和他推心置腹地说说话儿;有的人和你刚刚认识,就一见如故,彼此像做忏悔一样把心里话全抖出来”的观点。正是人物把猎人看成可交往、可推心相处的人,才愿意一见面就把自己的事情和盘托出给猎人,从而成就了一篇篇猎人听来的动人故事,才使得猎人有了讲述的依据和抒发感想的机会,所讲述的事情也才更为真实可信,同时也赢得了精心铺展的叙事空间。通过人物的讲述,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念、人性中的关爱与善良,对农民的同情,甚而将农民视为与自己等同的身份或者地位的态度。

《猎人笔记》整体是以第一人称“我”写成的,但又有着繁复多样的手法转换,作者经常跳出文字直面读者,与之亲切交谈,里面偶尔出现“亲爱的读者”,使我们想起演员走下舞台走到观众中间询问观众,从而达成台上台下的互动。有时候他把读者直接带进文本,让其成为事件的直接参与者、评判者。

大家知道,第一人称本来是非全知视角叙事,优点是让故事生动、亲切、自然、逼真、可信,缺点是很难直接插入人物内心去写人的心理状态和过程。高明的屠格涅夫在讲述人身上下功夫,刚才说的那个例子,就是让人物变成讲述者,同时通过对方对叙事人的信任而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等,通过人物的娓娓叙说来完成猎人想完成却无法完成的任务。

屠格涅夫很喜欢以第一人称写小说,因为体裁的需要,《猎人笔记》尤为集中地体现了屠格涅夫的这种叙事手法,其实也是他日后写小说的秉性与爱好。巴金曾说屠格涅夫总爱以第一人称来写小说,还说这不是因为他知道得太少,而是他知道得太多。屠格涅夫总是喜爱安排一群人,各自讲自己的故事,轮到谁,那个谁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一篇小说仅凭讲述者一个人就浑然而成。比如《县城的医生》里面就是这样的写法,这样叙事者的“我”与讲述者的“我”是来往穿梭、交叉着的,你中有我,相互存在,相互呼应,同时也造成一种故事套故事的叙事结构,多维度地将叙事任务完成。

(节选自《读不尽的〈猎人笔记〉——王立业教授解读屠格涅夫》,王立业主讲,人民文学出版社朝内166文学公益讲座,有删改) BjdJIChp42arZWlwQo6nNLOycIiJh/ceaIJJs6hOv346+ZDrR7Rgh1MYqjg8j1k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