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梳理与探究

读书有计划

全书除序章和尾声外,共六章四十小节。建议用三周时间完成全书的阅读,第四周进行阅读后的思考与交流,以及阅读成果展示。时间可大致安排如下。

第一周 通读全书

通读全书时,建议完成以下两件事。

1. 边读边做圈点标注。可按照自己的习惯,在重点或关键语句、精彩语句、有疑问处、深有体会处等,做出不同的标记。

2. 每读完一节,对已读内容进行整理,梳理历史背景、人物经历、事件脉络等。可以采用表格、思维导图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归纳整理。比如,读完“十七、欧亚大陆怪圈”后,可以绘制表格,清晰明了地梳理出中国火箭的发展历程。

第二周 精读部分章节

根据第一周的阅读经验,或根据老师的建议,或借助辅导资料,确定哪些章节需要精读。精读时要坚持动笔,参照书中精读章节的旁批做批注,点评精彩的内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可以参照下列建议展开。

第三至第四周 专题阅读,展示成果

围绕感兴趣的专题,自行研读或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并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汇报研读成果。以下专题可供参考。

专题一:航空航天英雄人物

本书向读者展现了一大批为航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物,有走出国门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有艰难攻关的技术人员,还有坚守岗位的普通人,等等。他们怀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拼搏,共创奇迹。选取几个令你难忘的人物,精读有关他们的文字,揣摩那些感人的细节,感受人物魅力。可以制作人物卡片,复述人物的英雄事迹并对其进行评价;或撰写读后感,分析典型英雄人物形象,解读并传承航天人的精神。

专题二:“亚洲一号”卫星发射过程概览

“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堪称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一项外交成就和商业成就。中国航天走向世界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从合同的签订到卫星的发射,经历了重重困难。借助思维导图,以讲故事的方式回顾“亚星”飞向太空的前因后果,加入细节,讲述其中的重要事件,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专题三:中美文化差异面面观

用中国火箭发射美国卫星,需要中美双方相关人员的精诚合作。作者在记叙“亚星”发射始末之余,也描写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尤其体现在“我们都是地球人”一章。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不管是在生活条件上,还是在娱乐方式、思维习惯上,美国专家都与中国工作人员形成鲜明对比。精读书中反映中美文化差异的章节,并联系当下,与同学交流讨论,概括中美文化差异的表现,并分析其成因。

读书有方法

《飞向太空港》是一部典型的报告文学作品。阅读本书时,我们除了要灵活运用快速阅读、跳读、精读等适用于一般文学类作品的阅读方式外,还要根据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以下阅读策略可供参考。

1. 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创作背景

报告文学作品无论叙事写人都是基于客观事实,旨在反映生活,重现历史。阅读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以及与1990年“亚星”发射相关的影像、纸质资料,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理解书中人物,认识事件的重大意义。

2. 明确文体特点,把握事件脉络

报告文学不同于小说,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新闻性特点。这类作品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传达一定的社会意义。因此,阅读本书,最基本的要求是厘清作品内容,把握作品叙述的历史事件。阅读时,首先可以通过浏览目录、跳读正文等方式,获取整个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情节等线索,绘制思维导图,还原新闻事件的原貌,勾画出整个事件的过程。

3. 关注典型事件及细节

报告文学作品又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作品,要对事件进行选择提炼,合理剪裁,用文学化的、艺术性的手法进行表达,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在精读的过程中,关注典型事件,关注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细节,赏析并借鉴本书的艺术特色,对于读写能力的提升将大有裨益。

4. 注意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报告文学作品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文中可以有“我”,可以有作者自己的观点。《飞向太空港》的作者以记者身份采访了书中很多人物,亲历了“亚星”发射事件,他在书中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己的切身感触,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阅读时可以找出书中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文字,直观地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便深入理解作品的主旨。这些或议论或抒情的文字,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也有积极影响,可以多次诵读,并将自己的思考行诸笔端。

谨以此书,献给创造空间文明、寻找人类新家园的航天勇士们!

——题记 LaicHnLN2s5DilQJBxgoJfonr1LNPncHSEZ7rXs0vXmnI9+wiBl+s8YzE3kPQCu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